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论琵琶文曲与武曲演奏技法的布局与运用——以《月儿高》、《霸王卸甲》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038
闫含

  (浙江平湖市青少年宫,浙江 平湖 314200)

  浅论琵琶文曲与武曲演奏技法的布局与运用
——以《月儿高》、《霸王卸甲》为例

  闫含

  (浙江平湖市青少年宫,浙江 平湖 314200)

  琵琶艺术从古发展至今,一直是琵琶研究者、演奏者、学习者热衷专研的议题。不但源于乐器自身的艺术魅力,更离不开其丰富多样的演奏技法为琵琶乐曲增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传统琵琶乐曲的文、武曲之分,是依据乐曲的音乐格调和艺术表现手法的不同划分而成。

  琵琶;文曲;武曲;演奏技法;布局

  琵琶文曲的音乐表现内容一般分为两种体裁,一为描写自然景色之美,此类型琵琶作品多清新雅致、意境深远,韵味浓郁;另一种多是刻画古代女性深宫孤寂,借琴抒情的心境,作品往往具有表达幽怨、凄苦的情感特征。文曲演奏上,左手多采用擞、打、带等技法,这种类型的演奏技法不需右手辅助,可独自拨弦发音,所发之音为“虚音”。右手多是与左手相互配合、发出“实音”,演奏技法有吟、揉、推、拉、泛音、长轮、勾轮等。这“一虚一实”的完美配合,可为文曲在绘景之时更增回味无穷之感,抒情之时更添哀怨苦楚之情。代表作品有:《月儿高》、《春江花月夜》、《飞花点翠》、《塞上曲》、《陈隋》、《大浪淘沙》等。

  相对于文曲而言,武曲可能更为琵琶业余爱好者所青睐,《十面埋伏》、《霸王卸甲》这两部传世之作在经过历代琵琶名家不断的改编、加工、演绎至今,已经成为了无法超越的经典。这两首作品完美的展现了武曲的特征,即音乐内容上具有叙事和写实两种特性,乐曲结构宏大,气势磅礴。武曲常使用的演奏技法包括扫弦、煞音、绞弦、快夹扫、推并双弦、拍、提、满轮等等。演奏时左手的演奏技法为辅,主要着重于演奏者右手指力的运用,左右手指法互相配合穿插运用,不断改变指法的力度,做到有松有紧、有张有弛,才能更为深刻的展现乐曲所要刻画的故事情节,增强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其优秀的代表作品还有:《海青拿天鹅》、《龙船》、《秦俑》等。

一、琵琶文曲与武曲演奏技法的布局与运用

琵琶文、武曲中蕴含了复杂、艰深的演奏技法,这些演奏技法通过巧妙的布局与组合运用在曲谱上,不但促进了多种音乐风格的琵琶乐曲的形成,也丰富了琵琶多彩的音响形态。由此可见,琵琶演奏技法是研究琵琶文、武曲音乐的核心和重要切入点。因此本文笔者力以一个演奏者、学习者的身份对琵琶文、武曲演奏技法的布局、运用问题进行讨论。

二、琵琶文曲演奏技法的布局与运用——以《月儿高》为例

传统琵琶文曲是通过左右手演奏技法的交替组合运用,在节奏、音高、音量、音色上形成对比,产生音响效果,展示乐曲的意韵。文曲演奏技法精炼简洁,左手多采用推、拉、吟、揉、擞、打、带、绰、注等演奏技法,而右手的演奏技法较为简单,以轮指、弹挑为主,并加注了一些节奏感强烈的扫轮、拂轮演奏技法。文曲演奏技法的整体布局:在节奏上,运用“疏松”与“密集”两种演奏方式,勾勒出乐曲的整体音乐形态,使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更为生动、韵味浓郁;音高上借助于左手推、拉、吟、揉等指法,配以右手弹挑、轮指技巧共同触弦发音,改变琴品位原来的音高,使音乐画面起伏缭绕,带给听众“绕梁三尺,三日不绝”之感;音量的大小,是通过右手的指尖,在每一次触碰琴弦时发出的力度体现的;琵琶演奏技法赋予了琵琶文曲音色上“虚”与“实”的对比,左手演奏为“虚”,反之右手为“实”。这种“虚”“实”相间的演奏手法极大的丰富了音乐的演奏空间,更添文曲意韵之美。下文将以著名的传统文曲《月儿高》作例,分析文曲演奏技法的布局与运用。

  传统琵琶文曲的音乐表现内容一般分为两个方面,即抒情与写意。《月儿高》为写意性的文曲作品,此曲的版本众多,不同的版本体现了各流派演奏手法和音乐风格的迥异。在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诸多版本中,有一些版本存在着同族同宗、不可分割的关系。《鞠士林琵琶谱》中《月儿高》共为9段,乐曲演奏技法精炼,节奏简洁,旋律富于舞蹈性。笔者将从乐曲演奏技法、乐曲演奏技法的布局与运用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一)《月儿高》使用的演奏技法

  从《月儿高》主要演奏技法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琵琶文曲演奏技法精炼简单的特点,只有十余种之多。

  

  ?

  这些简练的琵琶演奏语言,交织构成了一幅月升到西落的极品佳作,全曲多次使用右手的长轮、勾轮等流线型指法勾勒出歌唱性的旋律线条引人入境,营造出月夜万物沉寂,一片安逸的氛围。左手是运用琵琶文曲的常用技法推、拉、吟、揉、打等等,这些技法均是以左手指肚触弦发音,音色上与右手击弦的明亮音色有别,常给人空寂、悠远之感,善于描绘月夜之美的意境,增添音乐的意韵。弹、挑、双弹、双挑这几种技法的颗粒性较强,常用于表现愉悦、欢快的旋律,如《皓魄当空》和《琼楼一片》两个段落均运用了快速弹挑技法表达活泼轻快的情绪。琵琶文曲寄情于景,抒发自身情感,表达一种物我归一的境界,用最精炼的演奏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心思想感情。

  (二)《月儿高》演奏技法的布局与运用

  1.节奏上演奏技法布局与运用的特点

  传统琵琶文曲演奏技法在节奏上的布局多采用“疏松”与“密集”的对比方式。“疏松”是指运用弹、挑、泛音,双弹、分等技法制造音响,通过节奏的布局安排,在乐曲技法运用上创造出一种时间的跨度感。此类型演奏技法在文曲中出现时,多会占用独立的节拍或者较长的时值,在音响上呈现一种“疏松”之态。因此,文曲中多会用“疏松”类演奏技法描绘音乐的“静态”。“密集”类技法包括半轮、轮、滚奏、摇指和快速连续的弹、挑技法等,通过若干个“点”的密集演奏,连成线条型的旋律,产生具有“动感”的音响形态。琵琶文曲作品的节奏安排上,通常会采用这种“疏松”、“密集”相结合的技法布局方式,呈现音乐的动静音响状态。试以《玉宇千层》和《银蟾吐彩》两个段落为例,文曲“疏松”与“密集”的布局方式在乐曲中的运用便可见一斑。

  谱例:《月儿高》玉宇千层片段。

  

  此段旋律运用了“疏松”、“密集”相结合的节奏布局方式,在弹、挑、双弹“疏松”类技法后会出现挑轮、长轮“密集”类的演奏技法。“疏松”类技法用以表达音乐的静态,而“密集”类演奏技法是易于将乐曲旋律调动起来,实现先静后动的音响效果,描绘出一幅浩瀚飘渺的月夜画卷。

  谱例:《月儿高》银蟾吐彩。

  

  此段是通过弹、挑技法的连续快速演奏,绘出流线型的旋律,使音乐动起来,旋律活泼轻巧,展现月宫中银蟾鸣叫,争相舞动的场景。段落中间还穿插了分和独立时值的弹技法,在动中融入静之态,这又是文曲节奏上先“密集”再“疏松”的技法布局方式,动静相融,使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

  从《月儿高》的片段可以看出琵琶文曲的演奏技法在节奏布局上简单清晰,演奏者观谱时一目了然。通过节奏上“疏松”类与“密集”类技法对比排列,辅以左手推、拉、吟、擞技法的润色,呈现出音乐的多姿形态。没有一首乐曲只使用“疏松”类技法,也没有一首乐曲完完全全的运用“密集”类技法,都是通过“疏松”、“密集”的交替配合、对比运用,将乐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更为生动刻画。

  2.音高上演奏技法的布局与运用

  琵琶文曲着重于其“韵”,演奏时韵味是浓是淡、是感人心脾还是平淡若水,都是通过演奏者运用左手推、拉、吟、揉、绰、注技法使音符产生高低起伏变化而实现的。因为文曲着重于自身韵味的展现,通常在一段旋律中,不会直接弹奏音符原来的音高,而是会对音符原音高进行润色、修饰,改变原音符的高低,增添音符发出音响的朦胧感,不是直接左手按住琴品,右手击弦发出的直白之音。运用左手技法改变音高的技法布局方式在中国民族乐器如古筝、古琴、扬琴中也经常会使用。通过《月儿高》中的片段为文曲运用左手演奏技法改变音高的布局特点做出解析。

  谱例:《月儿高》素娥思凝片段。

  

  通过谱例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段歌唱性、舞蹈性强烈的旋律。谱中多次交替使用打、吟、揉手法,左手做击打琴弦或指关节小幅度抖动的演奏方式,改变原音符音高,使音符的余音循环往复围绕原音高做运动,在乐曲旋律上增加活泼之态,音响上增添飞步缭绕之感。

  谱例:

  

  推、拉技法是通过右手击弦后,左手做向内或向外拉动琴弦改变原音符的音高实现的,此种技法会为音乐画面增加曲线的效果。在乐曲的音高布局上适当的加入一些推、拉技法可使音乐的旋律线条更为丰满。如例中,第二小节la音与第三小节do音均运用了推、拉技法,假设两处没有安排推、拉技法,音响上会让人觉得枯燥、平淡,吸引不了听众。但是加注推、拉技法后,音响上会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旋律也显得更加多彩。

  3.音色上演奏技法布局与运用的特征

  传统琵琶文曲音色上要求演奏技法运用“虚”与“实”对比结合的方式。“虚音”多是运用左手独立触弦的技法弹奏的,如打、带、擞。右手拨触琴弦时会发出明亮的音色,为“实音”。乐曲演绎中做出音色的对比,对同样的音高加以音色上的润饰,在乐曲的音乐表达上也会产生差异性。在琵琶文曲的演奏中,演奏者常常会在连续多小节出现相同的技法时,对技法做一些音色上的润饰,使旋律音色上具有些微小的差异,这种改变增添了旋律的层次感,使音乐画面可以更立体的呈现在我们眼前。以《月儿高》中江楼望月一段为例,研究文曲音色布局的运用。

  谱例:《月儿高》江楼望月片段。

  透过此例我们感受到乐曲刻画的画面立体化,听众在欣赏乐曲时内心会充满起伏感,旋律线条也增强了。主要依赖于左手吟、打技法对音符的润色作用,发出“虚”的音色,右手弹、长轮、分技法为主奏,弹奏实音,以“虚”衬“实”,相互交替演奏,使乐曲音色上忽刚忽柔、忽强忽弱、忽明忽暗、忽虚忽实,更添乐曲音色上古朴、清婉之韵。

  上述的三种演奏技法布局与运用方式,在实际的作品弹奏中,并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相互配合、互相辅助,共同完成作品的演绎。在看似简单的文曲旋律线上,通过节奏、音高、音色上演奏技法的对比运用,丰富音响的色彩变化,增添文曲和谐静谧的意境美。

三、琵琶武曲演奏技法的布局与运用——以《霸王卸甲》为例

琵琶武曲具有写实性和叙事性两种特点,常常会运用生动鲜明的演奏语言来表现作品的故事情节,以描绘古代战争场面居多,所述场面均恢宏浩大、气势磅礴。因此武曲中常运用满轮、长轮、夹扫、强扫、拂、煞音、绞弦等技法对乐曲塑造的音乐形态加以渲染。武曲中运用轮指技法与文曲中四指轮、短时值轮不同,一般都是长时值的满轮表达一整段乐句或乐段。通过轮指以密点连成线的特性,勾勒作品人物形象,表述曲中征战场面,将画面立体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强扫、拂技法的出现会给人警醒、紧迫之感,最适合刻画军队威武的气势。而煞音、绞弦等非纯乐音的演奏技法,是为更形象描摹兵戎相见、战马嘶鸣的场面创作产生的。武曲演奏时音响上要求雄健明亮,音色上浑厚宽广,力度上强弱对比突出。本节将以李芳园版《霸王卸甲》为例,对武曲演奏技法的布局、运用分析论述。

  (一)《霸王卸甲》演奏技法布局

  《霸王卸甲》与《十面埋伏》被视为传统琵琶武曲的兄弟,《十面埋伏》是叙述楚汉两军垓下激战、一决雌雄的故事,而《霸王卸甲》则是承接《十面埋伏》,

  以楚军中刘邦十面埋伏之计,败走乌江,最后霸王项羽自刎乌江边的题材创作而成的,其音乐情感多有凄楚,悲凉之情。全曲共为15段,每段都运用小标题将音乐段落内涵完整的概括出来。

  下面笔者以表格的形式对《霸王卸甲》的演奏技法布局做总体概括:

  (二)《霸王卸甲》演奏技法运用

  上述表格按照乐曲故事发展进程,将《霸王卸甲》分为了三个部分。下文将从乐曲涉及的主要演奏技法出发,论述演奏技法的运用。

  1.扫、拂技法的运用

  任何一首琵琶武曲都离不开扫、拂两种技法,扫、拂为武曲演奏技法之根本。从表格中可以看到《霸王卸甲》大量运用了这两种技巧为音乐形态的塑造做出渲染。

  谱例:《霸王卸甲》营鼓。

  

  此段名为营鼓,就是用扫、拂技法描绘战争开始前,两军擂鼓振奋士气的场面。扫、拂是运用右手食指或大指向左或右扫四条琴弦,发出的声音均匀统一,犹如一声。音色上给人明亮感,演奏时节奏由慢渐快、模拟击鼓音响,由弱至强再弱再强,同时加快扫、拂频率将音乐推向高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轮指类演奏技法的运用

  谱例:《霸王卸甲》四面楚歌。

  

  此段中大量运用了满轮、扫轮等在轮指基础上衍生出的技法,此种技法是将扫、勾与轮指相结合产生的组合型演奏技法,多用于塑造琵琶曲中富有歌唱性的旋律。楚歌即描述楚军中了十面埋伏之计,败战回到宿营地,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楚歌之声,勾起思乡的情感,顿时军心涣散。因轮指多描绘流线型的旋律线条,段落中运用轮指类技法可将楚歌画面模拟的更加栩栩如生。

  3.凤点头演奏技法的运用

  谱例:《霸王卸甲》营鼓。

  

  谱例中运用了琵琶独有的演奏技法“凤点头”。“凤点头”弹奏时右手中指第一关节向内弯曲,做摇指动作,大指向内勾弦,以手腕密集匀速的转动带动两指在琴弦上发音。“凤点头”节奏紧密,给人急迫感,为大战的即将来临埋下伏笔。

  4.摭、分演奏技法的运用

  

  谱例:《霸王卸甲》接战。音。而分技法与摭动作相反,是将大指与食指向外“挑”、“弹”,击弦发音。摭、分技法节奏上排列密集规整,给人迫在眉睫之感,用于描述两军相交,军情紧急的故事情节最恰当不过。

  5.绞弦、煞音演奏技法的运用

  谱例:《霸王卸甲》逐骑。

  

  绞弦是将两条琴弦相互交绞,用右手击弦发音。煞音弹奏时,左手指甲浮靠在弦身末端,右手触弦发音。两种技法所得之音均为非纯乐音,例中旋律使用绞弦、煞音技法是为模拟兵器相撞的音响效果和金戈铁马的交战场面而特别创造出来的。

  6.吟、揉、擞演奏技法的运用

  谱例:《霸王卸甲》卸甲(别姬)。

  

  吟、揉、擞技法是通过左手改变、装饰音波的技术方式达到润饰音符的目地。吟、揉的区别在于吟是左手按音,指关节做小幅度的左右摆动;而揉的动作幅度稍大于吟,在指关节运动的同时,又须与手腕、手臂同时摆动发音。吟善于表达哀怨、凄苦的情绪;揉因其运动产生的音波具有平缓、柔和的特性,多用于美化音色。擞技法是运用左手扫弦发出微音。谱例中可以看出乐曲的三小节全部重复使用相同的音符、节奏、技法。以第一小节作例分析,re、la音上的吟、揉技法融合la音上方以无名指连续斜向掠过琴弦的擞音弹奏方式,发出凄柔、哀怨的声音,表现虞姬与霸王战败之后生死别离的内心沉痛与绝望的情感。

  当我们再次翻看乐谱时,只需通过观看音符上演奏技法的标记,就可将乐曲的类型分辨出,归其源于琵琶演奏技法的核心作用,丰富、繁多的演奏技法使琵琶在众多民族乐器中独领风骚、超群绝伦。

四、结语

琵琶艺术的发展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时代更替中,它没有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消亡,反而迈入了繁盛时期。既离不开从古至今琵琶艺术家们的不懈追求、努力,更离不开复杂多样的演奏技法为其增添的独特艺术魅力。

  琵琶文、武曲几乎囊括了琵琶所有的演奏技法,本文对文、武曲演奏技法的布局、演奏技法的运用分别做出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现代的琵琶演奏者在弹奏作品时能演奏技法诠释作品音乐形象,再现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的内心真实写照;另一方面,希望现代演奏者紧跟时代更替变换的新形势,在琵琶演奏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琵琶音乐的魅力持久保持。

  [1]韩淑德,张之年.中国琵琶史稿[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2]李光华.琵琶曲谱(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3]李光华.琵琶曲谱(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4]李光华.琵琶曲谱(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5]李光华.琵琶必学教程(上册)[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6]林石城.琵琶三十课[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7]林石城.琵琶名曲选浅说[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8]钱铁民.李芳园的琵琶艺术[J].音乐研究,1986(04).

  [9]王超然.弹琵琶演奏艺术[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4(01).

  [10]王俊生.琵琶弹拨及轮指概述[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1985(04).

  [11]王范地.琵琶演奏艺术及教学的基本理论[J].中国音乐,1983(04).

  [12]王耀华,刘春曙.琵琶谱霸王卸甲[J].音乐杂志,1920(07).

  [13]于雅丽.琵琶轮指的速练[J].中国音乐,1989(01).

  [14]朱荇菁,杨少彝,任鸿翔.琵琶左右手全部指法说明[J].音乐院院刊, 1929(01).

  [15]庄永平.琵琶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J632.33

  A

  1005-5312(2015)05-0081-0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