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参加“2014年北京音乐教育国际论坛”有感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796
周文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北京 100048)

  浅谈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
——参加“2014年北京音乐教育国际论坛”有感

  周文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北京 100048)

  文章主要记叙2014年北京音乐教育国际论坛的感受,详细介绍了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传承的问题。通过对这个方面的学习不仅提高了音乐教育从事者的素养,也为未来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扩宽了道路。

  音乐教育;民族音乐

  在这个金秋十月,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2014年北京音乐教育国际论坛”于2014年10月23日至24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的音乐教育专家、全国各高校音乐院系教师、各省市音乐教研员及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师。此次会议主要是研究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交流音乐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经验与成果,探索音乐教育改革的走向与趋势。其中,在这次会议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管建华老师对民族音乐传承问题的诠释。

一、民族音乐传承的内容

什么是民族音乐呢?广义的民族音乐指的是该民族使用的所有音乐,狭义的民族音乐指的是该民族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特点的传统音乐,在我们中国一般说来民族音乐既包括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特点的传统音乐,也包括近现代专业作曲家在继承传统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外来创造技法创作的新音乐。

  作为学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的传承应该从其含义出发,从特点着手。从三个方面进行传承,即音与形、表情、意韵与神韵。

  1.音与形主要指的是音乐形态,包括律制、音阶、调式、节奏、音色、力度等。如以当今世界公认的音乐律制,汉族独立发明的如五度相生律(汉族称三分损益律)、纯律及平均律的并用,以无半音五声性三音列并置为特点、讲究色彩性的宫调体系;按三种七音音阶有弹性节奏、节拍和慢、中、快、散的渐变节奏规律。

  音乐教师应该以这些中国音乐体系传统音乐的形态特征为出发点,再根据从个人的审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重视这些音乐形态态势特征,强调民族音乐是中华各个民族辛勤劳作的产物,智慧的结晶,

  2.表情是情绪的主观体验的外部表现模式,在本文中的表情是指中国传统音乐所表现的感情以及其感情表达方式。表情是人类情感最为直接和生动的表达方式之一,由于人们的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各种不同的音乐体态形式及其艺术特点产生。例如我国南北方人感情表达方式具有较大的差异,北方人性格粗矿,在表现爱情内容的情歌方面也显得直率、奔放,多出现四度五度八度,甚至八度以上的大调定形,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唱起来就像是在吼。而南方人因为性情温文尔雅,感情表达方式含蓄委婉,歌词都比较含蓄,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细腻、抒情其风格细腻优雅,他们多用三度表现。想象一下如果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来一曲高亢的《黄土高坡》,周围的江南人民肯定会觉得奇怪。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生存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音乐都是对当地自然文化的生动表达,各具特点。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来源于文化,同时又真实的体现了该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二、传承的方法

1.进入。这是对中国传统音乐学习的第一个阶段。音乐从事者不断的学习,通过聆听、演唱、弹奏、背诵这四种方式,把传统音乐的形特征继承下来,总结音乐形态和特征再在课堂上传授。

  2.深入。这是对传统音乐学习的第二个阶段,音乐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到传统音乐的表情层面,然后掌握该地区音乐的特征以及具体的变化应用规律,结合自己的感受来体会人民群众是如何运用自己所熟悉的音乐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来诉说自己的生活。

  3.融入。这是最高层次的音乐传承,这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意韵和神韵的传承以及文化身份的认同,也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精髓的理解和体悟,不仅要传情,而且还要有意韵有神韵。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许多情况下同一曲种的同一曲牌、板式,每次演唱时他的旋律往往都有不同,他们在现场时旋律、音调相差甚远,但观众听众却仍然承认他们是同一曲牌同一强调,这是为什么呢?就是由于演奏者掌握这种歌曲的风格神韵。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唱多看,真正通过自己的亲身试点去感受体验认知。

  4.超越。这是对追求音乐文化身份的认同,音乐艺术作为人文学科其本质上是属于人类学,他最终目的在于唤醒和发觉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人文需要,培养人文关怀,树立起高尚的人文信念。作为教师,首先要凸显情感的功能与作用,比如在教授音乐乐器时,教师要注重感情的投入和渲染,以情动人,创设出浓厚的民族文化情境。其次,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塑造人文思辨能力,提出一系列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们独立思考,不断拓宽思维,而不是一味的教。作为学生,通过教与学,在音乐中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反思自我以及发现自我,进而产生个人身份、民族身份、文化身份的认同。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音乐,充分认识我国传统音乐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领略民族音乐的美妙与神韵,进而树立起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中国传统民族艺术。

三、结语

要想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就要从音与形、表情、意韵与神韵这三方面着手。同时,通过进入,深入,融入和超越四个层次不断的深入,将民族情结扎根在学生们的心理,从而更好的延续民族音乐和发展民族音乐。

  J607

  A

  1005-5312(2015)02-0211-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