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艺术歌曲《故园恋》的演唱分析
魏文文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艺术歌曲《故园恋》是近现代作曲家刘聪最具有代表性作品之一,艺术歌曲《故园恋》在1996年第七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首次登上央视舞台,并一举成名,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九个年头了,其中被各类国际、全国的声乐比赛中作为规定曲目。通过对《故园恋》这首作品的题材与体裁的研究与分析,歌词表达了一名山村学子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怀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满怀志向,离开他乡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艺术歌曲;刘聪;故园恋;歌曲处理;音乐分析
一、艺术歌曲《故园恋》的创作背景
作曲家刘聪是在偶然间写出了如此优秀的作品,在1994年(也就是建国45周年),刘聪当时在沈阳音乐学院师范系任教,教授的课程是“钢琴即兴伴奏课”,沈阳音乐学院师范系就在当年10月份,举办了一次征文比赛活动“爱祖国爱家乡”,有一批获奖的征文在评选之后被系团委张贴在了教学楼的板报上,也就是这个偶然的机会,这篇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故园恋》被刘聪发现了,写作者杜志学当时是一名在读本科生。刘聪看到作品后就站在板报栏前认真的赏析,一种真挚的情感冲击着他的内心深处,使他油然而生的产生了谱曲的冲动,立即杜志学被通知拿来手稿准备谱曲。通过两个月的奋斗与不断的修改,《故园恋》的旋律终于在1994年12月10号完成了。如今都已经有了十九个年头了,在这十九个年头里,这首艺术歌曲多次参加全国各大比赛,曾多次被国际声乐比赛作为规定曲目,同样这首歌曲在2008年也走向了世界,在中国国际声乐比赛中有5名外国籍歌唱家演唱了这首作品,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二、《故园恋》的音乐特征
作品通过歌词、旋律、钢琴伴奏的结合,从而延伸至精神的表达与寄托,体现出对故乡的无限依恋,对未来的憧憬与抱负;形成对这部作品的宏观认识。艺术歌曲《故园恋》是由杜志学作词、刘聪作曲的,其中所表达一名山村学子,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怀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满怀志向,离开他乡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第一段描写家乡的美丽景色,河水清清、山道弯弯而缠绵,讲述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家园,首先开篇表达对家乡深深的热爱。第二段讲述已长大成人的我要远离家乡,面对家乡恋恋不舍,带着家人的期盼,朋友的嘱咐,怀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去努力奋斗,走向一个新的空间去闯荡。浓浓的思乡情贯穿整首作品,在外闯荡的人们被无名的力量与信心所激奋。一种真挚情感的流露贯穿整首作品永恒的主题。其中由“啊”字来烘托出当时冲动与发自肺腑的呐喊,表达出一个由家乡走出的男儿的励志决心以及对家乡的依恋。这是我成长的地方,是我的摇篮,是我奋发图强的起点,无论我在哪里都与家乡共有,都拥有这一片美丽的蓝天。整首作品的歌词为长短句式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了。
这首艺术歌曲不在是传统的再现A-B-A结构,大胆的运用了音乐动机向纵向发展的A-B-C曲式,在结构上有所扩大,在情绪上更能达到所要的情感表现。延伸出学子对家乡的依恋,与志在四方的决心。在30小节的时候,出现大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以及(还原mi)变化音的出现,让音乐在缓慢中推向高潮,情绪的变化也在不断的递进。为C段的发展同样也做了重要的铺垫作用。“啊”字的延伸与发展,把全曲推向了高潮部分,旋律在小字二组的音阶上进行,节奏由舒缓的二分音符以及大的切分构成,表现出学子发自肺腑的呐喊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发展到整首曲子的中心“小小的山村,我成长的摇篮”,发自内心的呐喊,表达学子内心激情的迸发;后面的旋律更是惟妙惟肖的表现出学子心中的渴望,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整首作品,在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下,表现的淋漓尽致。给人们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与激情的感触,在调性上也由单一性向多调性发展,全曲在F同主音大小调的重叠与交替上发展,旋律在跌宕起伏中向高潮发展,给演唱者一种发自内心的全身心投入。
三、钢琴伴奏的编排与烘托
作曲家刘聪的钢琴伴奏编配极其具有代表性,钢琴伴奏不仅是被动的配,更重要的是主动的参与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表现的深化、音乐思想的升华,这是编配伴奏中十分重要的。刘聪曾在《艺术歌曲钢琴音乐之创作》中说过:“在艺术歌曲创作中,旋律与伴奏,特别是钢琴伴奏,是与歌曲旋律同等重要的,也是最能体现艺术歌曲品质与特色的重要部分,有了钢琴伴奏,才能够完整体现作曲家的整体构思与创作意图,才能够展现艺术歌曲的全貌。”在艺术歌曲《故园恋》中,根据音乐的需要,运用了多种色彩性和弦、和弦外音、多种伴奏音型的重叠。在前奏与间奏中运用了三十二分音符及四分音符的琶音、和弦分解,来描写河水的景象与家乡的情景。其中出现了色彩性和弦:升Ⅱ级、降级、还原级Ⅵ级和级、升高Ⅰ级等。和弦外音的出现给旋律带来了不同的音响效果,配上琶音与震音的结合正是这首乐曲钢琴伴奏的创作特点。B段中则是以八分音符为主,表现情绪的平稳,先是以分解和弦的形式,转换为柱式和铉的上下行音阶的发展,展现出情绪的不断升高,左手的分解和弦与右手的音型相融合时,加重了抒情色彩的厚重感,在30-33小节中,伴奏织体与旋律形成了明显的不对称,更是突出了情感要进一步的加强,让演唱者找准重拍的切入点。C段中有意的贯穿全曲中,连续的柱式和弦推进全曲的高潮,逐步回到线型的分解和弦中,在全曲的重复之后进入尾声句中,采用了强烈的震音与颤音以及四分音符柱形和弦,双手和弦相反的方向推向最后一个全音符的震音,结束全曲,将感情推向最高。纵观全曲的伴奏织体与和声织体的设计,作曲家无时无刻不在把全曲的感情由强到弱,将情感的表现以层次感的写法将学子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四、对作品的理论分析及演唱实践
笔者在研究生阶段,三年的学习生涯中对这首作品不断的研究与在演唱上的二度创作,从学习旋律、体会歌词、分析和声曲式、伴奏肢体的研究以及音乐术语的了解,对这首作品是非常熟悉了,并且也拿这首作品参加了比赛与考试。从字面上来看这首作品是一首描写山山水水的思乡歌曲,其实这是一首有深度的中国艺术作品。在这首作品中音域的跨度比较大,而且高音大部分都停留在开口音上,用大号美声抒情女高音演唱,的确有一种余音绕梁的效果。在演唱中把握好歌曲优美抒情的情感以及内在的力量,不能过于柔弱,也不能过于硬朗。在A段中要理解歌词的意境,弱起进入描写故乡的景色,河水清清、山道弯弯,长音符要运用气息的支撑唱的饱满有深度,然而三连音就要唱的清楚、连贯。情绪逐步的发展起来,第一个我的家园的时候逐渐变强,后一个我的家园又逐渐弱下来,形成一种对比。在演唱第一句河水的时候,声音要平稳,气息要深,一种发自内心的声音从身体里出来,音色干净利落,音量逐渐加强;再者就是“河”字到“水”字的转换,有一个开口音转换到闭口音,很容易产生喉咙用力的现象以及位置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演唱者要有一定的基本功,在河字转换到水字时,保持位置一致,上口盖的打开,咬字要松,不能死死的咬住水字,否则就会喉部用力。在这一段中还需注意的就是音准的把握,变化音的出现给演唱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声音位置保持统一的情况下,音准一定要准确。在A段中音区的变化相当的大,有两个八度的跨度,演唱者一定要做到声音位置的统一。B段前的间奏与歌曲的前奏一样,但是却在情绪和力度上有所变化。在最后一句的处理上,笔者运用的是弱处理,轻声弱音,将感情发挥到极致,在“蓝”字的演唱是,要充分打开口腔以及保持上颚的兴奋状态,全身心的强音发出,到“天”字的时候,调整情绪,声音轻轻发出,但是必须是有位置有共鸣的前提下。整首作品的演唱不能单单建立在完美的声音上,要理解歌曲的意境与表达的情感,这样两者相互结合才能达到以情带声的效果。[1]周智艺.从近代音乐史看学堂乐歌到艺术歌曲的发展[J].中学教学参考,2011(09).
[2]贾为新.歌曲《故园恋》与《重归苏莲托》之比较研究[J].音乐探索, 2001(04).
[3]许盼盼,孙会玲.刘聪艺术歌曲的创作分析——以故园恋为例[J].文艺评论,2011(11).
[4]关月婵.论刘聪光亲伴奏的写作特点[J].华章,2011(08).
[5]刘倩.论中国歌剧与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差异——以歌剧咏叹调《不幸的人生》和艺术歌曲《故园恋》为例[J].沈阳大学学报,2011(03).
[6]刘璐.艺术歌曲《故园恋》的音乐与演唱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2 (04).
[7]罗依琪.声乐艺术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8]莫纪纲.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J616
A
1005-5312(2015)17-0099-0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