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民族民间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0064
李大平

  (华容县第五中学,湖南 岳阳 414000)

  浅谈民族民间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

  李大平

  (华容县第五中学,湖南 岳阳 414000)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融合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音乐精华。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加入对于中国民间音乐的学习,对于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和传承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主要从民歌、歌舞音乐、器乐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五个方面论述民族民间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

  民族民间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促进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种类多样,体裁广泛,五十六个民族在音乐上都有着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特点。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加强对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模式构建,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上不断探索,不仅可以使中小学生认识更多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技能技巧,同时这也是提高民族素质、了解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民间歌曲能为中小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做良好铺垫

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劳作的过程中创作种类丰富的音乐艺术,民歌就是最具有代表和典型的民间音乐艺术之一。民歌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流变,并且不断被筛选、加工和改造,大都是中华民族最本质和朴素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情感,这也降低了中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民歌的难度,使之更易学习。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音乐教育体系,就是要一个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奠基石。在对学生进行民歌教育的过程中,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多方面的人文知识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让学生在体会民歌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民族意识和素质。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典型调式是五声调式,五声调式在中国民歌中运用的最为广泛。同西方的西洋大小调相比,五声调式没有半音的进行,音乐进行多为大二度,大小三度和纯四度。中国民歌节拍多为2/4、3/4、4/4且乐段短小、曲式结构完整。音乐教师可以将民歌作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打好学生在调试、节拍、曲式学习的基础,为未来更加深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歌舞音乐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间的舞蹈音乐文化

同民歌一样,歌舞起源于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中,它形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中国民间歌舞艺术的典型特征就是载歌载舞,与专业的舞蹈艺术相比较,民间歌舞将民间文学、舞蹈和音乐融合的更加密切。

  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一些简单民间歌舞,如东北秧歌、鼓子秧歌、海洋秧歌的秧歌队形或花灯舞步。并利用民族乐器配以简单的伴奏,让学生亲身实践,感受民间歌舞中所蕴含的劳动性、娱乐性、民间风俗、宗教礼仪等多种文化,体会不同民族的艺术差异性,了解不同民族间的舞蹈音乐文化,进而提高中小学生的对民间歌舞的欣赏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对多样的本民族文化有着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器乐音乐能够增强学生音乐表演技能

演奏者以乐器为载体,通过对自身演奏技术的运用,来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和人文素养。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应以符合中小学的年龄个身心发展特点为根本,教授学生演奏中国民族乐器基本的技能技巧,教师的引导学生演奏的同时关注作品的民族性音乐语言和音调,并不断的补充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同时,在具有一定演奏技能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编排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体现民族音乐的基本节奏组合和音高组合的重奏曲或合奏曲。这样也拓宽了学生在校外,社区活动或艺术比赛等相关音乐生活的活动范围。

  在进行器乐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本能的站在民族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和诠释作品,认识到民族乐器和器乐作品的价值。学生亲身参与到民族器乐作品的表演中去,民族音乐文化优秀的精神力量也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说唱音乐为学生了解千百年来社会历史发展、人民生活和文化艺术的变化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说唱音乐,也称曲艺音乐,是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典型的说唱音乐有京韵大鼓、四川清音等。将说唱音乐纳入中小学音乐教育。首先,可以使学生通过说唱音乐了解社会历史发展带给人们生活和文化艺术的变化。我国的说唱音乐,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能够确认并考证则是从唐代开始。唐代说唱“变文”的出现,宋代的“瓦舍”“勾栏”,元代的“诸宫调”,明清时期的“弹词”,这些说唱音乐新形式的不断出现,无不受当时的社会形态的影响。学生可以以学习不同时期的说唱音乐为视角,了解历史发展,对于学习其他学科也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简单了解说唱音乐的形态,如板腔体的形态特征、板式的变化、基本唱词、曲目书目和句式结构等,也是提高中小学生民族音乐理论基础的重要手段。最后,作为中国民间音乐的代表性体裁之一,说唱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本土化教学中必将作为必将作为重要一课,引领帮助学生不断认识本民族的优秀民间音乐。

五、戏曲音乐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传承创新民族优秀的民间音乐

近几年来,教育部不断扩大京剧在各省、市、自治区的音乐课程中的教育教学。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不断继承和弘扬包括京剧在内的中国优秀的戏曲音乐一直是一个永恒主题。在中学戏曲音乐教育中,学生通过学习演唱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京剧或戏曲唱段或唱腔,不断提高戏曲音乐的鉴赏能力,保持对戏曲音乐的认识,亲身体会本民族极具魅力的声腔情调。学生在学习戏曲音乐的过程中,对相关剧种的伴奏形式,板式结构,调式特色,相关戏曲的表演知识都会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戏曲音乐。

  各地区学校和教师在进行戏曲音乐教育时,会深入挖掘当地具有特色的民间戏曲音乐,了解其具有代表性的唱腔和唱段,并向学生讲授,鼓励学生积极进行郊外采风,提高学生审美,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传承创新民族民间音乐,这同时也会促进整个中小学音乐教学更具活力。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最能代表中国音乐形象和特征,它蕴含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精髓和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广博智慧。中小学音乐教学是中国开展基础音乐教育最为重要的平台,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树立民族音乐是优秀中华民族文化构成的认知感,以传递优秀民族民间音乐为己任,找准定位,正确引导教授学生,由浅入深,加强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技能,讲授和实践并重。民族民间音乐对于中小学音乐各方面的促进作用是肯定的,民歌、歌舞音乐、器乐音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分别在不同的方面发挥了它们各自的长处,发挥了它们的职责和使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中小学的民族音乐素质将会得到不断提高。

  [1]丁宁.探究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继续教育研,2010(05).

  [2]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3]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M].沈阳:辽海出版社, 1999.

  G633.951

  A

  1005-5312(2015)02-0200-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