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形态与隐喻——浅谈我对绘画表现手法的理解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7647
谭永勍

  (清华大学,北京100000)

  形态与隐喻
——浅谈我对绘画表现手法的理解

  谭永勍

  (清华大学,北京100000)

  形态与隐喻是绘画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文章试图利用这一手法创作出一组作品,在组画中把对人类形态带有主观色彩的重新认识呈现在画布上来隐喻青年一代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

  形态;隐喻;认识

一、对形态与隐喻的理解

(一)对前人作品的解读

  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位画家是弗朗西斯·培根和萨尔瓦多·达利。对于培根,我更被其早期作品所吸引。痛苦和嘶吼的动物与人,漆黑如噩梦般的景象形成了一个充满冲突和暴力的语境,在这个语境中他肆意挥洒着他的激情,丝毫不受他人非议的影响。

  达利的作品充满了浪漫的气质。他画面中的人物经常非常渺小的出现在夕阳笼罩的无尽旷野下,安静而又温暖的阳光下却往往隐藏着令人不安的力量。

  通过对两位伟大画家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我慢慢认识到对事物重新的理解和表达对于作品所传达给观众心灵感受有着极强的引导作用。同样的事物不同处理和表达会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官刺激,从而将观众引向不同的思考领域。

  (二)我的理解和思考

  我更习惯于首先对事物形态进行主观处理,之后再由这些形态所产生的联想确定每张画具体所隐喻的内容,最后再在这种内容的基础上反复调整,最终使画面上的每个事物的形态特点都是对引导观者联想到这种隐喻上有帮助的。也就是运用形态的变化将观者导向特定的思考方向,从而使观者在我圈定的范围内联想和思考。

二、在创作中对形态和隐喻的运用

(一)构思画面

  我将人和动物的一些形体特征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我叫它人科动物的形象,并用它来贯穿这个系列的每幅画面。主要思路就是将人科动物置身于各种神秘和未知的环境中,隐喻我们内心的焦虑和迷茫。

  具体来说在最开始的构思阶段,我将我想表达的东西分为五个内容不同但是尺幅相同的画面并让每幅画面各侧重死亡、孤独、依附、竞争和永恒中的一个方面。这几张画的共同点是都是暗色的黑夜为背景,它们的内容分别为:第一张画面中一群骷髅野牛在星空下慢慢前行。第二张画面中站立着一个瘦骨嶙峋的人,她痛苦的张着嘴并用胳膊抱着自己的身体,她的前面卧着一只朝着画面正前方咆哮的狗。第三张是朝画面方向游来一只张着大嘴的巨型鲨鱼,有很多的人寄生在鲨鱼的嘴中。第四张是一群像野狗一样的人在和一只老虎争夺一只死去的牛。最后一张是一个巨人身上爬满了想要以他为食的小人。

  基于这初步构思的五个画面我开始寻找素材和画一些对人和动物进行形态变换的速写稿,之后将拍成照片的速写稿传到电脑上再用手写板和PhotoShop将一些素材和速写稿合成起来,做成粗略的效果图。我选择利用电脑技术来完成作品的小稿是因为电脑绘图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将绘画的尺寸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我不必一笔一笔的将大量时间浪费在大面积的平涂上面。同时电脑可以将适合的元素合成到一起使我瞬间看到想要的效果,而需要花上几天时间绘制一个并不成熟的想法。

  (二)作品绘制和体会

  《困兽之斗》的绘制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之前的创作在画法上这组画差距非常大。为了能够画出我所想要的很瘦、很透明并且发光的人物,我借鉴了艺术家毛焰一些造型方法和技巧。毛焰对于边缘线的处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在塑造人物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几个人物体现前后关系的边缘上,通过对边缘和剪影形的主观处理,我将人物干瘦而有力的形态特征表达的更加充分了。

  我慢慢体会到完成一张作品的过程就像在慢慢了解一个人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对画面的熟悉,小到人物的一个眼神,大到整幅画面的主次关系都是需要在不断画进去的时候慢慢熟悉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急躁,要通过慢慢去体会来积累经验,在最后的时候将最理性最深刻的认识覆盖在画布的最上层。

  

  图1 《困兽之斗》

三、结语

形态与隐喻在绘画中被广泛应用,而我只是通过对人类和动物形态在造型和绘画技巧上的重新理解来创造一个超现实的混沌的环境,从而达到隐喻当下社会和文化现象的目的。我觉得用图像来表达内心感受是与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完全不同的,它是独立的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而形态的处理对图像给人何种隐喻产生着奇妙而深刻的影响。在后面的绘画道路上我还将继续对我内心和周围世界的形态进行研究,让我的绘画能够更真切的传递出用语言表达不清的内容。

  J204

  A

  1005-5312(2015)29-0162-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