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八相祈福”
——传统银饰上八仙图案的表现形式和寓意
周培
(丽水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中国民间传统银饰品栩栩如生地呈现了中华文明古国的璀璨历史与能工巧匠的思想灵魂,代代相承又代代相异,令人赞叹。以各种吉祥图案与文字为内容的装饰代表着人们亘古不变的美好希冀。不同的装饰图案代表着人们不同的祈福纳祥的心理渴求。这些伴有着浓郁中国特色的象征图案与金银饰品相结合,既满足了人们对种种美好寓意的精神寄托,又满足了民众追逐财富、渴望权势的心理,可谓相得益彰。
八仙;暗八仙;表现形式;寓意
传统的吉祥图案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出现在陶瓷、服装、雕刻、器皿等工艺美术日用品上,在装饰性和实用性方面为其他美术形式所不能比拟。世界上没有比中国更善于把重视好口彩和吉兆象征的传统如此尽心尽致地表现在工艺美术上的国家了,尤其是老银饰品制作方面。将吉祥图案体现于饰品上,不仅增加了老银饰品的美感,也给佩戴者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别样的呵护与祝福,八仙纹样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
一、八仙的表现形式
传说中的八仙落实在艺术表现上,譬如老银饰品上的装饰图案:有明八仙和暗八仙两种。(一)完整性造型——明八仙
明八仙,指的是道教中八位劝善扬善、济世济贫的神仙,共7男1女,即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及何仙姑。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与人生是协调,表现在民间美术就是崇尚完整性。这种崇尚完整的观念,形成了对事物理想化的处理。完整性的八仙造型是民众求满、求全心理的反映,是千百年来中国民众心理的积淀,作为银饰上的装饰纹样,明八仙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八仙的整体作为单独纹饰,如八仙过海、八仙祝寿等,在这种题材中,八仙人物的构图变化较多,人物表情丰富,每个人物之间都有呼应,在构图上人物相互穿插、倚让,以线条的粗细变化来表现,线条流畅生动,画面丰满。另一种是八仙中的一个或者几个人物作为主题纹饰出现,以单独的人物形象来表现。
每个地区的老银饰品上八仙的造型都不太一样,但八仙形象在老银饰品中的完整性造型处处可见。这些八仙图案遵循“互不遮挡”的创作法则,有的是正面身体、侧面头,有的是侧面头上正面眼睛。民间银匠抓住八仙最典型的表象和特征,以概括性、抽象性的手法表现,集中体现主题气氛的渲染,省略了一些细枝末节,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形成类似大写意的酣畅淋漓的审美效果,笔触虽少,但八仙鲜活的形象却让人过目难忘,创作出简洁概括而意味无穷的艺术精品。
(二)符号造型——暗八仙
恩斯特·卡西尔曾说过:符号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那么“暗八仙”图案就是民间美术中极具代表性的符号化图案。暗八仙也称道八宝,为古代传说中的八位道家人手中所持的八件法宝组成,分别为芭蕉扇、宝剑、花篮、笛子、宝葫芦、鱼鼓、阴阳板、莲花(或荷叶),以代表其人其事,表达一种美好的愿看和祝福。中国的八仙形象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但“暗八仙”并不是随同八仙一起出现的,而是随着八仙故事的发展和流传,到了明末清初,八仙手持的器物逐渐从八仙身上分离出来,独立形成了“暗八仙”体系。“暗八仙”纹样构成元素较多,很容易形成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因此无论通过对八件器物的夸张变形,还是通过对八件器物的定型化与规律化都可以达到很好的韵味与装饰效果。“暗八仙”有着具体的宗教功能——祈福禳灾,随着八仙文化的发展,“暗八仙”作为民间吉祥的象征,在民俗应用中较多地体现出了装饰功能,特别是在传统的老银饰品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图1
“暗八仙”图案的设计融合了多种元素,体现了追求圆满、美满、美观、和谐的内在本质,在构图与设计方面尤其强调整体的美感。表现形式也较为丰富,有简繁两种情况:复杂的构图会将花卉、飘带进行缠绕、卷曲,增加图案的层次与变化;简单的构图仅仅表现出形体,配以单层或者单支的飘带,也有的将海水作为整体背景,八仙的标识物漂浮于海水之上。如图1:八件器物以单层飘带做衬,婉转流畅,使得本来简单的器物造型在视觉上丰富饱满起来,“暗八仙”图案在整个银饰品上对称分布,在份量上也是均等的,使人不会产生轻重、大小失衡之感。通过器物、飘带与纹饰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得整个银饰体现出了均衡和谐的美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说“暗八仙”具备了艺术创造的形式美,虚实相容,有无相间。“暗八仙”作为八仙文化的延伸物,在装饰老银饰品上不受饰品尺寸大小、形状、数量、工艺所拘束,银匠和民众的审美活动更自由,意境更广阔,更能引起审美愉悦,因而在老银饰品装饰上“暗八仙”逐渐取代了八仙,代表八仙文化和长寿寓意在老银饰品中得到了普及。
二、银饰图案装饰中八仙形象的文化内涵
(一)民众信仰的功利性中国人一向有着很强的实用主义,在信仰领域也不例外。民众对于任何信仰都脱离不了功利的目的,民间美术的审美更大程度的体现了一种对现实的补偿和对理想的追求。《本草纲目》称银具有“安五脏、定心神、治惊悸、坚骨、镇心、明目”之功效。所以自古就有让小孩子佩戴银饰的习俗、既利于排除体内的“胎毒”,又起到期定惊的辟邪安神的作用。老银饰品中的八仙和暗八仙图案,有各种形式、各种内容,装饰在不同的饰品、不同的部位上。但是其寓意都是广大民众用于对生命的祝福,把它作为保佑生命的神灵,可以使孩童健康平安,使人们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老的功利目的,表明了中国人崇尚各有所能、各显神通的文化品位和个性,以及通达顺畅、圆润自如的文化特征。这种活动表面上看是对图案符号本身进行祭拜,祈求他们能保佑自己健康长寿、富裕吉利,而实质是民众通过这种形式巧妙地把八仙及其随身携带之宝物和人们的美好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能够有效负载和实现人民精神需求的象征物,从而使自己的诉求得以在神像图案上实现,使之成为寄寓民众种种美好愿望与情感的艺术形象。
(二)强烈的主体意识
八仙图案是建立在民众集体认知、认同的基础之上,这种共同的来源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形成的集体认知符合一种共同的心理需求使得八仙形象图案容易被民众所认同并产生共鸣。民间老银饰品的型制及图案的创意是很自由的,尤其是明清时代,民间"无银不成饰"。老银饰品上的八仙题材大多采用人物与动物或植物相结合的方式,在造型上不受具体人物形象的限制,服从“神似”大于“形似”的审美观念,经过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重新组合演绎和谐统一于同一画面中,画面注重含蓄自然,虚实有无相结合,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体现出抽象形式的艺术美感。银匠们是按照表意的目的来造型的,随着思维发展过程展开以超自然逻辑的自由,任意移动时间、空间,这种随心所欲、轻松自由却又精到入微的造型方式,将银匠个人的人生感悟与期望雕刻在银饰上,大大扩展了艺术的自由空间,突破了自然的束缚,将分散的美好事物集于一身,从而让一件小小的银饰寄托了人间美好的情感。民间银匠在进行艺术创作之时,不但在侧面脸上画上正面眼睛,更为重要的是,八仙完全被世俗化,八仙形象的装束、神情和动态和普通民众无异,这完全淡化了人神之间的界限,表现出自由自在地创作心绪和无拘无束的创作手法。
(三)“适形”构图
一般银饰品的规格都不会太大,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空间的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内表现装饰图案的内容,又要使装饰图案看上去与整体布局协调一致,然而多数银匠们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限定的框架内描绘出最理想的图案使之适应,从而达到“适应中构图、构图中适应”的目的,这就是“适形”构图。在老银饰品的装饰上,八仙的“适形构图”在等中随处可见。如图2:此银饰为八仙过海的装饰图案,八位仙人分为上中下三层。银饰下方四仙作正面直视状,左中一仙亦作正面直视状,图案右方一仙则身体微斜,至于图案上方的二仙身体向内倾斜,呈对称之势。无论是正面身还是侧面身,人物均以正面脸刻画。创造者由于空间所限,对图中人物运用了简化、夸张等手法,巧妙地将人物安排在画面之中,用海水和枝蔓做连接,使原本拥挤的图案造型显得错落有致,画面饱满充实而又不觉得繁杂雍冗,使造型与装饰相得益彰。
图2 八仙过海装饰图案——银饰
三、结语
中国古代老银饰品无论是平面造型还是立体造型,都展示着高超的制作技巧,装饰细密,且用以装饰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图案的装饰极为注重整体效果,每一件都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佳作。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这些老银饰品在形态、工艺、纹饰、佩戴方式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传承了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不同的审美形式传递着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它将引起当代人们弘扬与开发民族文化的新思考。[1]金维诺,罗世平.中国宗教美术史[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5.
[2]柳林,赵权宜.吉祥图形新视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吴培秀.装饰绘画[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吴光正.八仙文化与八仙文学的现代阐释[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5]浦江清.八仙考[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J526
A
1005-5312(2015)05-0139-0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