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402160)
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刘艺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402160)
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在当今国内的服装设计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传统服饰元素应用于服装设计的同时,首先是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客观体现,随着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不断深化,以及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趋势,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服饰元素,是二十一世纪我国服装设计发展的必然方向。
传统服饰;服装设计;现代;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的特征
我国的传统服饰元素特征可以分为硬性元素和软性元素两个方面,硬性元素是从众多的传统服饰中提炼出的造型、面料、纹理、色彩及装饰工艺等元素,软性元素是指我国传统服饰元素中所代表的一定时期的人文特征内涵。(一)传统服饰的硬性元素特征分析
我国的传统服饰包含首服、上装、下装、足服四个部分,首服就是帽子、头饰、发髻、妆容等,上装的概念和现代服饰相同,都是指腰部以上的衣服,在古代称之为“衣”,下装指的是腰部以下的服饰,在古代称之为“裳”,足服则指的是履、靴、袜等,与现代的鞋、袜相对应。我国传统服饰的面料主要以丝绸为主,丝绸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服装面料,丝绸技术是中华民族为世界作出的卓越贡献之一。传统服饰的图案纹样多与图腾崇拜有关,图案纹样不仅精美,而且具有丰富的内涵。通常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九龙戏珠、蜥龙闹灵芝等纹样,不仅隐喻着图腾崇拜,而且抒发着“龙的传人”的情感。像鹤鹿同春、喜鹊登梅、凤穿牡丹、团鹤仙寿、福禄寿喜、连年有余、吉祥八宝等图案,反映了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希望。在颜色上,我国传统服饰喜欢用正色,比如青、红、黑、白、黄色五种正色普遍被用于贵族,而其他颜色则被视为间色,普遍用于民间。传统服装的装饰手段有镶、嵌、滚、盘、绣几大工艺,如今仍普遍运用与服装设计领域,其中传统的刺绣技术更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即便是现代,刺绣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二)传统服饰的软性元素特征分析
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儒家和道家文化的深远影响,因此传统服饰的软性元素主要体现在传统服饰的整体韵味上。我国传统文化追求自然、和谐,因此在服装上很少有紧绷身体的现象,我国古代文化通过宽松的衣衫,将清净、无为的思想贯穿到服饰当中。虽然这种服饰不能很好的展现形体美,但却蕴含着人们对自然的向往情怀。
二、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一)现代服饰设计与我国传统文化我国有着不同于世界其他各国的“龙”图腾崇拜,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特点。在进行服装设计时我们可以充分将我们的文化通过现代的服装设计表达出来。比方说在服装设计时利用中国结、龙凤呈祥、鹤鹿同春、喜鹊登梅等图案造型,再比如说在对服装颜色设计时使用青、红、黑、白、黄等正色作为服装设计的基色。
(二)传统服饰元素与西方服饰文化相结合
西方的服饰文化是当今世界服装设计的主流,我国的传统文化即使属于我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中华民族作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一员,绝对不能脱离世界的主流文化。因此我们在进行服装设计时要注意传统服饰文化与西方服装设计文化的融合,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以含蓄为美,而西方的服饰文化多强调的是形体之美,虽然这两种设计文化是互相矛盾,但相关的元素我们却可以灵活运用于服装设计中,让我们的设计即包含传统服饰的含蓄美,也体现西方服饰的形体美。通过对中外服装设计各种元素的运用,使服装设计呈现“含蓄美”和“形体美”的和谐统一,而这个和谐思想正是我国五千年来文化的思想精髓。
三、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运用的意义
中国传统服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现代服饰进行设计运用传统服饰元素对我国服装设计领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的服装设计和民族的传统服饰是一脉相承的,可因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现如今传统服饰元素在我国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并不广泛。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治地位的上升,世界人民已经开始接触并喜爱我国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服装的艺术元素运用于我国现代的服装设计中,能够向世界彰显我国的文化魅力,让全世界认识中华民族。四、结语
在服装设计中将传统服装元素融入进去,既传承了我国古代的文化,又体现出传统设计的精深。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传统服饰元素生化并与国际化接轨,更体现出中国服装业蓬勃发展的态势,这对于世界文化的交流及服装设计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熊雯.思想与图像的互动——罗森《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一书方法论分析[J].艺术教育,2015(02).
[2]宋国盛.从唐草纹样看唐代的文化审美特征[J].大众文艺,2015(01).
[3]龙叶先.苗族传统服饰传承与发展的路径分析[J].民族论坛,2011 (20).
[4]梁惠娥,崔荣荣,见寺贞子.日本承扬传统服饰文化模式及其启示[J].社会科学家,2011(11).
[5]赵雨星,王希隆.论白马人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变异[J].青海民族研究,2013(03).
J523.5
A
1005-5312(2015)17-0069-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