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结构与反结构
——土家族丧葬仪式舞蹈的深层结构分析
杨日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土家族跳丧是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民间祭祀丧俗,这种用歌舞祭祀亡灵、慰藉生者的丧葬习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形式独特且内涵丰富。文章试图借助通过仪式理论及相关的阈限理论来深入探析土家族跳丧中的结构与反结构的动态平衡结构,从而进一步认识土家族跳丧的丰富文化意涵及流传至今的内在动力。
土家族;丧葬仪式;跳丧;结构;反结构
土家族认为老人辞世是走了“顺头路”,是值得庆贺的,所以不仅有一套完整的丧葬仪式程序来面对和处理死亡事件,族人们更会主动聚集起来为亡人通夜跳丧,欢送亡人。在整个“个人生命转折仪式”过程中,初丧、停丧、初丧呈现出明显的分离、阈限、组合的通过仪式特性。而此时“陪亡人”的跳丧不仅是为老人“送一程”,更使得整个丧葬仪式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反结构—结构的层层动态平衡结构。
一、死亡的恐惧与舞仪的狂欢
古希腊哲学家比克泰德说:“可怕的事件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恐惧”。①当死亡真正发生,尤其是他在身旁亲友身上现实地发生时,其阴影就异常的浓厚了。死亡是个体生命必须面对的尴尬,土家人却信奉着“生贺喜,喜贺死”的生死观念,承传着“热热闹闹陪亡人,高高兴兴办丧五事”丧葬习俗。老人走了“顺头路”,亲戚族人邻里都要来跳丧,“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打一夜丧鼓送人情”。人们齐聚在灵堂中,热火朝天的舞蹈,哪怕只是围观的群众,都沉浸于它所带来的生命欢愉,却愈跳愈欢狂,愈跳愈雄健,如醉如痴,似癫似狂,观者亦随之进入了忘我之境。这样的状况,不是狂欢又是什么呢?通过跳丧,死亡在亲友身上现实地发生这一严峻事实带来的浓厚阴影被大大冲淡了,生命与道德危机得到化解,人们的心理在丧葬仪式,在丧葬舞蹈中,不知不觉又创造了一种新的平衡,一种既安抚、尊重了死者,又协调、解脱了活人的心理平衡。从某种意义上出发,死亡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与威胁这一原有结构在跳丧中被打破,一种充满生命力量与欢愉的反结构建立起来。
二、礼教的森严与秩序的颠倒
《说文》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由祭而生,由器到礼,由礼到序。丧葬礼仪作为礼教中最重要的实现途径之一,它是社会结构中实现礼教规范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稳固与修复的机制。然而,在土家族的丧葬仪式中,热烈的祭祀歌舞中却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对于这种人伦差序的颠覆。正如跳丧中所唱道的那样:“天炸口,地炸坼,皇帝佬儿跟我喊伯伯。”“观音胡子生得红,师父骑马我骑龙。师父骑马沿山跑,我骑龙来水上飘。沿山跑,水上飘,师父没得徒弟高。”在跳丧这个短暂的丧葬仪式过程中,现实生活中的等级束缚被彻底打破,一种截然相反的,完全颠覆的结构被虚构出来。除此以外,跳丧中还有另一现象是值得我们注意“丧鼓堂前有个窍,不打曰古子②不热闹”。跳丧中最受欢迎的要数“带郎带姐”的五句子情歌,词风朴野,极富情趣,甚至是露骨的表达性爱的“荤歌”;舞蹈狂放,极富张力,既有对性爱动作的赤裸摹仿,也有较隐晦的象征性动作。尽管在传统礼教观念支配下,土家人在平日里是不会轻易唱“情歌”,认为那“丑得很”。但是,一旦到了跳丧场上,这种正常生活秩序的规范便进入了一种秩序颠倒的反结构状态,所有“丑得很”的非常态的“情歌”都变成了再自然不过的常态化表达。“情歌”成为清江土家人生命情调的体现,成为生命最本真的表达。
三、惧虎畏虎与尊虎崇虎
在面对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人与动物之间形成一种既依赖又防范,既崇拜又畏惧的矛盾心理状态。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山地丛林的土家族自然对虎产生了一种恐惧和敬畏心理,形成了人弱兽强的不平衡、不稳定的结构。为此,人们千方百计将此倾斜的自然结构进行调试,让人与兽之间关系合理和谐。正如跳丧中的《十梦》:“三梦白虎当堂坐,白虎来哒是场祸。”第二次唱道:“三梦白虎当堂坐,坐堂白虎是财神。”③其次,从舞蹈动态来看,舞者保持含胸、屈膝的体态,同时八字步、整个身体随双膝的屈伸而颤动,双手向里绕手或向上穿撑,这就是典型的虎扑动作。舞动时舞者双手握空拳左右晃动像“老虎洗脸”;有节奏地左右转身如“猛虎摆尾”;跳跃掀翻,吸腿躬身形似“猛虎下山”;相对逼视,轮臂撞肘时神似“猛虎扑食”。整个跳丧中,舞者通过拟虎、扮虎等象征语言和仪式符号,将日常表现为虎强人弱等级、地位的自然结构进行颠覆、逆转,模拟虎的各种舞蹈动作综合起来艺术地建构了一个反结构,达到人虎合一的交融态势。从某种意义上讲,跳丧在土家人生活中扮演者以个缓和人与自然深层紧张结构关系的艺术象征符号。
注释:
①段德志.死亡的哲学[M].武汉:湖北出版社,1996:102.
②日古子:家方言,风流歌,多为“荤段子”.
③董珞.与猛虎有不解之缘的土家族[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
[1]维多克·特纳,黄剑波,柳博赟(译).仪式过程:结构与非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董珞.巴风土韵——土家文化源流解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3]刘刈,陈伦旺.土家族传统艺术探微[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
[2]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北卷[M].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95.
J705
A
1005-5312(2015)02-0141-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