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门德尔松《无词歌》中的循环组合曲式原则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7664
司杨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浅析门德尔松《无词歌》中的循环组合曲式原则

  司杨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无词歌》是门德尔松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虽然钢琴小品《无词歌》篇幅短小,但是里面的曲式结构却特别丰富,而循环组合曲式原则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将通过分析《无词歌》中的循环组合曲式原则,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门德尔松的作品,更能了解《无词歌》丰富的内涵。

  曲式结构;循环组合曲式原则;曲式分析。

一、钢琴小品《无词歌》

钢琴小品由古典主义之前的键盘乐器发展而来,在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们都是推崇较大型的奏鸣曲式,直到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小品才逐渐得到了作曲家的重视,并得以发展。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在这个时期,就成为了钢琴小品的代表作,门德尔松的作品《无词歌》深受同门费尔德和陶伯特的影响,但又有很深的不同,门德尔松的《无词歌》音乐偏重于对生活感受和自然风光的描写,很多作品来自作曲家真正的感受,偏向于真正地抒情描写。门德尔松虽然也曾创作了大量的声乐作品,但是最能代表门德尔松独创性的还是他的钢琴小品《无词歌》。

二、《无词歌》中作品风格与内部的曲式结构原则

无词歌的作品风格是:一是《无词歌》是以抒情性和歌唱性为主的特点的旋律;二是在织体伴奏的独特性,每一首乐曲主要是一种伴奏织体来伴奏;三是旋律的发展与音乐语言陈述结构的多样化;四是内容相似,篇幅精简。《无词歌》的每一首曲目都是精品,篇幅虽然短小却有丰富的内涵;五是作品的曲式丰富性。在《无词歌》当中,曲目虽然篇幅短小,但是曲式结构却很丰富,包含各种曲式原则,如:并列组合原则曲式结构原则,再现组合的曲式结构原则,循环组合原则曲式结构的乐曲,奏鸣曲式原则曲式结构的乐曲,这些丰富的曲式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增加了光环,下面就为大家来分析《无词歌》中含有循环组合原则乐曲的曲式分析。

三、《无词歌》中含有循环组合原则乐曲的曲式分析

(一)回旋曲式

  循环组合原则类似于回旋曲式的一种。传统上认为回旋曲式是有中世纪诗歌体裁移到音乐中的结果,这是俄国音乐理论学家阿连斯基也认同此看法。回旋曲式的别名又叫做循环体。(这也是我国独特的一种名称)。“回旋”这个词的意思主要是“循环往复”这也是回旋曲式的特点。主题的反复在现,一般来说不少于两次,若是一次的循环往复,在形式上其实更类似于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另外回旋曲式可以和多种曲式加以结合,如奏鸣曲式,变奏曲式和再现曲式结合,从而形成回旋奏鸣曲式,回旋变奏曲式,回旋三部曲式和回旋组曲等形式。门德尔松的《无词歌》中就有多种这样的表现,这里先分析和再现曲式的结合。

  (二)《无词歌》中的循环组合原则

  这里所谓《无词歌》中的循环组合原则,是因为在《无词歌》里的并没有古典乐派时期的那种规范的回旋曲式。一般来讲,循环组合最简单的形式是A+B+A+B+A的形式,这个打破了原有的循环曲式结构的原则,也就是三部-五部曲式,而三部-五部曲式中反复的B不是原样反复,一般是调性上的变化,就变成了双三部曲式,而双三部曲式再继续发展B变成C,就变成了传统上的回旋曲式。

  (三)《无词歌》中含有循环组合原则乐曲的曲式分析

  1.曲目分析这里也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再现单二部曲式发展出来的,另一种是根据单三部曲式发展出来的。

  (1)根据单二例:作品102之2。曲式结构图。

  A B B"

  a+ a' b+a'b'+a"

  4+4 4+4 4+4

  D 升f 升f D 升f D

  从图示上可以明显的看出,这首乐曲是由简单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发展出来的,b'中并不是简单的反复,也不是简单的变奏,而是变成了整个乐曲的高潮点。

  (2)根据单三例:作品30之2曲式结构图。

  A B A' B A"

  8+9+1 8+8+1 8+9 8+8+1 8+14

  降b降D 降b降b 降b降B降B

  我们看到这个曲目的结构特点是,在循环中A段从调性到结构都起到了巨大的变化而B段却没有变化,作品采用了同主音调性变换的方式来结束。很明显这部作品是由再现单三部演变而成的三部—五部曲式。

  2.双三部曲式。

  由于B部分的反复部的非原样再现而形成的曲式,更接近回旋曲式。

  例:作品67之4的曲式结构图。

  前奏A B 连 A'B'连 A'补 尾声2 8 14 5 12 14 9 12 4 16

  C-G C-F-G C:V C a-d-E C:V C C C

  此作品是一首双三部曲式结构的乐曲,是一首快速。有高超技巧的钢琴小品,A部的再现在属调上结束,其变化以及结构的扩大充分体现了,再现单二部曲式中所常有的组合关系。而B部虽然主题不变,但是调性却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反复分别在属调和下属调上出现,并且采用了大小调式的对比。使曲目虽然反复却不单调。

  (四)循环原则与奏鸣原则结合

  循环原则除了在再现单二部和再现单三部曲式上有着充分的体现,还可以与奏鸣原则相结合,也有的被称作是回旋奏鸣曲式,也是边缘曲式。这种曲式的基础是全曲在奏鸣曲式原则的框架下,在呈示部和再现部的末端在增加以主部再现,来形成回旋的因素。常见的有:七部回旋奏鸣曲和五部回旋奏鸣曲。五部回旋奏鸣曲中没有展开部,再现部的副部会产生调性符合,虽然也是A+B+A+B'+A的形式,但是却与三-五部曲式或者和双三部曲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B'中的调性回归问题。如:A (主调)+B(复调)+A(主调)+B(主调回归)+A(主调)。《无词歌》中的第43首,为五部回旋奏鸣曲,此外《无词歌》中作品38之也采取了循环与奏鸣原则相结合的方式,但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这部作品不是传统古典七部回旋奏鸣曲的框架,也不是五部回旋奏鸣曲的构造,它同时综合了早期和成熟时期奏鸣曲式以及古奏鸣曲曲式的特点,音乐手法独特新颖。作品中用到了展开部用主部再现展开,再现部主部与副部相结合的发展手法,令人耳目一新。这些独特又具有创新意识的手法让古今中外的作曲家至今赞叹不已。

四、总结

总的来说,门德尔松的《无词歌》作品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却有这丰富的曲式结构原则,循环曲式原则就是其中一种,无论采用何种曲式方式都是为了让曲目的主题进一步的发展,再循环组合原则中,无论是三-五部曲式,还是双三部曲式都是在再现原则的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发展。A部的每一步再现每次变化,依旧符合起开转合的基本原则,由此可见门德尔松在再现单二或者再现单三里加入循环曲式原则。不仅仅是为了加深A的形象,而是在一遍一遍的反复中加深情感的渲染,真正地让人们深入其中。或许这就是门德尔松作品的魅力吧。

  J601

  A

  1005-5312(2015)29-0066-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