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陕西西安710065)
西方名画中关于死亡的含义
张子麟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陕西西安710065)
提起美术人们总会想到美好的事物,美术使人愉快,但是我们也会在一些名画家的大作中发现有死亡题材的出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文章会通过论述探讨西方名画中有关死亡题材的含义,力求发掘作品的内涵深意。
西方名画;题材;死亡;含义
死亡是每一个人都会感到恐惧的事情,也是每个人都感到好奇的事情,但也会出现在美术作品中,以下是几幅世界名画作所表现的死亡题材,本文中会一一道来。
先从弗拉西斯科·戈雅的《1808年5月31日枪杀起义者》说起,他描绘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但让人感觉到的却是人类面对暴力死亡时流露出的疯狂与恐怖。1808年,拿破仑的雇佣军入侵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近郊的农民奋起抗击侵略者,可不幸斗争失败。法国人在5月3日的晚间和次日凌晨,逮捕并屠杀了上千名起义者。据说,从戈雅的画室正好可以远望到处决西班牙人的地点。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可靠,戈雅确实向我们呈现了一幅触目惊心的场景。在幽暗的夜色中,一束光照在正待枪决的起义者身上,他们有的已经倒在了血泊里,中间主体人物的黄色衣服格外明显,这些人面色恐怖,内心有着无可发泄的愤怒,周围的人们也是满怀气愤,他们有的闭紧双眼,不忍去看这惨烈的场景,执行死刑的士兵躲在暗处,我们无从知晓他们的心理,但是从这副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执政者的残暴和社会的黑暗,给观众以灵魂的颤抖,那么这幅画的意义就已经出来了,哀悼被杀的起义者,并以此向世人昭示统治者的黑暗与残忍,画面通过再现真实场景的手法进行创作,虽未在画面中表现自己的情感但是却已从画中人的表情透出对黑暗统治的不满和对正义的呼唤。
同样是描写死亡的主题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含义,有呼唤正义的,也会有表现对生命的渴求,画家泰奥多尔·藉里科的《梅杜萨之筏》真实的再现了船员们在船触礁后艰难求生的场景,《梅杜萨之筏》从画面的构图、光线、色彩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都是无与伦比的。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在画面上,船帆与木筏上的幸存者正好构成一个三角形,成为画面的中心,向观众明白展现出木筏在海上飘荡的情景。有的人已经死去,有的人奄奄一息,有的人抱着亲人的尸体陷入沉思……而一堆振臂向前的人冲破了稳定的大三角形的束缚,又构成一个动荡、富于激情的三角形。他们一个推一个,直到最高处的人被高高举起,挥舞着一块红巾。顺着他们呼喊的方向,细心的读者能够在远处的浪尖上发现一个细微的船影,与迫在眼前的死亡相比,它意味着生的希望,但是从这幅画的社会背景来看,很显然画家在这一海难事件中,看到了与复辟年代法国革命所遭遇的相似景象,这幅画就不仅仅是通过死亡来反衬人们对生的渴望,更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反映出改变现实社会的渴求。
在这里死亡的含义变为了多种,既是反映对生命的渴求,也表现对旧社会政府的不满,意味着旧的政府将在风雨中灭亡。
艺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之下是服务于宗教的,因为宗教的影响,很多艺术家的作品中都带有宗教色彩,宗教画中也不乏死亡题材的画作,埃尔·格列柯的《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在当时的画作中具有代表性,《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源出一个中世纪的传奇故事:奥尔加斯伯爵是托莱多的名绅,大财主,全名是唐·冈萨雷斯·鲁伊斯。作为托莱多市民,他被选为卡斯迪拉教区的书记长,曾向圣多米教堂施过大笔财产。由于他虔诚于教会事业,1312年死时按照他生前的遗愿,应埋葬在这个教堂内。但当举行葬礼时,发生了惊人的奇迹:天国派了两位圣徒--圣斯蒂反与奥古斯丁--从天而降,亲手为他埋葬,把他的尸体送还大地。画家把这幕传奇圣迹作这样安排:画分两部分,上部是伯爵被召回天国的情景,下部是下葬的场面。在下部,在安放遗体棺材的右侧,一主祭正在人群中虔诚地读着经文,左侧一僧侣低首静思,好象是在与遗体告别。人群被排成密集的列队,组织在画面下方的主要位置上,这是前来吊唁的贵族与来宾,一个个都穿黑色丧服、白色领子,有的表情十分丰富,有的穿梭其间。实际上,这些人是托莱多市的名门望族,画家运用熟练的素描功夫,刻画了这些站立整齐的人物的肖像特征。右边一个身穿白色法衣的主祭,以惊讶的表情凝视着天空,借以说明所发生的这一突然降凡的奇迹,画家利用天使下凡这一现象体现伯爵生前做的善事得到了应有的善果,以之教化民众。很显然这是将伯爵的葬礼神话了,在有着教育人们向善的意义的同时也迎合了教会的传教需求,仿佛伯爵的死更加给他带来了进一步的灵魂的升华,利用伯爵的葬礼为宗教服务,教化了人也许宣扬了天主教教义。
关于死亡的画作还有很多,这里碍于篇幅也就不多说了,但是无论什么样的画作,都包含着作者的心意,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死亡的意义是多种多样的,还有一些我们至今也难以搞懂的神秘,大概只有作者自己才会清楚,本文中说的也不过是我自己的看法,关于死亡的说法多种多样,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发掘。
[1]马晓琳.西方美术史[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
[2]陈伯雄.世界名画鉴赏[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
[3]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J209.2;I210
A
1005-5312(2016)02-0190-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