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天津300387)
浅谈老年人服饰审美变化以及设计研究
唐莎
(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天津300387)
文章通过从老年人的生活、生理、修养等方面,特别是社会大环境带给她们的审美变化,阐述老年人的服饰审美迁变的原因,并探讨老年服装未来的发展前景。结合自己的专业,遵循以人为本的多样化设计原则,提出可行性的方法,提高老年人服饰设计水平。
老年人服装;审美变化;服装设计
郭沫若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老年人的服饰审美变化和倾向,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必然植根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因素。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只有将这种特定的审美价值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背景下加以考察,后续的设计研究才有意义。
一、老年服装消费调查及发展前景
1.中国人口老龄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催化作用,占世界老龄人口五分之一。在我国60以上的老年人口增速3.2%,相当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3倍。因此,21世纪的中国老年市场将是世界最大的老年市场。2.银发经济的兴起。在老年消费需求中,34%为服饰穿着,33%为医疗保健,33%为其他消费。围绕着老年人群体开发并为之服务的经济活动,就是老年经济。人口的老龄化,必然导致老年经济的兴起,这是历史的必然。
虽然老年人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老年的服装市场发展情况却不令人满意,老年服装一直是中国服装市场的冷门,是亟待开发的一块银色领域。
二、老年人生活特征和审美趋向
(一)老年人生活特征老年人服装设计要想符合老年人的口吻,首先应深入了解一下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对服装的审美需求,因而形成一定的着装心理,这种心理的形成有复杂的成因,包含了老年人生理心理因素。
1.老年人生理特点。人过中年特别进入老年以后,人们在皮肤、体态方面必然会发生变化。在体态上,中老年人的颈部脂肪增厚,有皱纹,呈现颈粗的形象。在肤色上,老年人的皮肤表面的色素沉积更加明显,肤色逐渐变深,并且在脸、颈及手等部位也出现深色斑迹。
2.老年人生活习惯。所谓生活习惯,是指现实生活中不同群体的生活式样或类型。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服装消费行为,消费者的生活面貌、角色地位、健康状况、社交活动和工作等各方面都会不同的影响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和选用。
3.老年人的审美趋向。爱美是人的天性,对服饰类的寻求也是出于本能。这种寻求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得到强化与丰富。寻求理想的着装形式是对服饰美的最基本的构想,求美,也就成为着装心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老年人对美的追求和表达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二)从众中追求个性表达
在社会生活中,其中一种为求同从众的方式。可概括为两种:盲目从众和有意从众,就是在生活的群体中,看见周围人穿什么自己就加以效仿。盲目从众者一般在服装上没有个人的主见,不懂艺术鉴赏,认为着装随大流是天经地义的。有意从众的着装者,又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其一,着装的从众行为是被典型的服装吸引,而引起的从众着装。及少数的着装先行者选择的某类服装,得到认可并加以追随。其二,着装的从众行为,往往是迫于某种社会和团体压力所致。这种团体内部对着装者的着装行为所构成的无形的压力,足以使着装者引起注意,并采取服饰上的随大流方式去迎合大众。
三、老年人服饰审美变化对我服装设计的影响
(一)服装造型结构的多样化设计老年人服装造型设计既要符合服装的流行趋势,又要美化人体,体现出老年人的气质和个性美。服装结构设计是款式设计的继续、延伸和发展,将款式设计的结果演绎成合理的空间关系,是再塑造服装外形美及创建结构美的重要环节,是款式设计和工艺设计的过渡环节,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案例1:下面是我为一位老年人单独设计的外套,此款特征:无领,中长袖,麻料,穿着舒适。花色深沉却有看点,图案为鱼纹,吉祥图案,令人接受。前后错落,一高一低,视觉上可以拉长人的身形。内部结构,以人为本,利于活动又不失时尚。
案例2:下面是我为拂瑞思高端服装定制设计一系列旗袍变异服装,本系列总共24套(草图中展示12套),以“绿幽”为主题,汲取了中国书墨酣畅寄怀的文心画意。每一套隐约透露出中国传统旗袍的影子。裁剪上,强调小钟型、H型等结构轮廓,将点、线、面的纯粹与极致表现寓意于珠子、提花布材面料上。

在材质上,我选择丝绵和欧根纱等面料,缀以雅致的绒纱以及水晶、珠子等配料,呈现了“大珠小珠落玉盘”、墨点飞花、心字填花等经典团花刺绣或现代几何图形,演绎了层次丰富的锦绣情怀。
在色彩上,运用灰白、绿色和黑色,看似很难搭调的颜色,但通过服装结构的演绎,呈现出悠远的水墨意境。
24套成衣正在陆续制作当中,截止时间2015年9月10日,这里只展示2套。
TS941.2
A
1005-5312(2015)29-0044-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