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集体肖像画的时代转折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2721
陈丽艳

  摘要:《夜巡》是荷兰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伦勃朗的经典作品,并且是传统集体肖像画的重大转折点。本文旨在于通过对《夜巡》的鉴赏分析,体现伦勃朗独特绘画特点。在这幅作品中伦勃朗突破前人的绘画风格,大胆采用独特的构图方式和明暗技法;利用光、影的结合,体现画面的空间效果。

  关键词:伦勃朗 夜巡 传统集体肖像画 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J21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4-

  《夜巡》是荷兰现实主义大师伦勃朗.哈门斯.凡.兰(Rembrandt Harmensz.van Rijn,1606——1669)的一幅集体肖像画。美术史记载,这件作品是1642年,阿姆斯特丹城内的射击手连队全体成员出资向伦勃朗订购的一幅的集体画像。在这件作品中伦勃朗一改前人的集体肖像画模式,一方面注重描绘真实的人物外表形象;另一方面又追求再现人的内心情感。以一种新颖的绘画形式展现给世人。

  这件作品描述的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城内射击手连队的18名成员,在接受到战斗任务后,手拿武器紧急集合,斗志昂扬,准备战斗的情景 ,画面中展现出一种紧张忙碌的气氛。在《夜巡》中,伦勃朗以写实的绘画手法将人物描绘的活灵活现;同时又利用了明暗的绘画技法,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融合,来歌颂这个射击手连队成员保卫国家、英勇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伦勃朗的笔下的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声。在构图、色调、情感表现上与另外一位荷兰肖像画家哈尔斯有很大的差别。

  例如,在哈尔斯《救济院老妇人》的作品中,他也应用写实的技法把画中的人物表现的非常成功,整幅画面以朦胧的黑色调为主,色彩变化微妙,脸部神情逼真,但在她们的神情中似乎缺少了内在情感的流露。除此以外,他采用的构图形式单调,缺少新意;将五位老妇人均匀的分布在画面上,没有前后主次、虚实变化,只是片面追求画面人物外在形象的真实 ,而不注重内心世界情感的变化。

  然而在伦勃朗的《夜巡》中,突破了传统集体肖像画模式,将所有人物安排在一个倒三角的构图中,人物主次分明、虚实相间,光线对比强烈,画面极具空间感;有着极其严谨的先后和大小区别,使画面展现出一种紧张的感觉和氛围,让欣赏者感觉到似乎处在一个真实的人物空间之中。在画面中伦勃朗将阿姆斯特丹城内射击手连队的队长和他左边穿淡黄色衣服的男子安排在画面最前面的中心位置;射击手连队的队长伸着左手,严肃得看着前方,他左边穿淡黄色衣服的男子低垂着头倾听着什么,二人好像正在商议这次任务的部署情况,即将准备发号使令。强烈的光线照射在他们身上,使得他们神情更加坚定;其他成员被安排在暗色调的中景和后景里,挥舞旗帜、手持长枪,紧张待命的气氛脱颖而出。

  在画《夜巡》这幅作品之前,射击手连队的成员就都看过伦勃朗的绘画作品——《杜普教授的解剖课》,认为让伦勃朗来完成这幅肖像画,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而画出的结果却让有些人颇为不满。在画中伦勃朗采用明暗法将几个有身份的人画到画面的暗部,相反把身份低微的普通射击手突出在画面中心;并且每个人的角度不同,有的人是正面,有的人是侧面,致使一些订货人要求他对画面进行修改,但遭到了伦勃朗的拒绝。在此事件的影响,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少有人向伦勃朗订制作品。

  伦勃朗曾说:“纵使意大利艺术富有更多的美,假如你的表现力不能使自然再现,在你那里是不必要的”。他所谓的“再现自然”当然不是什么“自然主义”的模拟,而是经过画家选择提炼与典型化的处理。并且往往从内容到形式都赋予它浪漫性和戏剧性的效果,这就形成他在艺术表现上的创造性成果。《夜巡》通过戏剧性的光线突出主体,强调了内容的典型性和主题思想性;同时他以一种深沉活泼的笔触,深入刻画对象的内心世界。在这幅作品中,伦勃朗打破传统集体肖像画的构图模式,体现出大师独辟蹊径的艺术胆识,以及善于调度全景式人物群像的构图、造型、光影和色彩的本领。

  《夜巡》这幅作品的整个画面色调都比较暗,暗色调占据的空间较大;但能体现出强烈的明暗色调的对比。这件作品画家原本描绘的是白天的场景,因为后人在画面面上涂上了大量的亮光油,使画面颜色变成棕黄色;再加一个多世纪的外界的侵蚀和污染,导致画面失去了本来的色彩,而使画面变得昏暗 ,被误认为是夜景;后来经过多次细心的修复,到20世纪40年代才得以使这件作品恢复了本来的面目。据说,1911年曾有一失业者由于自己生活无着而向名画泄愤,持刀奔向《夜巡》,厚厚一层上光油使画未被刺破。在《夜巡》中伦勃朗通过明暗色调的处理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再现出人的内心感受;并且注重对画面光、影的处理,使光和影交织造成一种神秘的朦胧感、诱惑力,更加引人入胜。在《夜巡》的画面中明暗反差较大,有的人用强光得以体现,有的人则被安排在画面的光影中,起到一个陪衬作用。

  在17世纪20年代,他多用蓝和黄,暗绿和橄榄绿的冷色调和灰色调的背景来表现光影和画面内容。在《夜巡》中伦勃朗以其独特的表现技法使整个画面场景更生动、更具喜剧性、更激动人心。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利用明暗技法表现三度空间,卡拉瓦乔和其他一些画家创造出惊人的立体效果;而伦勃朗的这些前辈们只把形象表现为立体的,但缺少空间感。伦勃朗把卡拉瓦乔的明暗对比法推到了更高的境界,在《夜巡》中他利用明暗技法,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空间效果,精妙的光线处理带来色调的微妙变化,使色彩更加丰富。

  《夜巡》是一幅写实主义作品,是传统集体肖像画的一个新的转折点,是一幅具有革新性的绘画;它摆脱了以往传统集体肖像画那种呆板的构图、神情和姿态;而是以一个事件或情节将众多的人物串联起来,使整个画面充满动感的活力。作为荷兰现实主义巨匠的伦勃朗,把传统的荷兰集体肖像绘画改变为耀眼的光线、色彩和动态,使传统集体肖像画的要求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更复杂的连接的整体。伦勃朗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普通的场面画得生动逼真,鼓声,人声,欢叫声犹在耳际;强调构图的动感,让看画者直接感受到此种效果,似乎这群人正向前涌来。伦勃朗处理光线别致是从美学的要求而不是严格地合乎逻辑。在他眼里画面的光线在一切特定的细节上是真实的,但不见得全局都真实。他调整、处理光线,只不过为了创造气氛,梦一般的喜剧性的气氛。在画面的神秘光感的照射下的人物,引起人们对画面情景的无限遐思。伦勃朗独特的构图形式,微妙的色彩和光线处理,创作出了一件不朽的艺术绘画作品。对于看惯了老一套模式的商人,对《夜巡》别出心裁的绘画模式难以接受,他们要求伦勃朗改变这种构图方式,但伦勃朗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于是订主们拒绝付款,同时遭到艺术上的诋毁。同年他的爱妻莎士基亚去世,使他断绝了与上层社会的来往,从此很少有人再向他订购作品,失去了生活来源,伦勃朗进入到坎坷的后半生。但是,“一切遭遇和磨难从未动摇伦勃朗对自己道路的正确性所具有的信心,倒可以说这些遭遇和磨难对于他的艺术生产了良好的影响,他在亲近朋友和知音者的窄圈子里巍然独存,不求迎合别人的胃口,得以全副精神地尽瘁于真理的追求”。

  伦勃朗是一位多产的现实主义画家,在六百多幅绘画作品中有四百多幅是肖像画,多为宗教题材或宗教人物,所画人物生动传神、独具特色,再现其人物形象特征。《夜巡》是他最有代表性的集体人物肖像作品,这幅作品打破前人的传统集体肖像画的风格,以写实手法把人物刻画逼真的同时,又努力寻求打破平衡的和谐效果,是集体肖像画的重大转折点。伦勃朗这位现实主义大师,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相接合,在他笔下的人物都来源于现实,来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形象;他不但描绘出所画人物外在形象,同时强调要抓住人物的内心情感。可见,在伦勃朗的肖像画中不仅表现出人物的真实形象,而且似乎可以聆听到他们内心的声音。

  [1]乐易著.你应该读懂的100幅世界.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董锋、周文杰著.开彩世界.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

  [3]何振志著.艺术——迷人的领域.上海: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

  [4]董锋、周文杰著.开彩世界.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