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英雄的史诗——浅谈长征精神

时间:2011/12/11 作者: 仁者倾听 热度: 83143

摘要:本文以近代史上改变中国历史的红色征程,振兴民族精神的英雄史诗——长征为切入点,探讨长征时期中国人民团结共进,中国红军的艰苦奋斗、舍己为人、勇往直前等长征精神进行深入的分析,揭露长征精神的内涵、特点和价值,并试图说明,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长征精神是如何激励中华儿女乃至中华民族奋进的。

关键词:长征;长征精神;历史意义

 

  75年前的金秋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陇中高原胜利会师,这标志着历史两年、长达两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画上了最后的句号。毛泽东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是的,长征,这是震惊中外的伟大远征,是改变中国命运的远征,是改变世界历史发展的远征。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二万五千里长征震撼了全世界,也振奋了中华儿女,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心。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谱写了一部惊心动魄的、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随着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重整旗鼓,高举革命的大旗,积极率领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在建立了不少红军队伍的同时,一个个革命根据地也随之诞生了。于是,国民党看到了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之后,对于共产党的存在虎视眈眈。不久,组织大部分兵力对苏区进行大规模的“围剿”,企图在三到六个月内消灭红军,并将重点置于中央苏区。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共产党内部发生了一些变化。当时,由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指导共产党革命。可是,由于中国的当时现状与苏联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李德对于中国内部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也不分析战争的实际情况,只是将军事上的一些教条主义运用到战争上来。与此同时,中央临时负责人却对他百依百顺,导致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而当时的毛泽东则提出,红军和苏区尚未稳固,这与蒋介石的大军是无法相比的,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贸然攻打大城市,似乎就中了蒋介石的圈套。于是,他指出要主动退出苏区,从国民党最弱的地方入手。可是,中央临时领导人却继续实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指导,导致大量红军被国民党剿杀,使红军在遭到严重的削弱、中央苏区大部分丧失的情况下,长征就成了红军的必然选择。

在长征途中,劳累与饥饿成了红军前进的最大困难,再加上自然条件的恶劣和敌人的不断进攻,使得红军步履维艰。但是,红军没有因为困难而气馁,依然继续向前行进,他们手牵手,肩并肩,一起走过了五万八千里的征程。长征之路,红军是英勇的,在这条路上,长征精神犹如雨后的春笋,精彩纷呈。下面我将从长征精神中的艰苦奋斗精神、舍己为人精神、勇往直前的精神进行讨论和探究。

1、艰苦奋斗精神

“天降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从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联想到,当时的红军挨着饿,还继续前行的困难与痛苦。1935年春,国民党召开“清剿”会议,到会的广东军阀余汉谋接受媒体采访时爆出狂言:“这次清剿,不把‘共匪’打死,也要把他们饿死、困死。”可是,红军没有被这些狂言吓倒,即使被困在深山密林中,困在寒风凛冽的地方;即使饥寒交迫,风餐露宿,生活极其困苦,他们也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以天当房,以地当床,以草当粮”,从长征开始的时候,似乎这些就已经注定要成为红军的必要的坐镇工具。这种野人般地生活很大程度上磨练了红军的意志,锻炼了红军的毅力,鼓舞了红军的斗志。为了战胜饥饿,伟大的红军饱尝了人间的一切奇味怪食——皮张革履、死牛烂马、树皮草根、“神仙土”、粪便中残留的粮粒等。过草地时,一根皮带常分几次熬汤供数人喝。这种令人心酸的场景,这种令人难以想象的生活,红军还是坚持着走过来了。他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革命前辈们用他们的艰苦与生命换来的,可见,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作为未来接班人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和弘扬长征中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让我们的前辈永远活在世人的心底。

其实,在长征途中,女红军的生活更是催人泪下。行军路上,最令女红军头痛的就是来例假。当在敌人不停地攻打和尾追的情况下,部队是必需不停地前进的,女红军不得不跟着部队向前走,尽管腹部绞痛、两脚发抖,她们也得捂着肚子一步一步地向前行进。由于军旅的生活很困难,再加上饥、寒、湿给女红军带来诸多的痛苦,其中最大的恶果就是生理失调,造成的后遗症就是终生不育。可是,女红军们二话不说,依然坚持走下去,依然和男红军一样,跟着部队,服从指挥,有时甚至比男红军走更远的路,走更艰难的路。她们还是选择义无反顾地加入红军的队伍,并以生命的极限挑战困难的最高度,在长征途中谱写了一部属于她们的诗篇。

2、舍己为人的精神

长征路上,没有粮食,这逼迫着战士们不得不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尝试吃各种各样的野菜、野草。虽然野菜和野草可以用来充饥,但是它们可不是一个很容易驯服的东西,在它们身上,往往隐藏着人们不可预知的东西——毒。很多时候,许多战士就是因为吃了有毒的野菜、野草失去他们的生命的。所以,战士们在吃这些东西的时候,必须让一个人先试着吃,不然就会连累整个队伍。陈云开回忆过草地时的一个场景中提到,红六军团保卫局执行科7位同志随部队到达川西北时,由于饥寒交加,他们便分头采了一些野菜,但是野菜的种类很多,无法辨别野菜是否有毒,如果吃上有毒的野菜,弄不好的话,7个人就要倒在那里。于是,他们就争着去尝吃野菜。最后由陈云开来尝吃。“当我尝到第七种野菜时,我只觉得一股难忍的怪味锁住了喉头,一阵眩晕,很快就失去了知觉。当我苏醒时,见科长和同志们都围着我老尹正端着冒着热气的野菜汤往我嘴里送。大家看我睁开了眼,都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从这个场景可以看出,红军当时生活环境的艰辛,也可以看到这其中浓浓的战友情,更可以看到战士们的舍己为人的精神。

1935年1月,红10军团政委委员主席方志敏率领部在江西省玉山区与国民党军作战的时候,不幸被捕。国民党军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想从方志敏的口中获知共产党的内部信息,但是方志敏面对敌人的酷刑与威迫利诱,大义凛然,不为所动,坚决保持着那份不出卖同伴的气节。他就义时前说:“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方志敏的英勇就义,不仅可以看到他的高风亮节,还可以看到他的身上也散发着舍己为人的精神。

在生死关头,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生存的权利,但是方志敏没有从个人的利益出发,而是站在集体利益的立场上,用自己的生命保卫了大家的生命。用自己的鲜血点燃了长征中的一盏盏明灯,为战士们开启了一条条通往成功之路。

3、勇往直前的精神

朱德曾经回忆过雪山时的场景: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出发了……我们就对准封顶附近的那个缺口,笔直地向上爬。浓雾环绕,大风凛冽,刚到半山,就下起雨来了。我们越爬越高,又撞上了让人担惊好怕的冰雹。空气越来越稀薄,呼吸越来越困难。讲话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有的人和牲口一步只因没走好,就掉进冰河里,从此诀别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战士们没有害怕,勇往直前,毅然而然地往上爬,向峰顶迈进。

乌江两岸山高崖绝,陡峭的山岩高达数丈;河床时宽时窄,水底暗流湍急。在这一般人认为看来插翅难飞的情况下,红军渡过了,而且不只是一次,而是长达六次突破乌江。红军真的了不起!就凭这赤脚空拳,一次次地将乌江突破了,显示了他们“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概,也显示了他们那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红军过草地时,更是迎接大自然极限的挑战。路途艰难,草长得没过膝盖,看不清脚下的路,脚下还缠着千斤重的泥土,行进步履维艰;粮食的来源断了,只能靠着水和野草保命;经过高原的时候,寒冷与饥饿交加,只能凭借干草燃烧驱寒;死亡的身影,时时刻刻地伴随着战士们……但是,这些苦难在英勇的战士们眼里,似乎只是泥丸般的苦难,它们没有击垮英勇的战士,而是更加激励了战士们的士气,勇往直前。“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这就是红军们的最好写照。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红军用双脚走出来的长征,是红军用生命换来的长征。它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更开颜。”

毛主席的一首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艰辛与苦难,更加显示了红军的大无畏精神。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举世震撼;长征精神,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70多年后的今天,长征精神一直是我们颂扬的典范。让我们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重走长征路,触摸长征的痕迹,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长征,你知道多少?》 宋明亮主编  长征出版社 2006年版

《话说长征》李叙凤等主编  济南出版社  2006年版

《长征:英雄的史诗》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伟大的长征》金紫光等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