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戏曲音乐概论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8522
朱登亮

  (东山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福建 东山 363400)

  戏曲音乐概论

  朱登亮

  (东山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福建 东山 363400)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本文从戏曲音乐的构成要素、戏曲音乐的美学特征、戏曲音乐的创新发展三大理论层面,对戏曲音乐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戏曲;音乐;构成;要素;美学;特征;创新;发展

  戏曲音乐既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对戏曲音乐进行概要的研究,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戏曲音乐的规律。为此,本文对此发表若干拙见,以期引起关注与讨论。

  具体而言,对戏曲音乐的概要研究,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理论层面来进行宏观系统化研究。

一、戏曲音乐的构成要素

戏曲音乐概要研究的第一个层面,是戏曲音乐的构成要素。

  戏曲音乐由两大部分构成,它们各占整个戏曲音乐的半壁江山。

  (一)唱腔音乐

  唱腔音乐属于声乐演唱范畴,简称为“唱腔”。所谓“唱腔”,是“戏曲、曲艺名词。戏曲、曲艺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指人声歌唱的部分,是同器乐伴奏的部分相对而言。每个剧种都有一定的唱腔,同一唱腔又因演员具体行腔的不同而形成各种流派,如京剧中有谭派、汪派、孙派等。”①不仅有流派之分,而且有行当之别,生、旦、净、丑各行的唱腔,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例如老生唱腔高亢挺拔、明亮透彻;老旦唱腔苍凉浑厚、洪亮沉实;青衣唱腔庄重大方、优美婉转;花旦唱腔俏丽清新、活泼舒展;小生唱腔“龙虎音”结合,别具一格。

  唱腔构成的方式称作“音乐体制”,又有多种,其中主要有三大体制:其一是曲联体,又称联曲体,即曲牌联缀体或曲牌联接体。联曲体的全部唱腔均由若干不同的曲牌联缀而成,其中各曲牌可以单独反复。戏曲中的昆腔、高腔等剧种的唱腔,皆属曲联体。其二是板腔体,又称“板腔变化体”,全部唱腔由各种板式(如原板、慢板、快板、散板、摇板、流水板、二六板等)构成。这些板式均源于同一腔调。如京剧、评剧、秦腔、河北梆子等戏曲剧种的唱腔,皆属板腔体。其三是综合体,即曲联体与板腔体的综合体制,例如龙江剧的唱腔,就是综合体。

  (二)伴奏音乐

  伴奏音乐属于器乐演奏范畴,简称为“伴奏”。戏曲伴奏音乐由戏曲乐队(“场面”)承担,戏曲乐队一般为民族管弦乐队,分打击乐(“武场”)与管弦乐(“文场”)两部分。打击乐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堂鼓、花盆鼓、钹等。管弦乐有京胡、二胡、四胡、板胡、三弦、月琴、阮、琵琶、笙、笛、唢呐等等。

  伴奏音乐除为演员唱腔演唱伴奏以外,还承担着幕间戏、曲牌演奏、幕前曲等演奏任务。特别是曲牌演奏,起着配合演员动作表演、烘托舞台气氛、渲染演员情感等重要作用。

  上述唱腔音乐与伴奏音乐在戏曲舞台演出中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紧密结合、有机统一的。许多戏曲表演大师,都以鼓师和琴师为左膀右臂。尤其是鼓师,常常兼司全乐队以及整个舞台演出的指挥之职。

二、戏曲音乐的美学特征

戏曲音乐概要研究的第二个层面,是戏曲音乐的美学特征。

  戏曲音乐有着深厚的美学意蕴与很高的美学品位,其美学特征十分鲜明独特。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大美学特征。

  (一)民族性

  戏曲音乐的第一大美学特征是民族性。其实,民族性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所有艺术的生命和灵魂。对于这一点,古今中外的许多思想家和文艺家早已达成共识,并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

  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就说过:“诗人和艺术家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②我国的毛泽东同志也说过:“艺术上‘全盘西化’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少,还是以中国艺术为基础。……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③

  戏曲音乐是典型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无论是唱腔还是伴奏音乐,均如此。这种民族性特征,不仅表现在总体艺术风格与音乐基础上,也表现在民族美学精神与美学特色上。戏曲音乐讲求“一曲多用”,这源于民族美学的简约精神,即“以一当十”“以一总万”。而在艺术风格上,戏曲音乐具有真挚自然、亲切质朴、含蓄委婉、中正平和等美学特征。在演唱上,讲究“依字行腔”“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气沉丹田、曲折婉转、气韵生动。

  (二)地域性

  戏曲音乐的第二大美学特征是地域性。地域性是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特色愈鲜明,民族特色就浓厚,所以鲁迅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④

  中国戏曲音乐的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许多地方戏曲剧种,直接以地名命名,都充分凸现了包括戏曲音乐在内的地域特色。换言之,正是戏曲音乐的地域性特征,彰显了整个戏曲剧种的地域性特征。在这方面,有力的例证俯拾即是。例如越剧的音乐,就以浙江嵊县一带的民谣、山歌以及余姚秧歌的音乐为基础,其曲调“弦下调”“四工调”等,细腻柔婉,抒情性强,具有鲜明的浙江地域特征。又如川剧音乐,就融四川灯戏声腔与外来的昆腔、高腔等声腔为一炉,具有鲜明的四川地域特征。再如豫剧音乐,系由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形成,故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地域特征也十分鲜明。此外,吕剧音乐的山东特征、晋剧音乐的山西特征、粤剧音乐的广东特征、闽剧音乐的福建特征、吉剧音乐的吉林特征等等,都是有力的例证。

  (三)流派性

  戏曲音乐的第三大美学特征是流派性,流派是艺术流派的简称,它指的是“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⑤戏曲音乐的流派以唱腔的艺术风格为核心标志,也是整个戏曲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都以创始者的姓氏命名,并有代表剧目与流派传人。例如京剧“梅派”,以梅兰芳大师的姓氏命名,其风格特点是中正平和、庄重典雅,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西施》等,传人有梅葆玖、李胜素等等。其他各戏曲剧种的音乐,也都有各自的流派,如评剧的“白(玉霜)派”“新(凤霞)派”,豫剧的“常(香玉)派”“马(金凤)派”,越剧的“袁(雪芬)派”“徐(玉兰)派”等等,不胜枚举。

三、戏曲音乐的创新发展

戏曲音乐概要研究的第三个层面,是戏曲音乐的创新发展。

  一切艺术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不断繁荣。戏曲艺术如此,戏曲音乐亦如此。戏曲音乐的创新发展,是其成功的艺术经验之一。例如梅兰芳大师最早把二胡引进到京剧乐队之中;马泰创造出评剧老生唱腔;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的唱腔融入了歌曲中“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旋律;汉剧《弹吉他的姑娘》创造出“西皮圆舞曲”,都是戏曲音乐创新的成功范例。

  注释:

  ①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中国戏曲曲艺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104.

  ②赫尔岑.赫尔岑论文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270.

  ③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N].人民日报1979-09-09(1).

  ④鲁迅.鲁迅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91.

  ⑤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93.

  J617

  A

  1005-5312(2015)17-0098-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