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00)
现代女性消费心理对平面广告创意的影响分析
郑彧倩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00)
女性消费影响力在现今社会已不容小视,迎合女性消费心理的平面广告设计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的都市女性常见消费心理对平面广告创意的影响,从而找到更加行之有效的广告创意策略和技巧。
女性消费心理;平面广告创意;表现形式
随着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日渐提升,该群体在家庭消费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中国市场迎来了“她时代”。我国女性消费者在10年前,就已超过4.8亿,占全国的48.7%。面对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推出迎合其消费心理的广告宣传,在占领市场份额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各年龄段女性消费心理分析
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女性消费者主要分为三个年龄层:22-28岁、29-35岁、36-45岁。以下是对各年龄层女性消费的心理分析:(1)22-28岁的年轻女性消费者大部分已经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有较为独立的经济主导权利并处于恋爱、婚姻的阶段,这导致年轻女性注重外在形象,“女为悦己者容”求美心理被强化。此外,该群体经济负担较轻,消费时较为随心所欲,容易产生冲动消费、从众消费;(2)29-35岁的中青年女性在这一阶段由“女儿”转变为“妻子”“母亲”,这使得女性的注意力逐步转向了家庭,闲暇时间和社会交往均比生育前有所减少。消费时更多的考虑产品的质量、价格、口碑等因素,在消费心理上也更趋于理性化;(3)36-45岁的中年女性,冲动、从众等一系列非理性消费心理已经彻底褪去,对于广告的宣传毫不动摇,对于新品牌往往持怀疑态度,偏向于购买老品牌商品。在清楚了解商品、明确购买必要性的前提下,才会做出购买行为。二、女性消费心理对平面广告创意表现诉求手法的影响
1.情感诉求。女性感情丰富、细腻,常会被周围的事物所影响,抓住女性这一特点,正是打感情牌广告的突破口。很多广告就是利用了女性的同情心、同理性,采用以情动人的广告形式来打动女性。王品台塑牛排广告没有直截了当地点出餐饮类的特色属性,而是从侧面将温暖传递给消费者的广告手法,令人印象深刻。2.美感诉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个特质在女性身上显现的特别明显。所谓美不仅仅只是姣好的容颜和曼妙的身姿,一切与美相关的事和物,都能诱发女性的浪漫情怀。法国时尚品牌——丽派朵,在新产品推出的平面广告中将浪漫气氛与芭蕾舞者的优雅气质完美结合,体现了商品的美感与气质,满足了女性对美的诉求。
3.个性诉求。时代在变,女性的消费结构也开始变化,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精神需求开始高于物质需求。她们开始寻找能够代表自己个性的符号化消费,为紧凑、乏味的日常生活增添一些乐趣。2011年卡西欧推出全新EXILIM数码相机,该广告将外观俏丽的数码照相机与女性常用的口红、睫毛膏等化妆品巧妙结合,完完全全抓住了女性的自我需求。
三、女性消费心理对平面广告创意表现形式的影响
1.抽象夸张的视觉创意。“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虽然这是文学家高尔基对于夸张在文学的影响,但夸张手法在平面广告创意中同样适用。明显夸张或放大平面广告中的元素,强化该元素的美和特点,加深受众对商品特性的记忆。虚拟世界往往是我们内心的幻想,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广告能够激发女性的联想、创造。女性爱幻想具有强烈的浪漫情怀,广告充满戏剧性和想象力能从精神和文化方面对女性进行引导,使其产生良好的联想,产生好奇心理。将思维用艺术化的方式来诠释广告创意,使其生动而有力。2.图文结合引发形意想象。将抽象概念转化成可视化图形是广告创意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视化图形与文字相结合,在准确传达抽象概念的基础上赋予受众超出想象的趣味,达到最佳效果。女性对图形和文字较为敏感,而且图形具有诱导功能,能够促使消费者对产品信息产生兴趣。充分利用女性的想象力,借助有限的形式语言营造足够的想象空间,是平面广告创意的惯用手法。用视觉语言将女性的内心情感图像化,丰满品牌在女性消费者中的形象。
3.色彩引发强烈情绪。严格说来,一切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和明度产生的。现代女性对色彩和形状的注意力分别大约占到视觉的80%和20%。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列高里认为:“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的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色彩的情感体验在对女性思维和联想产生了一定的引导作用。红、橙、黄给人以温暖、热情、亲近感,蓝、青、紫则给人以寒冷、理性、疏远感,色彩的张力是文字永远无法超越的。色彩在引领时尚潮流的同时,对品牌的识别作用起到一定过的作用,加速了传播。
四、结语
分析女性消费心理对平面广告创意表现的影响,首要清楚女性在先,其次才是消费者。掌握了女性消费心理才能创造出让人难以忘怀的平面创意广告;多重转换的角色也成了广告商针对女性度身定制平面广告创意策略的关键性因素。现代女性的消费心理影响下的平面广告,能够引起创意人对流行文化和趋势的关注,从而挖掘具有利用价值的广告元素,对流行文化进行再创造使广告效果更完美的呈现。[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2]赵丽.论现代广告创意中的情感诉求[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07.
J524.3
A
1005-5312(2015)35-0060-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