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浅谈语言在民族声乐中的重要性
朱海芳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歌唱是语言的扩大与延长,是把歌唱和语言结合起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艺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音乐与语言的结合体。我国的民族声乐,始终围绕着汉字的歌唱来咬字、吐字、强调字正腔圆是民族声乐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也是其独有魅力所在。本文结合自身的一些亲身体会和理解,谈谈民族声乐语言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语言;咬字;歌唱;民族声乐
我国的民族声乐,是在继承和提炼了中国传统民间唱法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西欧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秀的技巧而形成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演唱方法,是一门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演唱艺术。歌唱者在演唱中文歌曲时,有必要认真了解汉语的语言特点、声调特点,并在歌唱中很好的掌握它们,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得到对音乐作品风格、个性、韵味把握和展现。
一、从思想上认识语言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从小就酷爱音乐的我,对声乐演唱非常喜爱。小时候,遇到自己喜欢的歌曲就跟着模仿去唱,对歌曲里的语言、吐字和所表达的情感都不重视。当时认为只要能唱出来声音,把音调唱准就是唱歌了。但是自从进入校园接受了系统的演唱技巧,特别是经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后,我才真正的认识到了语言在民族声乐歌唱中的重要性。刚进入学校时,一次声乐演唱讨论会上,同学们对歌曲演唱中是否该用地方语言有着不同看法。比如一些少数民族或地方特色歌曲,有的同学会喜欢用当地的方言去吐字演唱,而有的同学还是喜欢用标准的普通话去演唱,听起来差异不大,但表达的情感完全不同。还有就是大多数同学只重视演唱的发音是否漂亮、唱出来的声音是否好听,很少会去注意歌唱中语言发音的准确性在整首歌曲中的重要性。只有把歌曲中的语言表达准确、到位。才能够更好的去完成一部作品,真正达到从思想上对歌唱中语言的认识。
二、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科学的歌唱语言训练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都存在着问题,比如男中低音歌曲《中国的土地》,由于他们常常只追求声音厚度,往往忽略了歌曲中咬字的清晰度,导致了这样的声音唱出来浑浊、笨重而又传不远,让听众听后也不能引起共鸣,反而使听众感觉到精神上的疲惫。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从小唱音调高的歌曲很方便,音调越高,越喜欢唱。所以一唱起歌来,总是唱那些音调很高的歌曲,但是一到低声部分,由于很少注重咬字,所以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的声音一直没有能够统一起来。在咬字上欠缺了语言的清晰度。这些都与咬字、吐字的歌唱意识有很大的关系。往往老师让我们用标准的普通话配合好气息,大声的把歌词朗诵出来,让我们的声音再结合这种朗诵诗词时咬字、吐字的感觉,轻松的说着唱出来,所出现的结果却大不一样,声音明亮且动听,音色也很甜美,自己唱起来舒服,别人听到了也轻松很多。所以我们在平时自己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始终贯穿科学的歌唱语言理论知识和技巧的训练。歌唱中对语言训练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字正腔圆,而字正腔圆的要素——也就是要掌握好汉语语音的三个要素即声母、韵母、声调。“声母”即一个字音起头的辅音,声母一般由辅音构成。普通话中的声母共有21个,此处还有零声母。例如:“安(an)烟(ian)弯(wan)等。“韵母”即一个字音声母后面得部分,它是音节中的主要部分,它的主要部分是元音。韵母只有一个元音,这个元音就是韵母的主要成份,叫韵腹。韵母前面的元音是韵头,也叫介音。后面是韵尾,如江(jiang)中的“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韵腹,歌唱语言中的韵腹是声音位置的基础,歌唱声音的线条主要就是由各个韵母连贯而成的,声音是否圆润,主要取决于韵母发音的准确、连贯、流畅与否。
三、民族声乐演唱中民族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本身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以民族语言创作的声乐作品在艺术的表现上具有更加强烈的民族化的倾向。我国的民族声乐,是在提炼和继承中国传统民间唱法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西欧唱法中的歌唱理论和优秀的技巧,从而形成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演唱方法,是一门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演唱艺术。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不同民族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声乐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特征。它往往受一个民族的生活环境、语言环境的影响,如我国藏族民歌中具有高亢的装饰音,内蒙古民歌中迂回婉转的音调,类似马头琴颤音的旋律装饰,以及维吾尔族民歌中热情、奔放、诙谐的特点等,都同各自民族的语言有着共同之处。中国声乐作品的民族性表现不仅在音乐风格的民族化,作为一门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相结合的音乐表现形式,在同中华民族的语言习俗和语言文化结合时民族歌词的语言特征在表达作品时也形成了声乐艺术风格的民族个性。声乐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同歌曲中词、曲结合一样具有“诗乐合璧、调曲交辉”的艺术魅力,比如说:汉语的发音单位是由音节、音素、声母、韵母、收声等步骤以及单位来组成的,从而形成了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自成一体的特点。因此,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一定要与中国语言文化相结合,使其在创作和演唱中,更具有中国作品风格的艺术完整性,特别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具有语言独特性的作品中,语言艺术的影响更是巨大的。民族声乐作品中常见的衬词、衬腔等,就是在民族民间丰富的语言文化及民族习俗基础上提炼出来的,除了直接能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歌词外,它们大都与正歌词没有关联。但如果和正歌词编配在一首歌曲中演唱时,它们就表现出了在中国民族声乐中,衬词与衬腔的地方区域性划分得相当明显,少数民族地区的衬词与衬腔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语言特点,这是民族语言在歌曲中的直接体现。它传递着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活、劳动的信息,表现着一定的民族气质。如歌曲《阿妹出嫁》里的衬词“石榴耶,开红花”中的“耶”,就有很鲜明衬托性。而在歌曲《山里女人喊太阳》里的衬腔“你看那,女人头戴一枝花”中的“花”字的曲调很特殊。正是有了这些衬词、衬腔。使每部声乐作品更具有独特的风格。这都是衬词、衬腔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创作上运用的成功之作,而其中衬词、衬腔都具有强烈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特点。因此,我们要实现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表现就必须对我们本民族的语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汉族民歌中,也以区域来划分出细致的地方语言特点,如湖南的《溜溜歌》、湖北的《得得调》、浙江的《里郎歌》、江苏的《杨柳青》、青海的《呛嘟哪令》、广西的《叮咚歌》等等。有力衬词和衬腔的加入,使我国各民族声乐作品的民族风格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更具有口语化、生活化和鲜明化的音乐表现力。鲜明的情感色彩,成为整个歌曲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结语
声乐艺术是语言和音乐有机结合的一门综合的艺术。它是通过演唱者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所演唱的歌曲的思想内容。所以演唱者在各方面所具备的素质,特别是在演唱中,对歌曲咬字的良好习惯是大家能够听懂歌曲内容并与演唱者产生情感交流的关键。要想演唱好中国的民族歌曲,歌唱者必须正确地咬字和吐字,必须做到出声准确有力,引腹响亮圆润、归韵干净到位,而且要使字、音各部分前后紧密衔接、圆滑过渡、连成一体。同时还要很好地把握字音的轻重、刚柔明暗和字、调的阴阳起伏。通过咬字准确,吐字清晰、自然、且富有感情色彩,达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使听众朋友们产生共鸣,才能更好的通过情感的传递迸发出心灵的火花。[1]宁承宪.歌唱咬字训练与十三辙[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1.
[2]许小恣.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3]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4]刘诚华.中国音乐的人文阐述[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5]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6]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7]赵梅伯.歌唱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8]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J616
A
1005-5312(2015)02-0088-0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