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全球化背景下设计人才的培养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8488
贾志涛

  摘要:本文通过仔细分析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以及全球化的发展给设计带来的影响,并且通过对比国内设计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在设计人才培养上所面临的困惑,探寻设计上的育才之道。

  中图分类号:G124-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4-

  一、中国目前的设计教育现状的分析

  中国真正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国。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的设计教育不像艺术教育成熟,至今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问题。比如在中国教育在高中阶段时存在着文化成绩考不上普通大学的学生就改学艺术和美术现象,通过短时间的所谓“速成培训”,可以弥补由于文化课的不足而不能进入大学的遗憾。再有就是艺术类的学费远远远高于其他学科的学费,这就促使有办学实力的学校极力扩招,没有办学实力的学校争相开设设计专业。

  中国的高考制度是按照统一考试、统一招生,以一种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从而限制和扼杀了许多优秀设计人才的萌芽,这本身就是不符合艺术设计的规律,是对设计人才的糟蹋。而在西方,大学的入学考试门槛很低,这种降低考试分数的做法就相应地就提高了对特殊才能的要求,给了更多不同类型的人才一个机会,让具有艺术修养和丰富创造力而文化课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样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

  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关系,高等设计教育的发展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一方面是中国设计人才的总体数量并不匮乏,但是优秀的设计师却寥寥无几,所以一些企业和设计机构由于在国内找不到符合要求的设计师而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外的设计师。另一方面是设计专业毕业生无法完全满足企业需求,一大批设计类的毕业生(据估算有710)开始转行。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工业设计教育规模,但是我过的设计教育的水平和设计师的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个不是指设计师的数量而是质量。

  二、设计人才的培养

  (一)完善内部因素。

  一个好的设计一定要凝结着一定的文化素养,展现着一定的文化水平。如果把设计与文化内涵分割开,而仅仅就事论事地讲造型、讲工艺、讲技术、讲材料等,抛弃了设计发展的灵魂、动力与背景,就会使设计作品看来只是某个设计师所谓的“灵感”的拼凑;因此,要求设计师不但要掌握技术层面的知识结构,还有有更高的人文素养、高尚的情操和审美品位。就是要有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协调外部因素。

  第一,政府支持。首先,通过一系列政策,对于优秀的设计产品给予优惠,从而鼓励企业在产品设计方面下功夫。同时通过这些政策,鼓励企业在工业设计的创新方面给予重视,增加相应的投入,比如日本的G标志奖。其次,增加对于设计教育的关注,增加对设计教育的投入,制定关于教育方面的法规。再次,扶持这类公司进一步增强实力,参与国际竞争,为企业提供的更好产品设计服务。

  第二,企业协助。眼下,在中国,设计单位和学校直接的互动依旧停留在设计竞赛上。这种看似双方互利的做法,实质是远远不能满足设计教育的发展。我认为设计单位和学校之间的互助可以有以下的途径:首先,学校和设计单位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环境,学生为单位提供设计方案。其次,设计单位派资质深厚富有经验的设计师到学校为同学作兼职老师,面对面交流。最后,设计单位可以和学生合作承办工作室,在导师的协助下,使学生尝试各种实际的项目。

  第三,教育要引导。首先是从儿童的教育抓起。我国的义务教育仍然停留在语文、数学的学习,对于艺术方面的教育完全成为可有可无的附庸物,即便有了美术课,往往重于形式方面和技巧方面的培养,而忽略了审美的熏陶。所以要将中小学纯美术教学转变为美术与设计相结合的创造性的课程,从而达到艺术教育对象的普及化,同时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高度出发,发展艺术教育的多元化。

  其次要改革现行招生制度。我国现行的招生制度对于艺术类的文化成绩要求很低,这样就带来很多考生不是对专业十分热爱而报考的,而是因为文化课不好,不转学设计艺术就读不了大学的结果,而又有一批专业技能很出色的学生却由于文化课的束缚而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对于整个设计行业来说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所以,中国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需要改革。具体的措施是招生考试可由原先的技能选拔转向考核学生的全面素质上来。

  再次建立专科、本科、研究生三点结合教育体系 。我们必须调整设计教育体系,对专科、本科、研究生三点结合的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是要把专科、本科、研究生的档次分开,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培养,专科教育,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本科教育,在培养其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同时还要培养其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研究生教育则可以走理论研究化的路线。

  全球化是一种趋势,又可以作为国家的、行业的、群体的一种策略、一种工具,这种策略和工具既是经济的又是文化的。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的步伐,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立足本土,充分发挥政府、机构、学校、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定一条顺应时代发展、先进的、合理的育才之道。

  参考文献:

  [1]田颖拓.重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设计在线.2003(3).

  [2]李砚祖.设计的“民族化”与全球化视野.设计艺术.2006(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