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浅析周思聪人物画风格的转变
马甜甜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20世纪初在中国画坛中兴起了一次较大的美术思潮,创新和变化成为中国画发展的主要方向。自“五四运动”以后,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的将西画艺术中的造型透视方法和写实主义引进中国。然而,“我们必须舍弃旧的理论体系和对艺术的僵化认识,重点强调绘画观念问题。”①
周思聪;人物画;转折;发展
一、师承徐悲鸿、蒋兆和的周思聪
周思聪先生是我国20世纪美术史上杰出的女画家,一生留下了不少极具影响力的佳作。在她的艺术生涯中,师承徐悲鸿、蒋兆和二人。后又因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氛围中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确立了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服务的根本方向的“二为”方针,使得在当时的中国文艺发展的方向大多数是从人们具体的生活出发,这也使周思聪初期的作品《周总理和纺织女工》、《朵朵红花送模范》都是歌颂领袖和劳动人民新生活的作品,她自己也对自己这样评价:“1963年毕业至文革前,作品有生活气息,但肤浅;思路、技法单一”。二、周思聪早期绘画风格的形成
周思聪早期的代表作之中,《人民和总理》是最富写实人物画典型的一幅作品。画中灾区人民将周总理紧紧围绕,老少妇孺,动态各异。但灾区人物都是面对总理而站,眼神中流露出的痛苦、信任和希望的复杂神情让人凝思。在画面近景中帐篷等景象以及远处的枯树、飞机,更是将灾后的气氛渲染的淋漓尽致。水墨写实的手法,有极强的叙事说情之感,笔墨浓淡变化层次丰富但仍围绕结构应运而生,线条简洁直率。表达出对总理的无限怀念和对人民群众艰苦命运的深切同情,而且又将自我对“文革”专制主义的不满、批判表现得淋漓致尽,也把自身正直善良的本性回归正点。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变化,周思聪的作品表现的恰到好处,但却没有技法的突破,更加没有思想上的革新,只是一味地传统单一的写实主义。
随着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开始,隔离、批斗或者劳教等等各种现象在全国实属普遍,画家也必然免不了遭遇这样或那样诸如此类的活动,因此周思聪的绘画活动也随之基本中断。到了1969年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撤销更是让全国上下所有的美术活动处于停滞状态。一直持续到1972年左右,国务院文化组主办的《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的开展,全国的美术创作逐渐恢复。1976年10月,随着“四人帮”倒台,“文革”结束,思想也得到进一步解放,与此同时,艺术本位论也开始得到关注,绘画形式语言更加注重艺术性。
三、求同存异,独辟蹊径:周思聪绘画艺术的转型
当中国打开大门迎春风之时,西方现代、后现代思潮的涌入,加之卢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先进水墨构成思想,周思聪的创作思想发生着巨大变化,《矿工图》组画便是周思聪实现“写意精神”和个人思想的转换,画风受到德国表现主义柯勒惠支和赤松俊子的影响,对立体主义毕加索和日本丸木位里夫妇《原爆图》的借鉴,大胆开始变形、夸张,用错综复杂的幻影描绘场景。《矿工图》中运用的分割画面、形象重叠的表现时间与空间的手法是对西方现代主义形式语言最好的借鉴,更是对中国沉重历史悲剧主题的表达。从1980到1983年,陆续完成了《矿工图》之五《同胞、汉奸和狗》(与卢沉合作);之六《遗孤》;之二《王道乐土》;之三《人间地狱》。为表现压抑,他们改变了传统的构图规则,在一个画面拼接、组合了不同的时空;浓重的黑色调,扭曲的形体,悲苦呆滞的表情……细细品读,感到由脚底到头发所散发的那种阴冷,哀伤,挤压与震撼。这个阶段的作品,周思聪的作品内涵丰富了,形式感染力强了,现代气息也更加浓郁了。
四、周思聪独立的艺术风格
《矿工图》是继《流民图》之后,用水墨表达中国历史、人民灾难的最伟大的作品。它表现了中国水墨画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转折的时代,是一代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融民族传统绘画与西方现代绘画语言于一炉的尝试。②1984年,是周思聪创作的高峰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艺术思想较为活跃的时期。她认为:“艺术是人道主义的,它是人性、人的感情结晶。”“艺术强调个性,艺术境界是审美观的自我体现,自我完成,强烈的主观色彩,个性的,不可能是一个模式。”③
郎绍君也在《现代中国画论》中指出:“从强烈的社会性主题转向了平凡的生活性主题,对庄严崇高的关注转向对平朴淡隽的倾心,形式风格的朴茂浑厚也过渡到为细腻俊逸。精神方面,由直感人生深入到咀嚼人生。”在其绘画风格的转折中,这一时期的周思聪大胆突破原有的、严谨的写实之风,吸收借鉴西方文化中变形夸张、分割、重叠、并置等多种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和开放的艺术观念,敢于打破时空的限制,轻线条、重变形、重整体,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变形风格。
随着“八五新潮”,西方现代主义的各种风格流派更为纯粹地在中国文化当中游荡。周思聪的正直、善良隐匿深处,生活的沉重使得周思聪渴望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久之,她的画面开始关注自然,格调也变得清幽和纯净。
到了后期,周思聪的身体也开始饱受病痛的折磨,作画也愈发少了很多,但她坚持画画,彝女、山水小品和荷花都成为她的精神寄托。不得不说的是,1992年创作的彝女系列和荷花系列,是成为她的写照,她的完满,最美丽的夕阳。彝女系列中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高原暮归图》,可以代表前期的风格:墨色沉重,背景多空旷、阴郁,人物面相劳苦,变形有限,写实的成分较多。《秋林负薪图》则代表后期的风格:背景淡化,近景的树、人、草丛、落叶安排得疏朗有度;人物变形明显,粗壮的脖颈,厚实的肩背,肥硕的臀胯,内盘的小腿和足尖相向的脚,一个个敦实厚重可爱;有种童稚趣味。每一处细节也都不曾敷衍或者草率。《秋林负薪图》是整个彝女系列中最大,最成熟和最有代表性的,表现的是五个打柴、背柴的彝族妇女。比之前早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改沉重忧郁之风,更为萧疏淡然,具有更浓的抒情色彩。朱乃正在《卢沉周思聪文集》中评价说:“他们的目光、他们踏上山路上的足迹都是诗,质朴物化的诗”。
随着病情的加重,周思聪逐渐开始转向了荷花的创作。爱莲之心由来已久,更也许是莲花的性格如她一般,没有牡丹的雍容,没有野花的活泼,恬静淡然,顺其自然。周思聪画荷花也是生命和心境的需要,同时也享受着水痕和墨迹之间的变化。她的荷花设色淡雅,烟雨氤氲,一两朵荷花、残枝败叶,若隐若现。
周思聪的绘画风格演变,其中的大小转折点不胜枚举。融西中入的社会文化环境,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西方的现代主义思潮,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等等都是影响其一生的重要因素。由早期作品的轻松、甜美、热情到中期的凝重、苦涩、压抑以致晚期的单纯、淡泊和清雅。阅历的逐渐丰富,体验的逐渐深刻,促使了她的艺术语言不断的锤炼,从稚嫩到成熟,从重描绘到重感受,从传统的单一写实到多样的变现形式的交融,从隐没个性到自由徜徉。就像她说过的,“画画的事,通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相信自己感悟到的一切,所以时常是走一步退两步,但是没有停止过。”
周思聪的变革是从她自己开始的,她的悲剧美,她的人道主义,她的女性意识,都是最勇敢的革新,她身在其中,她是国画界的中坚,她是中国水墨画艺术走向现代的先行者,更是画界的骄傲。
注释:
①高明璐.中国前卫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2):468-469.
②邵大箴.回忆与怀念——对卢沉、周思聪创新探索的一些认识[J].美术研究,2010(02):44-46.
③马文蔚.周思聪:艺术个性的觉醒[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04):47.
[1]水中天,郎绍君.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2]秋霖.论现代中国人物画创作的多元发展格局[J].宁夏大学学报,2003(02).
[3]刘墨.中国美学与中国画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4]马文蔚.周思聪:艺术个性的觉悟[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
J212
A
1005-5312(2016)02-0178-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