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周易禅解》中“命”的佛学阐释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016
栾钧博 胡祺昱

  (1.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上海市民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上海200000)

  《周易禅解》中“命”的佛学阐释

  栾钧博1胡祺昱2

  (1.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上海市民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上海200000)

  “命”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中会有不同的含义,《易经》对命的阐述表达了古时智者的忧患意识,智旭的《周易禅解》对《易经》的阐释则源自于明清之际儒佛交融的大背景,融入了许多佛教思想。智旭要对“命”的概念进行儒佛阐释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儒学和佛学思想体系的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对《周易禅解》中命的研究了解并汲取其具独具特色的智慧,进而知命、懂命,掌握命的主动权,从而更好的生活。

  周易禅解;命;佛学阐释

  现阶段研究《周易禅解》的教授主要有谢金良、唐明邦、陈坚、夏金华、徐恩栓等,他们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探讨《周易禅解》作者智旭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以及佛教与儒教的异同之上。

  《周易禅解研究》是谢金良先生2003年在南京大学时所撰写的博士论文。论文主要从《周易禅解》的作者概况与考辨、成书与流传、文本内容与特点、思想来源与蕴含、思想倾向与创新、思想成就与影响等方面做了阐述。

  夏金华先生的研究文章《蕅益与周易禅解》在介绍了蕅益的行履及著作和明末的佛儒关系与《周易禅解》的成书之后就开始对蕅益的易学思想进行剖析。

  唐明邦先生在《以佛解易援儒证佛》的研究文章中则主要侧重于探讨《周易禅解》中援佛解易、引易论禅的思想特色,把易的玄妙易理、经传奥旨、卦象爻辞、爻象河图、乾刚坤柔、仁义礼智和佛家的佛性、教化、心法、修证、止观定慧、常乐我净联系在了一起比较。

  徐恩栓先生在《禅易圆融儒佛化一》的研究文章中,通过常与无常易与不易、法界圆融天人太和、真如之性太极本体等方面论证了佛理易理的化合为一。

  现阶段,研究《周易禅解》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探讨《周易禅解》作者智旭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以及佛易的异同关系上,具体到“命”的佛学阐释这一角度来研究《周易禅解》的成果还是一片空白。本文主要从《周易禅解》阐释卦象含义的角度对命的阐述做了分析,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命在《周易禅解》中的不同含义进而研究《周易禅解》中所引入的佛教观念对命的解释。

一、《周易禅解》之前“命”的概念

“命”的原始含义是“生命”,即生死之命,如《论语·先进》中所描述的颜回好学却不幸短命而死。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命”又产生了命令、委任、天命等含义。《周易·乾卦》中所说的“命”指的即是人的生死富贵。笔者翻阅对命和运归纳和总结的资料,发现“命”主要包括肉体、灵魂、欲望、情感、智力、意志、胆魄、气质等方面。“运”主要包括天运、地运、国运、家运、时运等方面,命和运在产生时的含义虽截然不同,但随着发展,二者逐渐相通,有了命运的涵义。

  想要了解命就要充分认识到其可改变性与不可改变性。命的可改变性主要体现在人的形象、学识、修养等能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方面;而命的不可改变性则主要体现在人的生死不可变、善恶本性不可变、先天残障不可变,因此佛学才讲:众生皆苦,涅槃解脱。

  所以智旭在《周易禅解》中阐释“命”的概念时同样继承和发扬了这个观点,即充分认识并乐观接纳命中不可改变的东西,与此同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变命中可以改变的东西。

二、《周易禅解》对易的经与传中出现的“命”的阐释

命字在易经中出现了六次,分别是在师卦(两次)、泰卦、旅卦、否卦、革卦中。如下表:

  

  含义 出现位置 出现位置命令 师卦,上六大君有命。 泰卦,上六自邑告命。奖赏委任 师卦,九二王三锡命。 旅卦,六五终以誉命。天命 否卦,九四有命无咎。 革卦,九四有孚改命。

  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命令的含义都在易经中的上六爻,初爻潜,即事物的开端。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命令是由心而生,也就是万事万物的因,有了因才会有果。而表示奖赏委任的含义则是在易经中的第二爻和第五爻,二多誉,五多功。二爻和五爻分别在内卦和外卦的中间位置,和儒家所说的中庸法则一样,不多不少刚刚好,所以吉辞最多。表示天命的含义都在易经中的九四爻,四爻多惧,就是要告诉我们要懂得敬畏鬼神,敬畏生命。智旭精通儒学和易学,在阐释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地遵从了蕴含在里面的这些法则。

  (一)《周易禅解》中对于易经中“命”字的阐释

  否卦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译为奉行天命,没有灾害,众人依附因而得福。智旭在这里将其用佛法阐释为“虽暂起法爱,终能自拔而志行”。①否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难得的低谷卦,九四一爻又是这卦中最凶险的位置之一。所以智旭在这里的阐释就有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味道。就像是牺牲一样,众人得福,自己就要有所付出,昔日佛祖割肉喂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佛家的爱分为欲爱和法爱,法爱即佛与菩萨之爱,指对法、真理的爱护与执著。笔者认为智旭在此是想告诉我们,当开悟知天命之后就要将自己心中的爱付诸于实践之中。

  革卦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译为懊恼消失。心怀诚信,改变天命,吉祥。智旭在这里告诉我们,悔亡而有孚之后,“可以改其所秉之定命。而日进于自利利他之域”。②从这样的阐释中可以看出智旭受到轮回和宿命论的影响,认为命是被注定的。但智旭同样又相信佛门中的修行可以改变既定的命运,最终使自己受益,也使他人受益。

  革卦的九四爻和否卦的九四爻比起来都能体现出敬畏天命的重要,只不过相对而言革卦九四的爻辞比否卦的更加温和,少了些壮士断腕的决绝。

  (二)《周易禅解》对于易传中“命”字的阐释

  命字在易传中共出现了四次,分别是系辞上传中的“乐天知命,故不忧”,系辞下传中的“系辞焉而命之”,说卦传中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和“将以顺性命之理”。③而智旭在《周易禅解》中只对乐天知命进行了一下阐释,他说“乐天者,恒观第一义天也,知命者,善达十界缘起也。”也就是说,智旭认为,乐天知命的人能够博古通今,以不变应万变。而之后的几个命字的概念他基本都引用易传中的原文,没有做太多阐释。笔者认为易传本身就是儒家对易学进行阐释的代表作品,而智旭又对儒家的理学颇有敬仰,价值观上拥有太多的共鸣,因而在阐释时并没有将儒与佛的理论再过多地牵扯到一起。正如上文中对乐天知命的阐释一样,原本说这句话的孔子认为只要知道了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就不会犯大错误。所以才会有五十知天命的感慨。智旭显然也这样认为,所以才会说知识渊博的人才能够知命。笔者认为智旭在阐释整个易传时都没有将儒与佛的理论再过多地牵扯到一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易传跟易经比起来所描述的事物更加具体,易传中有更多关于成卦、占卦和解卦的东西,这些都是建立在乾天坤地坎水离火的具象事物之上,而佛家讲地水火风四大皆空,理论都早已抽象到更看悟性,所以如果硬是要阐释,只会让人觉得牵强。而易经中的各个爻辞都很短很抽象,因而给了智旭佛学观念阐释更多的空间。

三、《周易禅解》对“命”的概念进行儒佛阐释的原因

智旭在《周易禅解》之所以要对“命”的概念进行儒佛阐释,就是因为儒学和佛学思想体系的不同。笔者从方立天教授研究儒学和佛学的几篇文章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儒学与佛学思想的不同:儒学重视人,称天地人为“三才”,佛学则把宇宙间的生命分为“四圣六凡”,相比之下人的地位较低。儒学提倡乐,乐天知命,佛学宣扬苦,生老病死。儒学主张积极入世,重视人际关系、三纲五常,人生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学主张出世修行,淡漠人伦、摒除杂念,进而超脱现实,达到涅槃。对于人的生死,儒家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现象,重视传宗接代,敬鬼畏神,主张现世,而佛家认为生死事大,重视因果轮回,修业行善,更看重来世。

  智旭在融通佛易时,虽然侧重于阐释佛易的共同点心性之上,但因为儒学与佛学的价值观差别如此之大,智旭在《周易禅解》中对命的佛学阐释就会不可避免的有牵强之处。比如智旭在阐释周易的系辞上传时把乾道的男比如智慧,坤道的女比如禅定,显然就十分牵强,虽然男人都是由女人所生,但男人和女人绝对不会是因果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并列关系,乾坤也是如此。智旭硬要把智慧和禅定对号入座,却没有顾及到逻辑上的矛盾之处。

四、佛经中概念的翻译对《周易禅解》阐释的影响

佛经翻译最重要的理论主要包括包括: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彦琮的“八备”,玄奘的“五不翻”,以及赞宁的“六例”等,这其中都有不同侧重地包括了佛经音译与意译,文质与文丽等佛经翻译的关键问题。佛经中音译与意译的问题十分具有代表性,无论是音译的佛(觉者)、般若(智慧),还是意译的度(波罗密多)、无上正等正觉(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或是各位高僧所译出的不同版本(泥洹和涅槃),都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的再创造风格,高僧把自己对佛经的见解融入到了翻译之中,佛学在传播和发展中也就越来越中国化,比如禅宗后期的“呵祖骂佛”就是典型的中国人性格。智旭在阐释周易时,也同样继承了这样一种风格,通过拓宽周易经传爻辞里文字含义的空间,如上文中所提到的易经爻辞较短,更有利于进行抽象的佛学阐释;而易传具象事物较多,智旭则多引用儒家对易传的阐释,如果硬是对号入座,只会让人觉得不能信服。笔者认为,佛教思想佛教理论更多讲究拈花微笑,阐释只是师父领进门,真正的修行都在个人的悟性之上,智旭身为一代高僧,深知放下执著的真理,所以更喜欢讲仁者心动的抽象佛理,而不是拘泥于具象的小节。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周易禅解》之前人们对命的概念已经产生了可改变性与不可改变性的认识。明代的佛教政策和时代背景都对《周易禅解》中的阐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易经中师卦、泰卦、旅卦、否卦、革卦中出现的“命”字分别有命令、奖赏委任和天命的含义,智旭分别用佛学中第一义悉檀和心魔、法王授记和天佑、自拔而志行和秉之定命的观念进行了阐释。而在易传中所出现的“命”字智旭则多引用原文中的阐释,没有加入过多的说明。智旭之所以要对“命”的概念进行儒佛阐释,根本原因就在于儒学和佛学思想体系的不同。通过对佛经翻译的对比,我们可以认识到任何一种佛学的阐释都是作者对原有知识理论的再创造。智旭利用这种阐释表达了自己相信“命由天定,运在人为”的观点,由此倡导人们掌握命的主动权,积极地面对人生。

  注释:

  ①②③智旭.周易禅解[M].广陵书社,2006.50,131,166-204.

  [1]智旭.周易禅解[M].南京:广陵书社,2006(08).

  [2]谢金良.周易禅解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6(12).

  [3]傅佩荣.易经入门[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01).

  [4]豫生.周易全解[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05).

  [5]徐恩栓.禅易圆融儒佛化一[J].宗教学研究,2010(01).

  [6]唐明邦.以佛解易援儒证佛[J].佛学研究.1995(06).

  [7]陈坚.以佛解易佛易一家[J].周易研究.1998(04).

  [8]谢金良.浅谈易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周易研究.2005(04).

  [9]夏金华.蕅益与周易禅解[J].周易研究,1992(02).

  B221

  A

  1005-5312(2015)35-0258-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