(梧州学院,广西梧州543000)
论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黄蓝
(梧州学院,广西梧州543000)
案例教学有利于启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必须重视案例教学。目前,大部分高校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实践还存在学生积极性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对案例教学认知出现误差和案例资源短缺等诸多问题。转变师生观念、正确选编教学案例以及完善教学过程,或许是案例教学走出困境的解决之道。
案例教学;行政管理
案例教学源于1870年的哈佛法学院,是包括教师在内的各类培训者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培训对象达到特定教学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①。在西方,案例教学有一套相当规范的教学模式,发展得很成熟。在我国,案例教学起步较晚,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在很多学科中也已经得到了广泛实践。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任课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置身于案例中进行思考分析,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教学方法。行政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必须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行政管理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的问题出发,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案例教学作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必将随着教学实践不断发展。
一、案例教学应用于行政管理课程的现状
(一)案例教学被简单化为“教案例”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具体的、相对完整的公共事件作为案例,在课堂内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从中获得知识,学会方法,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完成教学任务的探究活动。因此,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学的重点是案例所诠释的原理而非案例本身,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案例来分析相同的制试点,也可以用同一个案例分析不同的知识点。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把对案例的讲解当成案例教学的现象,势必会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完全否认传统教学法
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作为两种教学方法,两者存在着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案例教学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传统的理论教学法重视的是理论知识和内容的完整和规范,通过任课教师的讲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倡案例教学法并不是完全否认传统的理论教学法,要与理论教学法或其他教学法相互配合,才能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和举例混淆
举例主要是为了配合理论知识的教学,通过举一些例子使比较深奥的理论更加通俗易懂。而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以案例为内容引导学生对事件内容和过程等进行探讨和分析,让学生置身于实践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要通过一定的例子来阐述一定的理论,都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的。不同之处在于举例是教师单方进行讲解的教学行为,所举的例子涵盖面较窄,大多是一个例子说明一个道理。而案例教学属于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过程,教师和学生是互动的,教师充当引导和启发的角色,所举的例子涉及到的知识也更为系统,涵盖面更广。虽然举例和案例教学有较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两者却常常混淆,常出现把举例子当作案例教学法来用,导致对学生系统分析能力的培养不足。
二、案例教学应用于行政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积极性较低在行政管理这一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践的环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通过营造一种互动的、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处于案例教学的核心位置,这需要学生全身心的参加到整个案例学习过程中来,这样学习效果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目前,由于受到我国高校长期形成的老师讲解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行政管理教学仍然保持传统的授课方法,教学方法较为陈旧,而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参与度要求很高,学生参与度的高低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成效,因此出现使用案例教学法后仍然成效甚微的现象。其次,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存在局限性,一些任课教师无法通过案例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学习氛围,既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也使得案例教学方法效果不佳。所以,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缺少参与意识,尤其是对问题讨论不愿主动表达,积极性普遍较低。
(二)师资力量薄弱
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任课教师决定着案例教学的质量高低,因此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受到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上很少有高校开展教师案例教学的学习和培训,使得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的效果。对于教师来说,实践经验的缺乏会制约案例教学的效果。而且案例教学花费的时间精力更多,部分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便是那些使用案例教学的教师,在案例的选择、编写、组织发言、讨论和点评、总结整个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足,案例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案例教学资源短缺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就是应该拥有丰富的、多元的案例资源,才能满足案例教学的需求。而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优秀的、典型的教学资源十分短缺,已经不能满足案例教学工作的需要。一方面是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的典型案例数量偏少,无法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另一方面是行政管理专业现有的案例集过于陈旧,已经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这些案例缺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导致案例教学难以取得目标成效。
三、行政管理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途径
(一)转变观念,强化职责推进案例教学就需要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各司其职,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许多高校教师仍未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担心难以适应案例教学的要求,对案例教学缺少热情和动力。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起到了简单引导的作用,对课本知识进行简单讲解,没有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或者是只起到控制者的作用,把理论知识“满堂灌”,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听讲的状态,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基础创新方法,能够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非常大,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当引导者而非控制者的角色,要组织好整个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特别是有较强实践性的行政管理课程,教师更应该密切关注行政管理的理论和案例。在课前,教师应选择适合的案例,选择恰当的讨论方式,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讨论热情,引导课堂的讨论方向,并在学生发言和讨论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案例进行富有启发性的总结。教师还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确保案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而学生作为案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要事先对案例进行阅读和准备,进入案例的特定情景中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在课堂上要积极的思考问题和参与讨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将理论和案例联系起来,课后认真写案例分析,在案例学习中提高自己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构建起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
(二)正确选编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选择和编写高质量的案例、建设案例库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任课教师使用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能够深刻的揭示所应反映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如果案例教学中的案例缺乏代表性,就很难达到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的作用,更难以从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恰当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完全充分的理解教材,不仅要清楚教材中每一个概念和原理,而且要能系统性的掌握这门课的结构框架,这是精选案例的基础所在。教师还应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典型案例,将知识点寓于案例之中,具体说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的案例要符合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选取的案例和理论知识是否具有相关性,还要注意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这个案例能否很明显的反映出理论知识点;
2.选取的案例应该具有时效性。管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任课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尽可能的反映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尽可能的反映最新的行政管理思想和方法;
3.要注意案例要具有本土化,本土化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由于西方国家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较为先进,我国的行政管理课程教学较多使用西方发达国家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年代久远,而且不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因此,当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仍然是我国本土化案例库建设的难题所在。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案例可以学习和参考,但是中国和西方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很多学生在学习案例时难以理解和融入案例情景,以致于无法深刻体会案例的涵义。而且过多学习和讨论西方发达国家的案例不利于中国学生了解国情,与时俱进,不利于学生把中国的社会现实与管理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多渠道对案例进行搜集、编写,在使用一些著名的经典西方案例的同时,要着手建设案例库,建设符合中国国情、反映时代特点并紧扣教学内容的本土化案例库,尽可能反映我国行政管理的发展实践。笔者认为行政管理专业案例的选择应该充分体现事件的典型性、时效性和本土性,打造打造本土化案例库。
(三)完善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适用于对行政管理理论基础知识较为扎实的学生开展教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般有三个步骤。
首先是学生对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入分析。任课教师先准备几个较大的案例,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并且每人都要写出分析的提纲和要领。然后是小组之间进行讨沦和交流。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案例探讨,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进行发言,组长对探讨内容进行纪录。在充分讨论之后每个组推举出一名同学来就案例进行小组总结性发言,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任课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成讨论,并引导学生理清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在学生进行一番讨论之后,要引导性的提出一些关键性问题,促使学生对案例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并且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提供提示和帮助,为学生答疑解惑和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把案例涉及到的多维度的知识串连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再次,全班同学进行课堂交流。在各小组代表报告本组讨论结果后,全班学生进行自由发言,从不同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和同学都可以及时提出疑问和给予点评,自由发言后教师对案例和同学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并对理论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教师不能停留在对学生观点和案例进行简单的对错判断,而要对整个教学过程指导和监控,随时关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建议。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的讨论碰撞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资源得到整合。
最后是总结和反馈阶段。任课教师应该及时对本次课堂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通过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写案例分析,对案例的思考分析和存有疑惑的问题进行反馈。任课教师根据反馈情况对案例教学不断补充完善,促进案例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必须以材料为基础,以材料为分析依据,紧紧围绕主题和思考题展开讨论,要避免讨论脱离案例主题。这要求任课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还要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2.案例讨论的过程不能强求想法和结论的统一,行政管理方面案例有多种分析视角和分析方法,不同的学生在分析中必然会有不同的分析观点、思路和结论。
3.要擅于从案例材料讨论上升到理论分析。不能局限于就事论事,要发现材料中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
4.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经验启示和失败教训,提出解决方案,这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对策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行政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为解决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案例教学的作用就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体,为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从理论中解脱出来,置身于公共管理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注释:
①罗伯特·P·沃森,竺乾威(译).公共行政:管理中的角色模拟与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罗伯特·P·沃森,竺乾威(译).公共行政:管理中的角色模拟与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N].中华读书报,2003-08-06.
[3]江陵,吴江.对高校行政管理类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4]李慧.关于管理学本土化教学案例建设的思考[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2).
[5]张绪刚,朱晓红.公共管理案例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6]教军章.高校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价值定位:从理论到实践的初级应用平台[J].黑龙江高教研究学报,2004(10).
[7]赵宏斌,周伟.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8]赵凡湘.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2007(06).
[9]许吉.新公共管理范式下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再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D035-4
A
1005-5312(2016)02-0219-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