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辽宁鞍山114051)
论贵州织金穿青人服饰的文化内涵与成因
魏紫颜周靖刘亚娟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辽宁鞍山11405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放。民族与民族间的文化也相互融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许多民族因为与汉族生活时间较长,导致自己族的语言、服饰淡化。许多工作人员从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等多方面的研究方法,对贵州省毕节地区的穿青人的服饰、居住环境、饮食、婚嫁、家庭、信仰、民间艺术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了解穿青人的服饰内涵与成因有助于各民族间的交流。
婚嫁;服饰内涵;变异性;文化
一、穿青人服饰的男女、长幼、婚嫁的不同
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的形成源自于他民族的起源,而且他们的文化等各方面也会随着他们聚居地的变化而不断地演变。据史志记载,穿青人的族称早期叫“土人”,又叫“里民子”,后期叫“穿青”。穿青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被遗忘,但是作为一个民族,服饰保留着自己民族的特色。据传商纣王时期我国有八百阵诸侯保商天子,为东、西、南、北、中为五方,各方以颜色为代表,青色,红色,白色;,黑色,黄色。由此可见,穿青人的祖先是东方诸侯中的一路,按朝廷安排军民必须穿青衣服、带青帽子、着青履、大青旗而住在商丘之东丘。穿青人与其他族区别在于妇女不缠足,喜欢穿细耳草鞋,和带有云勾鼻花鞋,脚上绑青色绑带,袖子是分两节的滚花边大袖口衣服,束腰带,带大勾型耳环,梳着三把头。所谓的三节衣,两节袖的花衣服。是用青色和蓝色的两块布连接拼凑在一块而构成,上节为青色到腰部,下节为蓝色到小腿。用宽白布镶边,衣领用一寸左右的白布镶成云勾型花边;主袖子外面套两层活动袖,一层比一层短,外出套肩袖口更大,形成武士护肩甲的形状。每一层袖口都绣有云勾花边,看上去就像三节连城的;衣袖是活动的,翻二留一或全翻在肩后,故有翻托肩或外托肩之称。
世界各地因为风俗文化不同,在婚嫁上也会有很大不同,并逐渐形成具有自己地区民族特色的婚嫁服饰。穿青人的婚嫁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礼节繁多,却不失风趣。从筹备婚礼到成亲要几个月时间,整个过程特别复杂。穿青人的婚礼不像现代式的婚礼,所讲究的也不一样,现代婚礼崇尚简单、追求时尚、展示个性,穿青人的婚嫁却依然保留着自己特色。一场婚礼延续三天,现在礼节已经简化,但习俗一直沿袭到今天。
二、穿青人服饰发展过程中的变异性
随着社会发展,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战争的频繁导致人们流离失所,也进一步促使民族融合,穿青人的服饰文化也大部分消失,不过在毕节许多偏远山区还保留着穿青人多服饰文化,有图片记载,在民国时期,穿青人的衣服是由青色和蓝色接连拼凑而成,上节为青色到腰间,下节为蓝色到小腿,衣襟用差不多一寸的白布做云勾花边,袖为三节,也都用白布云勾花边,男人则喜欢穿青布长袍,女孩子的衣着不需两者联合,用纯青或纯蓝制作。各族人的服饰是由本族人所确定的,由于社会多方面影响,民族服饰也趋于现代化、大众化,更容易让接受,还因为旧社会民族歧视,强烈要求改装。导致后穿青人的服饰大部分地区与汉族人没有大的差别。不过随着时代进步,我认为穿青人会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完善自己的服饰,予以更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
三、穿青人服饰的文化内涵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这个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穿青人之所以叫穿青人,是因为他们喜欢穿青色的衣服,据说穿青人是商纣时期保卫商王五方中的东方,衣着颜色为青色,由此可见穿青人爱穿青色衣服是他们的习惯和信仰,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每一种服饰的构造都有他的意义,也有着他的功能,服色也代表着它特有的含义,从穿青人服饰的设计来看,衣服大而宽松,有便于耕种,青色也比较赖脏,不用常常清洗,用白边云勾布镶边,显得简单大气。从穿青人用的背扇和肚兜来看。云勾纹对穿青人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在他们的服饰中出息得最多的就是云勾纹。
四、结语
穿青人的服饰文化的内涵与成因并非单一民族传承演变,而是穿青人在极端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为了族群繁衍生息的自然选择,其形成与变迁有一定的必然性。每个民族的文化,服饰的改变或多或少会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并且在融合中不断发展,不断去改变。从穿青人服饰文化的演变过程中来看,穿青人并非单一的汉族少数民族化而来,而是穿青人服饰文化的内涵和成因是经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更新、创立形成今天穿青人独有的服饰文化。[1]方铁土.西南通史[M].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2]徐丰玉,周溶修,谌厚光.平远州志[M].道光二十七年1847刻本.
[3]江钟岷,陈廷棻.平坝县志[M].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本.
[4]陈宏枢.贵州省织金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穿青人历史与文化(文史资料第七辑)[M].织金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2004.
[5]杨然.穿青人问题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
[6]范增如.安顺“云山坉”不是明代屯军堡子[J].贵州文史丛刊,1998(06).
[7]张坦.青人的摊文化——“庆五显坛”[J].丛刊,2001(03).
K29
A
1005-5312(2016)02-0168-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