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7885
倪 娟

  摘要:审计经过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为一套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审计重要性水平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确定一个合理的重要性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审计重要性水平的三大特点的基础上,探究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时应考虑的四个因素。

  关键词:重要性水平 财务报表 被审计单位

  中图分类号:F23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0

  随着现代审计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审计重要性水平的重要性,它贯穿于审计业务的全过程,掌握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特点,了解影响审计重要性水平确定的各因素并且运用好审计重要性水平,对制定审计计划、选择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以及保证审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概念与意义

  第一,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含义。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概念,国内外学者的认识略有区别。我国会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考虑重要性.重要性的数量即重要性水平,是针对错报的金额大小而言的。

  第二,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意义。重要性水平概念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首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原因,并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其次,在确定审计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同样应当考虑重要性水平的影响。

  确定一个合理的重要性水平对审计业务有重要意义:一是提高审计效率,二是降低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三是保证审计质量。

  二、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特点

  第一,重要性水平的不确定性。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没有一个统一规定的标准,也没有具体、确切的计算方法或公式,对于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同一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得出的结果可能就不一样,这主要是因为对影响重要性的各种因素的判断存在差异.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主要依赖注册会计师完全主观的职业判断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数据,同时也和注册会计师的阅历、独立性、职业道德以及专业胜任能力有着莫大联系。

  第二,重要性水平的相对性。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的环境,不同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以及面临的环境不同,不同种类的会计报表,不同的经济业务,不同的会计报表使用者,都导致了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审计重要性水平不会是完全一样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总资产为500万元人民币和总资产为10万元人民币的两个企业,如果他们的存货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上都存在漏记了1万元人民币的差错,那么对于总资产为5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来说,存货出现漏记1万元人民币的差错就既不是什么重大的错误,也不会影响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

  第三,重要性水平的可变性。审计重要性水平因为审计目的不同,其判断标准亦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即使是同一被审计单位的同一会计报表的同一帐户,由于审计目的不同,注册会计师选择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也会有所差异。

  三、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时应考虑的因素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初步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是审计重点和抽样样本的依据。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第一,审计环境与目标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等其他外部因素、以及被审计单位业务的性质、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和战略以及相关的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等因素,都将影响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以被审计单位规模的大小对重要性判断的影响为例,一般而言,规模大的企业重要性水平的绝对数较大,相对数较小;相反,规模小的企业,重要性水平的绝对数较小,相对数较大。

  第二,报表性质的影响。(1)报表错报的性质。如果报表错误的性质严重,即使错报的金额较小,也应该看成是重要的错误。对于一个普通企业,现金短缺了100元,如果短缺是由于记账差错引起的,则属于不重要错误;如果这100元的短缺是由于出纳人员挪用引起的,即构成了舞弊,就属于重要的错误。(2)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以及金额波动幅度。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可能促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不同的反映,对于流动性比较高的项目,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会十分关注,重要性水平应该定的低一些,以发现更多的错报。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和波动幅度较大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也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

  第三,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由于被审计单位建立的内部控制只能为会计报表的公允性提供合理的保证,并存在五大固有限制,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注意内部控制对审计的影响。如果控制环境比较好,内部控制比较健全,可依赖的程度高,则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的高一点,以节约审计成本;反之,如果内部控制比较薄弱,或管理层已经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则应该把审计重要性水平定的低一点,以保证审计的质量,控制审计风险。

  四、结论

  本文重点介绍了审计重要性水平的不确定性,相对性和可变性三个特点,然后结合实际审计情况探究了在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时应该考虑的几个因素。审计重要性水平是一个数量特征,但却又没有确定的数量标准,所以困扰了很多研究学者,本文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具体情况出发,对不同的企业环境确定适合的重要性水平,对症下药。这里提出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注册会计师需要依赖的三个方面:第一,有赖于对被审计单位及其行业的全面了解;第二,有赖于信用体系的建立;第三,有赖于审计模式运用的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艾大力、刘慧.对审计重要性水平问题的思考.中国林业经济.2006(5).

  [3]徐承君.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与应用.鸡西大学学报.2008(8).

  [4]陈华林.审计重要性水平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审计月刊.2006(8).

  [5]王霞、徐晓东.审计重要性水平、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财经研究.2009(3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