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莫言小说的狂欢化叙事探究
王佳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小说的狂欢化是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或者情景再现。就莫言小说的狂欢化叙事而言,除了包括对意识形态的解构、对社会理想的认同之外,还有对传统艺术及审美原则的现实性颠覆。
莫言;小说;狂欢化叙事
对于任何一个文学作品而言,要想维持长久的生命力,其中所蕴含的精神活动就必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与创新性。现阶段,国内文化进程始终落后于世界,而二者之间常常产生错位现象。作为当代著名的文学家,莫言在其所著的每部作品中都赋予了一定的意义。仔细阅读其小说,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消解了以往的精英意识,正是因为这种变异与创新才造就了莫言小说的狂欢化色彩。一般情况下,小说的狂欢化是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或者情景再现。从时间维度来考虑,最初的小说狂欢化是对于狂欢节生活的直接呈现,渐渐地,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狂欢生活也开始呈现边缘化状态,小说的狂欢化被转移到作者的主观思维与价值观念方面了。
一、莫言小说中狂欢化叙事的内涵
1.对社会理想的认同。在人们不断争取或者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更加健康、更加具有生命力。毫不夸张地说,莫言就是一位渴望自由、追求自由的作家,在他看来,要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就应当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写出属于普通人自己的故事。在这一点,便能在莫言的诸多作品中看到,不论是《檀香刑》中的媚娘,还是《生死疲劳》所描述的篮脸,亦或是《丰乳肥臀》的管家女儿们,均具备相似的特征: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渴望、对社会权威的挑衅以及对伦理道德的蔑视,正因为如此,他们敢于冲破传统观念,不惜一切追求内在的精神自在,这显然是对社会公众内心深处的普遍认同。2.对意识形态的解构。可以说,文学所承担的重要功能便是体现人们的某种意识形态。对于多数文学作品而言,都曾经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重要载体或工具。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可能受到官方标准的某种制约,其思维模式受到一定限制,所具备的犀利眼光也常常被模糊化,基于此,文学作品内不乏英雄人物等诸多美好事物。然而,与之相反的是,莫言敢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并借助于文化艺术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情景重现。以《酒国》为例,莫言采用大量篇幅对官员形象进行描写,突出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官僚体制的腐朽。
3.对传统艺术及审美原则的颠覆。根据现代文学理论可知,文学的实质就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也是对人们生活的完美体现。从读者角度出发,阅读的过程也是对作品加以审美的活动过程,进而获取更多的精神愉悦感。从这一角度上看,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更加注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描述篇幅也更多一些。但是,在莫言小说作品中,大胆地对传统审美原则进行颠覆,尤其运用大量文字对丑恶事物加以细致的刻画,而对美好事物反而进行了相对粗鄙化的叙述。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加冕和脱冕”,起初这是一种狂欢节仪式,之后被巴赫金视为“思维狂欢化”的核心观念。其中,“冕”象征着一种权力,而“脱冕”则是将那些所谓概念化的东西依附于物质层面上,从而不断还原其平凡、世俗的真相。加冕则反之。
二、莫言小说的狂欢化成因分析
对于作家而言,其创作风格离不开多种因素,其中包括童年生活、故乡记忆、个人生活经验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等等。1.故乡记忆。对于多数文学创作者而言,故乡都是其内心深处难以割舍的地方,除了能够在文学作品内作为重要的表现对象之外,还可以成为作者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莫言的家乡是位于山东省,而这里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两千年来,儒家思想都是封建统治者的重要指导思想,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更迭与封建统治者的不断实践,也得到了一定的补充与完善,最终深入到人们内心世界的自觉意识之中。毫无疑问,这种意识内化既是对个体的自我约束,更是对公众的巨大压制。
2.生活经历。从莫言的童年来看,一方面,他生活在农村地区,物质条件极为匮乏;另一方面,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达到了极度狂热的地步,自私自大思想泛滥,盲目性也较为严重。更为严重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打着崇拜毛泽东的旗号进行利益争夺,从而不断暴露出人们内心更为丑恶的一面。此外,由于政治领导及政策失当,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经济停滞不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与恶劣的国际环境等因素,使得原本就贫困的人民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是基于这一的生活背景,才从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今天的莫言小说。正如他所言,“二十年的农村生活所经历的全部黑暗和苦难,从文学的意义上说,都是上帝对我的恩赐”。
3.时代机遇。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思想如潮流般涌入中国,国内社会意识形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松动,传统思想文化也在不断被解禁,与此同时,体现在文学领域,打破了国家高度意识形态下“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两结合的模式对创作思维的束缚,从而不断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毫无疑问,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所引入的西方文化思潮,不论是从艺术个性,还是在思维理念上,均契合了莫言的写作需要。
[1]向远虎.莫言小说狂欢化叙事特点[J].文学教育,2011(07)
[2]杨宇.莫言小说狂欢化特色探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3]莫言.我的故乡与我的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1993(02).
[4]张开艳.论莫言小说的狂欢化叙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I207.42
A
1005-5312(2015)02-0010-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