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谈电影《狗镇》的戏剧化风格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7564
于然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100081)

  谈电影《狗镇》的戏剧化风格

  于然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100081)

  电影《狗镇》是一部揭露人性的影片,它的戏剧化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从舞台与道具、故事结构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来谈《狗镇》的戏剧化表现。同时,还将讨论戏剧化风格对于这部影片来说具有怎样的美学价值。

  《狗镇》;戏剧化;美学价值

  电影《狗镇》是著名导演拉斯·冯·提尔的代表作之一,故事以格蕾丝在狗镇的遭遇为线索,揭露了人性丑陋的一面。这部电影放弃描写善与恶的直接对抗,而是重在反映人心中善与恶的天秤的失衡,人性中的恶不断暴露的过程,因此,给观众带来了很强的心灵冲击。许多学者或者电影爱好者都曾对这部作品进行评论,既有人说女主人公格蕾丝是上帝的化身,拥有道德的审判权,也有人针对电影中反复涉及的“宽容”与“傲慢”进行阐释,还有人讽刺人类的伪善,他们大多以人性为出发点,讨论作品的深意。除了思想表达上的意味丰富,戏剧化的风格也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甚至可以说正是戏剧化的手法助力了电影内涵的表现,使《狗镇》这部电影大放异彩。在这里,戏剧化的表现并不止步于电影对戏剧舞台、道具的模仿,还体现在剧本的构思接受了传统戏剧中的情节发展脉络,比如遵从故事由开端到发展、高潮,最后走向结尾的基本结构,同时,电影还关注了戏剧引人向善的美学功能。可以说,电影《狗镇》向戏剧进行了学习,它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成果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与电影主题的自然融合,整体上令人耳目一新。

一、《狗镇》与电影“戏剧化”

自电影艺术出现以来,它与戏剧的关系问题就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对于这一问题,出现了三种答案,即电影与戏剧完全不同,电影应该戏剧化和电影与戏剧相互影响。其实,这一问题牵扯到两种艺术门类在承袭与发展上的关系,即戏剧作为早期的艺术形式对电影具有指导意义,电影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也做出了新突破。首先,以西方悲剧为例,发端于古希腊的酒神祭祀,悲剧的定义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①,重在以引起悲悯之情而对观众进行教化,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演员的表现、舞台的设置都有了很大的改进,许多规则也被固定下来。电影在发展初期受到戏剧的影响比较多,场景的布局、道具的使用、灯光音效的表现都借鉴了戏剧的模式,许多电影的题材与内容也来自对戏剧的改编。其次,随着新科技的应用,电影显示出在时空转换上的优势,镜头的自由切换,蒙太奇的手法与电影叙事相结合,电影不再局限于对固定舞台、固定时间段的记录,试图挣脱戏剧的禁锢。因此,有人评价,戏剧是带着镣铐跳舞,而电影却是以光为画笔作画,光是自由的,电影的时空也是自由的。最后,我认为电影与戏剧是相互影响的,双方各有所长,在电影戏剧化的问题上是不存在应该或者不应该之分的。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针对电影与戏剧的关系问题,许多电影艺术家强调电影“是戏剧的谦卑的仆从”,反之几乎所有声名赫赫的戏剧家都认定电影是戏剧真正的导师。②荒诞派剧戏剧的代表人物尤奈斯库就直言自己常去观看电影,他的戏剧《椅子》就吸纳了电影中的视觉元素。就电影发展看来,它依然正在向戏剧吸取养分。

  本文想要谈的电影《狗镇》就是一部戏剧化了的电影,借用安德烈·巴赞的一句话,“我们至今仍然把戏剧奉为一种美学的极致……戏剧给我们留下的愉悦比起看完一部好影片获得的满足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更令人振奋、更高雅的东西,也许,还应该说,更有道德教益。”③因此,我认为正是戏剧在表现道德感、美学意义上的先天优势,使它成为电影所一直想要超越的对象。电影《狗镇》的戏剧化是全方位的,既有对戏剧外在形式的模仿,也有对其内在思想内核的把握,后者就体现在这部电影对人性的揭露、社会的发现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来了广泛的思考。《狗镇》讲述了一个被黑帮追逐的女子格蕾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藏身于狗镇的故事。格蕾丝的到来,打破了狗镇的平静,她用她的善良热情消融了狗镇村民起初的敌意。然而,随着通缉令的几次张贴,狗镇上的人们逐渐暴露了人性的丑恶,他们怀着隐匿格蕾丝理应获得回报的想法,不断对格蕾丝进行压榨,不但增加她的服务时间,还对她进行身体上的凌辱。一开始与格蕾丝产生爱情的汤姆,实际上是狗镇最虚伪的人,他拨通了黑帮老大预留的电话,企图以交出格蕾丝为条件,获得丰厚的报酬并恢复狗镇的平静,所谓的平静其实就是狗镇中人性的相似,无高尚与否之分。然而,黑帮老大竟是格蕾丝的父亲,她由于与父亲在“宽容与傲慢”的问题上争执不下,而离家出走。故事的结尾是一再宽容的格蕾丝下令屠杀整个狗镇,并亲手结束了汤姆的生命。《狗镇》中一张通缉令带来的人性实验引发了剧情的突转,电影的后半部分令人压抑地喘不过气来,结局不是皆大欢喜,而是以暴制暴的行动快感与尸横遍野的视觉冲击共同带来的人性反思。

二、《狗镇》的戏剧化表现

(一)舞台与道具

  《狗镇》这部影片长达三个小时,但令人惊奇的是整个故事都发生在一个舞台之上。舞台就是“狗镇”,“狗镇”是平面的,不是立体的。舞台被线条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区域,封闭的方块就代表着村民居住的房屋,被画笔加以点缀的地方就是醋栗果林,除了舞台上不得不使用的一些小道具,如钟、板凳、矿井等,其他道具都变成了抽象的线条,甚至连狗镇中的狗都是以画出的轮廓展示在人眼前的。这时,表演者需要不借助道具来完成动作、传达信息,电影画面的表达完全取决于演员的表演是否生动形象,这与戏剧非常相似。此外,电影运用全景镜头,将狗镇的全貌总是呈现给观众。这部影片中的特写镜头比较少,多注意将几个正在发生的场景容纳入一个镜头之中。电影在每一章节的开端或结尾,都会使用到全镜头,从狗镇的舞台上方取景,将人物缩小化,来捕捉居民的行动、狗镇的整体风貌。观众就像坐在戏剧舞台的对面,始终能够洞察舞台上的所有情况。

  透视化的舞台布景使狗镇能够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一方面,这种毫无保留体现在情节的互不干扰上。当汤姆关门离开的时候,屋内老爹的行动,观众也能一清二楚;狗镇村民在小教堂召开集会的场景,与格蕾丝在矿井边忧心等待结果的场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镜头之中。另一方面,这种毫无保留体现在善恶的直露上。现实生活中,穿过一扇门、透过一堵墙,一个人就可能变成另外一个人。正如门是人与外部世界的隔离物,关上门,人就可以在室内为所欲为,而室外的人一无所知。然而,离开这些物体,人就像没有了遮羞布,赤裸裸地出现在他人眼前,变得“表里如一”起来。狗镇的世界还真是没有门或窗的。当逮捕格蕾丝的警察又一次来到狗镇进行盘问时,警察所在的位置就距离恰克房屋不远。看似老实的恰克正以武力与告密相要挟,强奸了格蕾丝,这一切就发生在恰克的家里,出门后的恰克却与平日无异,剧中的其他人也未察觉出端倪,可是这两个场景却同时被观众一览无余,竟不禁令人倒胃。总的来说,“狗镇”这个“舞台”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透视变为可能,一切人的一切行为、表情,甚至他们极力掩饰的丑陋,都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二)故事结构

  《狗镇》这部电影共有一个序幕和九个章节,“章”就相当于戏剧中的“幕”,以时间和情节的发展作为划分依据。在整部电影中,旁边不仅承担了序幕部分介绍狗镇及其村民生存状况的工作,还负责对每一章节进行总结、描写人物心理状态或者渲染环境。这一特点与戏剧旁白的作用基本一致。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对戏剧法进行总结的人,他指出戏剧必须有头、有身、有尾,行动是戏剧的基石。在他之后的戏剧家基本沿用了这一理论,因此,传统戏剧往往都有完整的情节,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狗镇》在讲述故事时也遵循了这一基本路数。影片以“格蕾丝逃亡到狗镇”为故事的开端,“格蕾丝融入狗镇,享受欢乐的时光”到“倍受折磨,决意逃离”为故事的发展,高潮的出现几近结尾,这符合戏剧需保持情节紧凑性、观众紧张感的要求,因此,当情节发展到“村民揭发格蕾丝”时,故事也就即将结束了,电影为我们揭开最后的谜底“格蕾丝与狗镇全体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故事情节是决定戏剧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把“情节”作为构成悲剧的六个要素之首,足以证明它对于戏剧的重要性。“突转”与“发现”是情节的两个组成部分,当这两者同时出现时,最能引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之情,也就最能起到道德教化的作用。所谓的“突转”就是指行动按照我们所认为的原则向反方向发展,“发现”就是从不知到知的转变,比如处于顺境或者逆境的人们发现他们与对方存在仇敌或者亲属的关系。③举例来说,《俄狄浦斯王》中的报信人为了安慰俄狄浦斯,说出了他并非已故的科任托斯国王的亲生子,而是被牧羊人转送给国王的孩子,这时本以为避免了“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突然发现自己早已陷入厄运之中。情节的突转与发现就是同时发生的,也是亚里士多德认为的最好的“发现”,一个行为端正、不该遭受厄运的人受到了命运的折磨,这足以引起观众的怜悯,并由此产生类似的担忧,也就是对自身发展的恐惧,对人生命运的追问。电影《狗镇》在情节“突转”与“发现”的表达上,也是值得称赞的。影片情节的“突转”发生于高潮之际,当汤姆拨通电话,向黑帮老大揭发格蕾丝的所在时,狗镇的村民们幻想着丰厚的奖金和如何对格蕾丝进行审判,终日等待逮捕者的到来。然而,让他们意象不到的是,格蕾丝竟然是黑帮老大的女儿,剧情急转直下,格蕾丝代表的权力集团占据了审判权,结局出现了大反转。影片中的“突转”与“发现”不仅是同时出现的,而且是同时出现于高潮之中的,影片的高潮与结尾又几乎没有时间间隙。当人们还在对“发现”目瞪口呆的时候,格蕾丝已经完成了心意的转变,与其宽容狗镇村民的罪行,不如选择让狗镇消失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火势熊熊的狗镇到处弥漫着人们的喊叫声、小孩的啼哭声、狗的吠叫声,一方面,在视听上给观众很强的冲击,另一方面,还没有缓过神来的观众马上迎来了狗镇的灭亡,剧情戛然而止,心情却怅然若失,关于权利与平等的矛盾,关于善与恶的对立等等,留给人很多思考的空间。《狗镇》中的“突转”与“发现”无疑是成功的,它既成功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也成功地实现了电影对人的教育。

  (三)象征手法

  “象征”,具有超越形象自身的寓意性,暗示是象征性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④象征的手法常见于戏剧创作之中,在十九世纪末期还出现了象征主义戏剧流派。所谓的象征主义戏剧是指那些整体上带有象征色彩的戏剧,但它的目的不在于用象征的手法表达真实,而是表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象征主义戏剧的寿命非常短暂,但象征的手法从古至今都是戏剧的一种基本技巧。

  西方戏剧曾提出“三一律”的原则,即要求动作、情节、时空的整一。这从侧面反映出戏剧艺术受限于舞台场景、表演时间,因此戏剧内容必须高度浓缩,具有集中性。“象征”手法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延展戏剧舞台,让观众感受到舞台道具之外的意象,体会剧本语言的“弦外之音”。比如,古希腊戏剧《阿伽门农》中的“红地毯”象征着战争的杀戮,阿伽门农踩上红地毯就意味着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否则就是他仍保持冷静。由于“象征”的长期使用,许多形象的象征意义也被固定下来,比如玫瑰花代表爱情,火代表光明。

  《狗镇》这部影片也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并且不落俗套,主要体现在影片中人和物的名称上。首先,在剧中,女主角格蕾丝的英文名字为Grace,是“恩惠、慈悲”之意,基督教的一首圣歌名为《Am azi ng Grace》,有着天赐恩宠之意,可见,对格蕾丝的塑造就是对一个比较完善的人的塑造,格蕾丝的名字与她的行动相暗合,象征着善良与宽容。其次,格蕾丝是薇拉孩子们的家庭教师,这些孩子们的名字多取自希腊神话中众神的名字,比如奥林匹克、雅典娜、潘多拉等,惟有大儿子名叫杰森,是普通的英文名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现象,薇拉是一个反对暴力、相信教育的母亲,杰森明知道这一点却威胁格蕾丝打自己,并扬言只有被打才能学会尊重,无奈之下,格蕾丝打了杰森,并与薇拉彻底对立起来。“杰森”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利用关系,他身上的阴暗面影射了人性普遍存在的阴暗,“杰森”这个普通的名字实际上暗示着人类全体。最后,“狗镇”的名称也是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的。其一,这个镇上最终存活下来的只有一条狗,小镇成了名副其实的“狗镇”。其二,“狗镇”暗示了镇上村民的自私、虚伪、残暴,猪狗不如的人性特点。随着通缉令的几次张贴,格蕾丝的处境越来越危险,狗镇上的村民暴露了他们利欲熏心、满面獠牙的丑陋嘴脸。他们不断地向格蕾丝进行索取,命令她必须提供服务,用她的身体泄欲,等到榨干格蕾丝的价值,就把她抛售给逮捕者。他们自诩自己充满道德,为隐藏格蕾丝做出了贡献,实际上都是虚伪的谎言,是他们掩饰暴行的幌子。其三,象征着强权统治者视他人为“狗”,人与人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在影视剧中,皇帝发脾气叫大臣为“狗奴才”,“狗奴才”仍要千恩万谢、俯首帖耳。生活中,也少不了骂某人是谁的“走狗”,“走狗”只能惟命是从。把“人”贬作“狗”,当然是对人尊严的践踏,也反映了权力之下人地位的高低贵贱。格蕾丝在初来狗镇的时候,身穿裘皮大衣,面容姣好,连手指都柔软纤细,好似一个大家小姐,狗镇的村民们都自觉矮人一等,对格蕾丝高看一眼。格蕾丝为了赢得人心,主动服务大家、做粗活累活,融入到狗镇的生活之中,这时大家对她就变为平视。直到狗镇的居民一味索取,就是俯视格蕾丝的开始,身为逃犯的她在狗镇不仅不应该有权利,而且还要对村民们心怀感激,他们不再把她作为平等的“人”,而是下贱的“狗”,甚至给她戴上了“狗项圈”,让她任人摆布、绝对服从。

三、《狗镇》戏剧化风格的美学价值

戏剧化的表现手法增强了这部电影的美学价值,一方面,电影模仿戏剧的形式,带来了“陌生化”的审美感受,另一方面,戏剧对人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狗镇》不只是在讲一个故事,更是在给人以思想蕴藉。

  (一)“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什么是“陌生化”?当法国艺术家杜尚把小便器带进美术馆,并命名为“泉”的时候,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变成审美对象,令人大跌眼镜,这就是“陌生化”。当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在作品《变形记》里采用异化的手法,将主人公变成大甲虫,超出传统文本的表现形式,需要读者百思得其解时,这就是“陌生化”。所谓“陌生化”,就是指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打破观众或读者传统的期待视野,使其在欣赏过程中始终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这种手法“一方面使人回到原初经验中去,重新体验这种第一次面对事物所引起的新颖和震颤之感;另一方面也使我们摆脱习惯所带来的自动性,重新唤起我们对世界的敏锐感觉”⑤,它利用对传统的稍加创新,对旧的艺术形式的变革,就延长了读者的感受时间,使其有了全新的体验。《狗镇》是一部戏剧化了的电影,戏剧化的形式对于观众而言就是一种“陌生”,它模糊了戏剧与电影之间的界限,令人眼前一亮。抽象的线条、简单的道具、平面化的狗镇,这一切给观众的感觉都是新的、令人好奇的。脱离了电影艺术丰富的场景设置,脱离了对现实生活的写真,狗镇是抽象了的社会,反而更加容易引起观众的想象和思考。

  (二)道德教育作用

  “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⑥这句话出自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也被用作他的墓志铭。美与道德的关系是古希腊时期就涉及的问题,道德不指涉人际关系,是属于主体自身的东西,戏剧因为具有道德教益而被奉为美学的极致。亚里士多德提出悲剧的“净化”论,实际上认可了悲剧对人具有道德的教育作用,后来的剧作家也都承认并坚持贯彻戏剧的道德教化功能。启蒙时代,理性主义崛起,学界更加看重这一功能的效用。莱辛将剧院视为“道德世界的大课堂”,将戏剧视为“法律的补充”⑦,赋予了戏剧极高的荣耀。直到今天,道德教育功能仍是戏剧最吸引人、影响人之处。电影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在这一点上可谓望尘莫及。《狗镇》对戏剧艺术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学习就是如何启发民智并完成道德教育。

  善与恶的对立是这部影片的主要矛盾,也是给人最多启发之处。简单地来看,狗镇的村民们当然是邪恶的,因为他们自私贪婪、无情无义,格蕾丝当然是善的代表,因为她用宽容的心去承受狗镇村民带给她的苦难。但仔细想想,这部影片对善与恶的表现绝不单纯地停留在这两股势力上。首先,不平等成为善与恶冲突的根源。在格蕾丝到来之前,狗镇上的人们都是平等的,他们拥有相似的人性,虽不高尚也谈不上罪恶。可是,格蕾丝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平静,她成为狗镇最富有道德感、最高尚的人,她无可置疑地成为众矢之的,同时,格蕾丝也用了不一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与他人,她认为自己比别人高尚,因此她有理由原谅别人的暴行。可以说,不平等会引发人心的嫉妒、憎恨等恶的一面,人由此做出不智的举动,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宽容其实正是一种傲慢。其次,人是善与恶共存的动物。影片的结尾,格蕾丝放火毁掉了狗镇,七个孩子的母亲薇拉曾当面摔碎格蕾丝用工作换来的瓷娃娃,格蕾丝则用了相同的方式,在薇拉面前逐个杀死了她的孩子,甚至包括襁褓中的婴儿。谢宗玉曾指出这是“天使无情的选择”,“与其说她是在报复,还不如说她是在彻底摧毁自己原来的理想和价值观……不如说她是对邪恶强权的彻底认可和投靠。”⑧也许狗镇的下场是罪有应得的,格蕾丝最终没有用善去感化他们,而是完成自身善与恶的角色转换,这个结果也令人唏嘘不已。

  总的看来,电影《狗镇》给人带来的道德教育,并不是针对某种现象给出是非曲直的判断与告诫,而是需要观众去思考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避免的方法,是对自身的道德观、人性中善与恶的重新反思。

  注释:

  ①亚里士多德,罗念生(译).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9.

  ②周安华.电影艺术理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459.

  ③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185.

  ④亚里士多德,罗念生(译).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33-34.

  ⑤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89.

  ⑥什克洛夫斯基,方珊(译).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北京:三联书店, 1989:21.

  ⑦李秋零.康德著作全集·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69.

  ⑧莱辛.汉堡剧评[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457.

  [1]亚里士多德,罗念生(译).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周宁.西方戏剧理论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3]亨·阿杰尔.电影美学概述[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4]周安华.电影艺术理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什克洛夫斯基等,方珊(译).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北京:三联书店, 1989.

  [7]谢宗玉.《狗镇》:一部颠覆整个人类价值观的影片[J].中外文摘,2010 (16).

  [8]金华.浅析电影《狗镇》的思想与艺术性[J].电影文学,2014(23).

  [9]黄珞.戏剧化电影风格简论——以电影《狗镇》为例[J].艺术教育, 2012(06).

  [10]周安华.比较艺术世界:电影与戏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04).

  J905

  A

  1005-5312(2015)29-0109-0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