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孟子的人生论美学观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8560
姜波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孟子的人生论美学观研究

  姜波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国古代百家争鸣,但儒学以它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一席之地,它的知识中渗透着美学,它以知识之美吸引着广大的百姓,对中国后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儒学以“仁”为美,由孔子提出,孟子是孔子的徒弟,更是在孔子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了儒家的美学思想。从而使儒家思想更加趋于完美,为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发展指导思想。

  孟子;人生论;美学观;研究

  本文就孟子思想的美感,什么是美和美感的一些特征做了具体研究。

一、美感论

1.共同美感的内涵。共同美感是从人的身体感官开始,使人们形成对美的共同认识,是人们对美的正常需求。它让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更加明确,以人为本,美是人类赋予的,平等的人之间美才会发生,常人对于美的共同认识才会一样。人们之间对于美的共同认识使人与人之间也更加平等,共同美感让个体生命受到重视,让人们在对于美的欣赏上处于平等地位。

  2.“性善论”与共同美感。“性善论”是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他强调人生来本善,对世界保持一种善意,体现了人性善良的美感。孟子强调人是一个整体,人的各个器官都对美有反应能力,耳能听悦耳的声音,眼能看美丽的景象,耳、目等器官对美的共同感知,使美感与人相结合,突出人性之美,使共同美感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发展。

二、充实就是美

(一)“充实之谓美”的基本意义

  1.“充实之谓美”的美学意义。在中国的封建社会起始,人们刚从奴隶社会解脱,人们的思想急需一个指引,此时儒学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个寄托,儒学的美学便也就此产生,它使人们明白了应以人为主,社会以“仁”相连,它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人的人性,是人性展现出美好的一面,让人的思想、人的精神和人的品格得到升华,用人性之美来展现美学。

  2.“充实谓之美”是人的内外一致。孟子对孔子美学的继承使其由浅发展的更深,孟子强调美应该是内外一致的,内在的精神、人格之美从而影响到人类外在的形体表现,心灵纯净之人,眼眸干净明亮;性格温润之人,举手投足之间也能表现出来;善良之人,眉眼和气等。内外一致才是美,才能体现出美学的真正概念,使人更加“充实”,使美与人融为一体。

  (二)“充实”中的“气”

  1.“气”中的审美。“气”有很多种,但正气确是最重要的,正气养人,正气是一个人心中的信仰,它由人内心而生,又如游离于天地之间的正气,使人与宇宙相通,以正气养人,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升华,使人的内在得到充实,从而表现出美,以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修养人的身心,提高人的道德,道德高尚之人才是美在正气上的表现。

  2.养气是修养正气。人生来本性就是善良的,但后天的成长具有很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些因素能使一个人轻易地变坏,失去善良,也就失去了人的美。所以后天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后天的教育就是所谓的养气,培养人的浩然正气。正气能养人,内外一致的浩然正气能使人凸显个人魅力,养气之美便在于此。

  3.正气与“充实”所体现的美。孟子所提出的养正气,充实人的精神,实质上就是以正气来培养人的高尚品格和爱国情怀。知道何为正确、何为错误,愿意为国牺牲,有积极进取、吃苦耐劳精神的无疑是最美的。就是因为这些具有高尚品格和大无畏精神的人的无私奉献才会有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他们所展现的美是让人们佩服欣赏的美。

  (三)美的特征

  美由人而来,孟子以人为本,以人性为出发点,人的性格的完善才是美的表现。想要完善人的性格,就需要后天的培养,来培养出人的浩然正气,使人与世界合为一体,让人的内外一致,展现出无穷的生命力和正气。以正气充实人的性格,使人表现出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让人从充实到升华,再展现出无穷的人性之美。

三、主体修养论

(一)主体审美修养在文学中的作用

  文学写作与主体审美修养有异曲同工作用,主体审美修养需要后天的培养来修养人的心性,以此达到美的效果,写作也是一样,写作之前应博览群书,掌握一定基础之后再下笔,但读书应该认真读,只有真正的掌握了才能为自己所用,知其意才能做到收获,博览群书也就是后天休养的过程,达到厚积薄发,使最后所写的作品更加完美。

  (二)孟子散文的文风

  孟子的文风就如他提出的主体修养论一样,厚积薄发,气势磅礴。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孟子的文风充满正气,在“仁”的思想指导下,他的文风以人为本,在百家争鸣的时期独树一帜,以正气为笔,书写了气势磅礴的诗篇,展现了文学之美。

  孟子对于中国美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继承儒家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更加完善的美学思想,他由个体的人发展到到宇宙,由修养个人到修养文学创作等,从许多方面来凸显美。美是许多事物的总和的表现,是生命价值的延续。美学的概念不只局限于文字,它需要更深的感悟和理解。

  [1]刘德宾.儒学与艺术: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儒家美学观——以范宽《谿山行旅图》所体现出的“浩然之气”为例[J].齐鲁艺苑,2012(05).

  [2]段晓华.“充实之谓美”——论孟子的美学观[J].北方文学:下,2011 (12).

  I206.2

  A

  1005-5312(2015)32-0142-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