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校园涂鸦艺术的视觉创新与应用研究
赵 超 杨璞如 晁露露
(燕山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校园环境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是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的地方。校园内的导视设计应综合考虑校园的人文精神与文化特色,将涂鸦导视与校园文化精神有机结合,在处理好自然景观与校园整体布局的同时,协调好导视系统与在园区各建筑物、各功能区与各景观元素间的位置关系,营造“楼在林中,人在画中”中的校园环境。
校园;涂鸦;视觉导向;人文精神
一、涂鸦文化的发展
涂鸦的意大利文之意是“乱写”,而涂鸦是指在墙壁上乱涂乱写出的图像或画作。城市涂鸦发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纽约布朗克斯区,这是纽约最穷的街区,当时居住在这个区域的年轻人喜欢在布朗克斯的墙面上胡乱图画各自帮派的符号以占据地盘。后来一些非帮派画家认为在墙上作画是很好玩的创意,于是撇开了帮派意识,逐渐形成了城市涂鸦这门艺术。后来涂鸦作为其中一种艺术形式传遍了世界各地。有关于涂鸦艺术对于广大年轻人来说,是比较熟悉的。作为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渗透到了流行文化的各个层面,其中在时尚、设计、音乐、纯艺术领域迅速扩张,促使涂鸦产品成长为一种新表现形式。涂鸦,正预示着新设计时代的到来,而且已经成为了平面设计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但是,涂鸦在国内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虽然我们国家还没有形成涂鸦之风,但是只要我们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身边无论是高档名牌,小型派对活动,甚至大型户外广告都无不没有涂鸦文化的踪影。北京的798艺术区,曾经是涂鸦爱好者的天堂。798墙头的涂鸦秉承了涂鸦艺术的原始风貌,“厕所文学”的味道比较浓郁,让人对高雅与低俗的关系产生新的理解。上海莫干山路涂鸦墙位于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的莫干山路,短短600余米,路旁大部分建筑是略显陈旧的厂房,厂房中间或有正在拆迁的民居夹杂其间。在某种意义上,这里是上海涂鸦的“大本营”。
二、涂鸦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接受程度
除此之外大学校园作为一个年轻人学习和生活的集聚地,导视系统应该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但同时,校园也是一个学术交流和培养人才的严肃场所,所以其导视系统也应该与其浓郁的学术气息相符合。如何能使青春洋溢的风格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完美合理地应用与校园导视系统之中是我们这次所研究的内容。经过调查,在校大学生普遍偏爱活泼热烈的流行元素,因此,在这里我们尝试将涂鸦艺术与校园导视系统相结合。将本是作为情感宣泄载体的涂鸦,合理的运用到校园生活当中,将其自由的艺术形式广泛体现在校园导视系统之上,发现涂鸦这一文化的潜在价值。
当我们迷失于楼宇之间;当我们不断的处在寻找之中时;当我们厌倦了那中规中矩的导向指示系统时;涂鸦形式的导视系统不失是一种新鲜的表达方式,会让你眼前一亮,使我们的大学校园文化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加展现大学校园文化的丰富多采。
三、涂鸦在生活中的创新
因此,将涂鸦的创新表现形式运用于将指示牌设计,导向标识设计是一个大胆而新颖地创新。此外涂鸦艺术在校园之中还可以有更广泛的运用,例如文化衫与校服图案设计以及环境美化(地面装饰、墙体彩绘)等等。涂鸦在校园、生活中推广及实际应用,将指示牌设计,导向标识设计,文化衫与校服图案创新,地面装饰与墙绘图案创新,很符合在校大学生的审美,同时也能为严肃的校园增添一抹青春洋溢的气息。
当然,现在的涂鸦风格普遍表现得过于散漫,其内容大多数也缺乏一定内涵。涂鸦的设计形式尚未完善,不能很好的与校园生活相结。要使涂鸦真正完美地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要充分挖掘涂鸦文化的潜在价,还需要对涂鸦纹案及其内容内涵进行创新。
有关于涂鸦的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内容创新。可以将其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例如“梅兰竹菊”“笔墨纸砚”和中国古建筑以及儒家思想等;图形图案创新。将其纹样进行多元化艺术创新,与时代相结合,更具有现代设计感。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可以使用不同主题的涂鸦图案,设计与其专业相符的图形;应用方向创新。将涂鸦形式用于标示导向、指示牌设计。
如此,将涂鸦赋予新的内涵,使其更具人文气息,可以更好的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满足了年轻的大学在校生青春活泼的审美观念和生活理念,同时也符合大学校园积极向上、充满文化气息的学术氛围。
四、结语
导视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众对于公共环境的识别和认可,尤其是现今许多高校为了创办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纷纷建立大学城。由此可见校园导视系统正逐步显示出其独特的重要性。在我们这个理工科为主的大学中,校园导视系统的设计不能脱离人文精神,浓郁深厚的人文气息与文化精神,所以,应依靠导视系统对校园整体空间布局的了解,在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将文化景观作为一种具体的表现元素,不断优化校园空间环境,从而形成优雅、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1]胡齐峰,赵超.体现校园形象的视觉导向符号研究[J].设计,2012(02).
[2]杜心舒,孙迟.创意家居手绘背景墙系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2).
J05
A
1005-5312(2015)32-0280-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