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浅析概念服装作品“无用”的设计美学
岳阳
(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随着“中国风”、“中国范儿”等名词广泛被国人关注,彭丽媛的御用服装设计师马可和她的“无用”逐渐成为网络搜索的热点。文章通过解析马可的服装作品“无用”来阐述当代青年服装设计师对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追求与创新,同时论述了现代服装设计美学受到新派思想冲击所产生的改变。
无用;服装设计美学;传统工艺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服饰就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这种情结不仅仅体现在它的使用功能上,更多的是东方智慧和东方哲学的传达。在中国古代,服饰可以区分人们身份地位和功勋的高低,而在当代,人们对服饰的定义似乎不再那样刻板,由服饰来张扬个性,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文主义色彩的种种形式不断涌现,民族的历史脉络和情感记忆通过服饰传达出来,一点一面、一针一线承载着服饰之道。
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首次出访俄罗斯,当他们抵达机场时,彭丽媛典雅而高贵的装扮惊艳了全世界,所有的时尚媒体都聚焦到彭丽媛的身上,一时间网络上开始议论搜索她所穿衣服的品牌和设计师,最终定焦在“无用”品牌的设计师马可身上,一个不爱穿高跟鞋,打扮朴实,游离在她所获得财富的时尚圈之外的中国服装设计师,不断追求生命的意义和精神的价值使她变得不再平庸。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体验,对古老手工艺的发扬以及对时尚文化的社会反思构成了她创作的核心,于是有了——“无用”。
中国自古讲究素雅之美,寻求生活中的秩序与和谐,对于“无用”,所真正诠释的人文精神旨在尊重传统、以人为本、善待彼此,这也正是东方哲学所讲求的和谐共存之道。桑蚕丝、麻毛草纸、粗布麻绳、干纸棉这些天然的不加任何化工纤维的材质为此类主题情感的表达做好了铺垫,它们拥有最为独特的原始肌理,在米白、藕紫、冷灰等中性色调的映衬下,将这类服饰洋溢出超凡儒雅的时尚气息。
含蓄朴拙的缝制工艺在服饰中普遍出现,精致的手工镂花在厚实的棉布上自由飘散,粗线条的硬麻面料与卷花棉布达到同色异质的视觉效果,服饰廓形的气韵张弛有度,疏密有序,似有形,似无形;似有色、似无色,都如烟雾飘渺一般掠过人的眼前,留下的是我们平静舒适的自然状态。
中国人对舒服的理解是你完全放下,它有别于西方文化以及西装礼服让人“端起来”的范儿,所以“无用”的服饰无论是在肩部、腕部以及腰部的转折,都是运用简约的极简主义风格进行裁剪,尽量用最少的裁剪工序来处理一块布料,巧妙的折叠与编织将精湛的手工艺发挥到极致。在系列作品中,几乎所有的服饰、搭配以及空间塑造的各种元素都采用了还本朴素的调性,絮乱的缠绕、旧象的处理,和任意包裹的手法都似乎要和现代文明对抗到底。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乡里田间农夫务农的画面,在广阔的田间,他们的身影如此渺小,但确实田野的艺术家,他们所依赖的是自己的双手,勤勤恳恳的劳作,他们的生活是如此真实,如此诚恳。“无用”似乎在竭力将人们从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拽回那似曾相识的朴素时代,马可用自己亲手缝制的衣服,给人们做了最好的诠释,她希望人们放下功利与名誉,用心去感受,去珍惜手工之物的珍贵和稀有。
在我看来,“无用”不单单是形式上的设计,它更多表现的是触及时代文化心灵层次的美学追求。女为悦己者容,当大多女性沉迷于虚荣的赞美而为人打扮时,马可已经开始选择真正为自己穿衣的女人设计服饰了。服装的搭配是体现个人性格特点和素养品味的媒介,在马可眼里女人是没有缺点的,她不会费力弥补女人的缺陷,相反会放大它,夸张它,直到成为一个女人的特点,成为她的专属。“无用”的精神是要女性找到真正的自我,它潜移默化的为女性传递着一种现代性的生活观,引领女性要热爱生活、自信且知性,追寻心灵的自由,从容的面对自己和身边的人,以释然的心态享受生活带给她的乐趣。
2007年马可携带自己的作品在巴黎皇宫内举办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时装秀。那场秀同样震撼到了我。一个明媚的下午,林荫之间,阳光透过交错的树叶洒在地面绿色的毛毡上,几十位非专业模特身着“无用”的最新作品,安静祥和的沐浴着阳光,气定神闲地与自然对话,绿色毛毡的另一端伴随着深远空旷的旋律跳出许多蓄意待发的种子,每一颗都饱含生命的能量,慢慢地接触到人们的脚尖和脚面,直到它们铺满整个毛毡,停下来。而后,是一架咔嚓作响古老的纺纱车,一位手法娴熟的工人撵出一条条纤长的棉线,另一旁是一个布依族老人以贵州流传千年的传统纺纱技艺,静静的织着棉布……作品展示的整个过程没有语言,只有空气、植物和人平稳的呼吸,在我看来时装秀似乎不能彻底解释这个作品,它更像是一个行为艺术表演。
“无用”的诞生像马可自己的孩子,自然的发芽,自然的成长,直到它成为品牌。有人希望借助“无用”的品牌效应获取更大的利润,有人并不希望“无用”被推向市场,不希望它的纯粹被市场化稀释,而“无用”则始终沿袭着自己感觉稳步向前,用自己的思想慢慢的影响着喜爱她的人,马可用另一个角度诠释时装“无用”的本质,试图让她的概念达到脱俗的状态,这也许是她叩问心灵所得到的一种思维,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吧。
[1]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贺琛.民间服饰[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3]周梦.传统与时尚:中西服饰风格解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TS941.2
A
1005-5312(2015)02-0276-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