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在自我想象中狂奔向爱情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180
宋学勤

  摘要:孙周试图在梦想和现实的对比基础上表达自己对电影美学语言的探索和对爱情以及人的精神出路上的讨论,但这些都是在电影语言的自我想像和导演自己的自我想像上完成的。这种自我想像丰富了孙周的电影语言系统,有其先锋探索色彩,但同时陷入导演自己内心诉说的边缘和自恋的精神角落。

  关键词:电影 周渔的火车 爱情 自我想像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4-

  北村说,孙周拍出了他想要的那种狂乱。和小说(小说原名叫《周渔的喊叫》)相比,电影把主要角色定在了陈清,周渔和张强三个人身上,乍一看上去似乎是个通俗版的三角恋。除了重在电影表现语言的探索外,孙周更注重对爱情以及由爱情为代表的人的精神追求的探讨,同时对当下现实拷问。从某种程度上说,爱情就是一场自我想像。因此,孙周抓住了爱情的主旨。孙周曾说过:“雾里看花,爱到最深的时候会是那样的一种状态”。

  主角的自我想像。浪漫是爱情是影片的主题,是影片刻意塑造的视听语言表达出来的效果,而周渔为代表的女人则是对爱情的诠释。这种诠释是在她的奔跑中完成的,奔跑在这里隐喻女性的成长,火车是温床,同时火车拉着主角出入梦想和现实,经历一道道坎,在现实中挣扎,在想像的爱情中抵达自己对美,对爱情的追求,也抵达导演自己对爱情精神以及人类精神的探索。

  以诗歌做为爱情的开始,爱情的悲剧即在此埋下与现实冲突的隐患。然后导演用一系列唯美的意像,比如,呼啸的火车,在火车顶上闪动的太阳,爬满青藤是墙壁,雾蒙蒙的红土地绿植物,车窗外不断闪向后的树木,激烈的接吻和情爱动作,等等作为充斥全片的画面,再配以时而舒缓时而激烈(大多时候是舒缓的音乐在抒情)音乐和火车的铮鸣来配合主角内心的感受抒发。但这只是理想的爱情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一系列可亲但是发人思考的图景:两个人在床上吃方便面,蹩脚的图书馆,发黄的书籍,陈清那寒碜落伍的着装,张强在乡下给猪治病(伴以猪的尖叫声),一只手拿着钱从狭小的窗口伸进去买票,等等。但这些并没有使主角放弃对爱情的追求。在火车上本报的过程就是主角的自我想像过程,也是以周渔为代表的女性在爱情的执著路上成长的过程。内里是主角对爱的追求,实际爱情只是个载体,导演意在通过爱情对精神进行探索。

  诗歌的自我想像。诗歌是以上这些梦想和现实,诗歌与爱情的对比的精神关照,周渔在诗歌里找到了她逃避或远离现实的蜗居,也找到了她自我想像中的爱情。很多地方的声音想像和画面想像都是由诗歌带出来,比如由诗句“仙湖/陶醉的青瓷/在我的手中/柔软得如同你的皮肤/它溢出了我的世界/由你完全充满/完全充满”是陈清对周渔爱情的赞美,最后带着周渔满世界地去寻找她的爱情想像,画面上有充满雾气云南红土地绿植物的场景,有重庆高楼大厦下湿漉漉的褐色台阶。诗歌本是文学语言,她描绘的意象只有转化为视听语言才能和电影结合,所以,诗歌的想像带出了画面的唯美想像。同时,陈清朗诵诗歌的声音本身又充当了音乐的作用,使得音画结合,增强了视听表达和震撼力。和电影《像鸡毛一样飞》相比,《周》剧对诗歌的态度是诗意和美化,不像《像》剧那样调侃嘲讽。相同的是它们都借诗歌对现实关照,渴望找到情感发泄和精神探索的出口。这就为本片的自我想像增加或找到主题升华的突破口,最深终入到对爱情精神层面的讨论上。

  浪漫的自我想像。剧里的一系列爱情场面都是主角的自我想像,也是导演刻意的美学追求。许多人看电影尤其是学院派的观影法,先看到的不是故事,不是主题,而是美学。孙周的创作也是概念先行,先对故事设置了爱情归宿再来看爱情的走向。这使得他不得不营造许多堆砌的浪漫意象.这是第五代导演根深蒂固的病痛。《疯狂的石头》里谢小盟有句台词:“要浪漫,先浪费啦”。当然这是新的一代人对物欲深陷其中的无聊但也不拒绝的调侃表达,和第五代关注文化关注精神出路的作风大相径庭。但浪漫的自我想像并没有真正让主角走向自己的爱情,只是沉浸其中的自我狂欢。从投资上看也增加了费用。

  导演的自我想像。孙周试图用这一系列对比强烈的意象让人对真正的爱情进行思索,进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精神状况做思考。对比现实的浮华,这种思考是主角的自我想像,也是导演的自恋。主角在这样的自我想像中借着“火车”奔向了他们的爱情,和尘世撞个满怀,爱情变得稀薄,成了奢侈的个人享受。和《花样年华》相比,二者同样流露出导演自己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独自言语的自恋癖好。不同的是,《花》剧在精神的探讨上最后没有出路也不想引起别人的思索,最终走向颓废和自我忍耐,而《周》剧意在在一开始就为爱情定了个宿命的悲剧套索,是个倒叙的过程,最后的结局只是对前面的解释。如果说《花》剧是张爱玲似的恋物癖,那么《周》剧是回归乡土自然的精神自恋。

  在孙周看来,一部电影拍完了就完了,自己享受的是那个自恋,自我想像的艺术和思考的过程,与其他无关。精神家园在物欲社会的奔塌,引起了许多知识分子对当下的关注、批评。与小说相比,电影的精神探索较弱,但从视听表达语言来看,孙周在自我想像中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自我想像是个性化叙事与表达最佳方式,是对大题材大场面的突破,这种情况的出现和文学上的个性化写作异曲同工。

  参考文献:

  [1]北村.《周渔的火车》序言.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年版.

  [2]陈志菲.《周渔的火车》暧昧的浪漫与苦情的胜利.电影评介.2006(7).

  [3]焦雄屏.映像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