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海面下的冰山——浅析哈姆雷特的性格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6593
栾双双

  (临沂大学文学院,山东临沂276000)

  海面下的冰山
——浅析哈姆雷特的性格

  栾双双

  (临沂大学文学院,山东临沂276000)

  哈姆雷特是莎翁笔下最著名的悲剧人物之一,本剧将“性格决定命运”这一人类传统哲学命题诠释的淋漓尽致。正因为此,哈姆雷特的性格成为数百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描述了哈姆雷特的多重性格,以及个中原因。

  哈姆雷特;性格;恋母情结;矛盾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①《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莎士比亚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生动描述,向读者展示了剧中丰富的人物性格以及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其中,哈姆雷特的性格最为典型。莎士比亚用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坚强睿智又软弱暴躁的哈姆雷特。

一、性格之一:恋母情结

“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浦斯情结”②,是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著名观点。在一般精神分析理论中,情结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受无意识中某种强力的控制,在思想和行为上无法自持而沉溺于某种境遇。我们说某人具有“恋母情结”,就是指母亲在这个人的意识中是其关注的中心,母亲的形象在其心目中居于首位。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恋母情结”所指的还不是这种一般意义上以母亲为中心的想法和行为的表露。弗氏的“恋母情结”由两个密切相关的因素共同构成,即对父母双亲一方的爱和对另一方的恨。

  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麦的王子,也是王位的继承人。在他的国家和臣民中,他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但是剧目一开始,主人公哈姆雷特就面临三大猛烈打击:父王的猝死、王位的丢失和母亲的改嫁,这一切的变故把他置于一个不堪的现实。面对人生的三大打击,哈姆雷特做出了种种举动。从表面上看,对主人公打击最大的应是父亲的被害。然而,若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就会发现:对其最有力的打击不是父王的死去,也不是王位的丢失,而是母亲的改嫁。哈姆雷特的独白中有一半以上是对母亲改嫁而发出的愤慨,看得出他对这件事比另外两件更难以接受,为什么呢?

  如前所述,俄狄浦斯情结还有这样一种可能性:表面上已被超越的俄狄浦斯情感,后来再次浮出水面,这通常是父亲或母亲一方去世的结果,或者由与之类似的创伤性经历所致。哈姆雷特正是如此。父亲去世,母亲与叔叔结婚,这激活了哈姆雷特压抑已久的俄狄浦斯情结,在他内心深处导致了意识性的社会意愿与无意识性的反社会的俄狄浦斯意愿的强烈冲突。

二、性格之二:延宕

哈姆雷特在复仇的过程中,许多地方都表现得犹豫不决,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说的“延宕的王子”③。歌德对哈姆雷特的评价是“认识责任后意志的软弱”④,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哈姆雷特是一个博学、睿智、坚强之人,在杀死波洛尼厄斯时,他没有丝毫迟疑,表现的异常镇定、干脆、利索。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哈姆雷特迟疑不前呢?这就需要从克劳迪斯说起。

  克劳迪斯杀了国王,娶了王后,这导致了双重后果:一则,克劳迪斯现在成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继父);再则,为父报仇现在已经成为哈姆雷特的天职。这样就导致了哈姆雷特的内心冲突。⑤

  首先,一旦哈姆雷特念及他叔叔犯下的罪恶,他就会想到自己被压抑已久的意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克劳迪斯做的这两件事情,都是哈姆雷特本人在无意识的层面上想做而未做的。第二,哈姆雷特谴责叔叔,实际上也是在谴责他自己。认可“克劳迪斯必死”的伦理命题,意味着哈姆雷特也必须死去。哈姆雷特和克劳迪斯的道德命运,难解难分地纠缠在一起。第三,杀死叔叔等于杀死父亲,因为克劳迪斯现在已经娶了王后。这再次强化了那个进退两难之境。犯下如此滔天大罪,是哈姆雷特既渴望又痛恨的。最后,还应加上那个辅助性动机,即除掉叔叔就会消除他获得王位的障碍。正是这种爱恨交加、摇摆不定的复杂情感,使得哈姆雷特左右为难、裹足不前。

三、性格之三:坚强

父亲惨死,真凶是尊敬的伯父,而且继承了本该属于他的王位;再者,他深爱的母亲,全然不顾哈姆雷特的感受,嫁给了他的叔父,这些都深深地伤害了哈姆雷特,使他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甚至想到了自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句独白集中显示了哈姆雷特当时的煎熬心情。但是,他并没有被这些事情打击的一蹶不振,他依然保持着清醒与镇定,用他的智慧以及缜密的计划与他的叔叔再三周旋,这足以显示他坚强的一面。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哈姆雷特的悲剧绝大多数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之所以说是绝大多数,是因为还应该考虑当时的客观环境。当时的丹麦国内已经认可了新国王克劳迪斯,国王的实力远不是他能比的;况且,挪威王子又蠢蠢欲动,妄图侵略丹麦,如果王子此时复仇杀叔,则有亡国的危险。所以他不敢在此时复仇。一言以蔽之,在自己的性格与社会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哈姆雷特走向毁灭是必然的。

  注释:

  ①莎士比亚全集.第一卷[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

  ②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第二卷[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③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④袁仑.《哈姆雷特》中的延宕[D].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⑤被误读百年的弗洛伊德[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

  I561.073

  A

  1005-5312(2015)20-0076-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