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山东 泰安 271000)
以生活为源 浚作文之水
王雪莲
(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山东 泰安 271000)
作文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教会学生写出创新、富有新意的作文依然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生活是作文的源头之水,欲浚作文之水,必以生活为源。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认识生活的广度,激活创新作文的灵感之源;教会学生观察生活,聆听多彩世界,整合、蓄积创新的能量;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攀登精神的高地,实现创新写作的升华。
生活;作文;创新
一、认识生活,激活创新作文的灵感之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中学生埋头于题海战术和故纸堆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总觉得与外界的阴晴冷暖、广阔的现实生活隔着一层距离。其实不然,每个同学都是学习成长在“生活”里的。生活永远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花开、蝉鸣、叶落、雪飘,亲情、友情、人间真情,都可以加以捕捉,点化成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要充分认识生活的广度,生活并不仅仅是个体参与的直接生活。直接生活,容易理解,我们每天参与其中,所见所闻所感都属于生活,同时生活还包括通过各种媒体(书籍、电视、特别是网络等)获得的虚拟的生活。比如,学生喜爱的动画、卡通;英特网上的风光片(如黄山风光、九寨沟风光、沙漠风光等)等。同样可以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我们也应该把这些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的广度一旦“增加”,学生的视界自然扩大,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与人交流,与大自然“对话”,与社会“对视”,可以组织学生举办班级辩论会,在节假日观日出看日落、上山观光、唱歌跳舞、聚会联欢等,使他们从中感受到自然美、社会美、人情美、艺术美的陶冶。“这种陶冶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因而就摄入了大量的潜意识信息”,而这些“潜意识信息”也正是情感流动之所必需,并且它“也可因一定的原因而向显意识转化,以至突然爆发”,从而产生写作灵感。
二、观察生活,蓄积创新作文的力量之源
许多学生写作文时总感觉“没什么可写,不知道如何下笔”,如果学生认识了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了对生活的热爱,这一现象就会改观,学生作文就会觉得有话可说,有感可写。古今中外的作家无一不重视观察的。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就是在福拜楼的劝诫下坚持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而一举成名。我国著名作家茅盾也说过:“为初学者设想,凡技巧上诸问题,固然不可不下番工夫,但尤其不能不下苦工夫的是在观察力的培养。”可见培养观察力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因此,要提高写作能力,除掌握写作方法、技巧外,必须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明白了观察的作用与价值,今后才能够积极主动地留意周围的事物,并逐步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因此,在作文教学和实践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为作文的创新整合、蓄积能量。指导学生观察充满生机、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如潺潺流淌的小溪、飒爽英姿的白杨、青春活力的同学。留心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如文艺节目比赛,故事会等。要求学生去采撷这些五光十色的生活素材,并把这些素材迁移到写作中去。引导学生观察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对于写作,不一定非要令人震惊的事件才能引发感受。只要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都能用优美的文字把产生感受表达出来。家庭生活是孩子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大量而鲜活的素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体味温馨的家庭生活。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品尝了成长过程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引导学生用笔表达他们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爱,成长的烦恼。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这就形象地告诉我们,生活实践是写作的鲜活内容。只要留意观察发生在社会、校园、家庭中的五花八门的事情,并把它们储存到头脑这个“仓库”中去,头脑里就会积累丰富多彩的素材,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
三、感悟生活,实现创新作文的情感升华
好文章是感情的沉淀。在近年来的高考中,作文命题范围体现了关注生活、人生、社会、思考重大事件的特点。无论平时写作文还是高考作文,要使学生写出胜人一筹的优秀文章,除了素材真实,还要思想深刻、新颖,因为,素材只是血肉,思想才是作文的灵魂。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感情的沉淀。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谈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来源于生活,但还要高于生活,它应该包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思想和感悟;这就要求同学们加强写作和生活的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总之,生活是一个广阔的海洋,认识生活的广度,我们每个人都是置身于这个浪潮中的弄潮儿;观察生活,生活是一幅五彩的图画,精彩纷呈,我们是生活的主人,也是生活的旁观者,学会观察、聆听,我们就要了大量的素材源泉;感悟生活,生活的点滴总会触动柔软的心灵,打动我们的内心,将这种情感升华,付之于笔,自然能写出富有“生活味”的创新好作文。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陈明华.“人”、“文”合璧:作文教学的要义[J].中学语文教学,2001 (08).
[3]刘美芝.构建“生活作文”教学模式[J].湖南教育,2001(06).
G633.3
A
1005-5312(2015)02-0206-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