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誉为“十年磨一剑”的《兄弟》是余华创作转向后的又一力作,但这部小说却被认为是余华在消费文化和市场文化中迷失了先锋精神的标志,本文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探求其先锋性迷失的表现及其原因。
关键词:余华先锋性迷失
中图分类号:1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005-01
被誉为“十年磨一剑”的《兄弟》是余华创作转向后的又一力作。这部小说却被认为是余华在消费文化和市场文化中迷失了先锋精神的标志,与“先锋性”越来越远而通俗性越来越强,已基本丧失了叛逆性和颠覆性,已把先锋性自我消解到极限。
一、迷失的具体表现
(一)重复的细节描写和情节描写
余华曾经在以前的作品中把重复运用得非常精彩,而且具有音乐性。但在这部小说中出现的重复却显得索然无味起来。比如,多次出现的“嗡嗡响的电线杆”;再比如,李兰第一次遭受了丧夫之痛的时候。“她的眼睛让人觉得空荡荡的,里面什么都没有”——这里重复了他以前用过的描写。
如果说,一个作家对于人物的姿态、动作和声音的描写有些重复是难免的,那么在情节细节上的重复就难以原谅。他在《活着》和《在细雨中呼喊》中,重复运用一个老头马步蹲茅坑的细节,在《兄弟》中,他再一次让孙伟和李光头上演了一次《在细雨中呐喊》的细节;宋凡平招呼那些来抄家的红卫兵喝茶,也和许三观招呼来抄家的邻居喝茶一样。
(二)刻意地煽情
余华一向只崇尚“叙述”,用一种冷静的叙述说一些不正常的故事,再让情绪在叙说的过程中悄悄的侵入读者的阅读。然而,在《兄弟》里,却出现了刻意煽情的情节描写。
当然,《兄弟》比那些肥皂剧要高明,它不会追求声嘶力竭、欲罢不能,但它会不停的通过苏妈的嘴来交代“善有善报”、“好孩子,你也会有善报的”、“你们都会有善报的”。为了达到煽情的效果,余华刻意地制造离别,死亡和阴阳两界,比如在余华笔下首次出现的彻底完美的宋凡平,这个高大的男人在苦难面前微笑,制造宏大的爱和尊严,但是这个人太完美了,谁都知道,接下来他会干什么,一定是微笑着死去,余华在接下来疯狂的书写了宋凡平的被杀,这个正面直播的长镜头制造了巨大的情感失落,也掀起了读者的情感高潮,这样明显的煽情意图显而易见。
(三)荒诞人物和情节的出现
《兄弟》里出现了一些卡通脸谱式的人物。赵诗人和刘作家,还有骗子周游。这些人物是漫画式的、小品式的、FLASH式的,这样的人物刻画方式是余华以前的作品中没有出现过的,这使得余华的叙述充满了吸引力,那场“处美人大赛”的情节描写更是充满了粉红色的荒诞。
二、迷失的原因
(一)社会日益商业化
在商品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整个社会精神气质都发生了显著的变迁,保守主义、传统文化、商品意识日益深入人心,文学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冲击。文学市场化、文学产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文学被当作“商品”进行市场化运作,接受市场规律的支配,面对着消费文化和市场文化的冲击,知识分子的文化立场发生了深刻的分化。这也是一个作家,尤其是一个先锋小说作家在面对外界日益变换的商业市场和忠实自己的作品间做出的犬儒式的选择。
(二)过度迎合读者
卡通脸谱式人物的出现,是在取悦读者,似乎也让余华的叙述更流利、更欢畅、更顺应这个时代里习惯于夸张、戏噱的读者的期待。那场“处美人大赛”的狂欢也把读者的阅读期待推向高潮。“几年后的今天,我开始相信一个作家的不稳定性,比他任何尖锐的理论更为重要。一成不变的作家只会快速奔向坟墓,我们面对的是以各捉摸不定与喜新厌旧的时代,事实让我们看到一个严格遵循自己理论写作的作家是多么可怕,而作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在于经常的朝三暮四。为什么几年前我们热衷的话题,现在已经无人顾及。是时代在变?还是我们在变?这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却说明固定与封闭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显然这是余华为自己的变化寻找依据,但也表达了心中的焦虑,而余华对于读者趣味、阅读期待的琢磨远甚于在文学上的探索。
(三)过于追求叙述的自由化和创新
在《兄弟》的后记中,余华说“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我们曾经一致认为那是一种写作的理想境界,也是余华关于先锋文学探索的又一途径或者说是成果。但从《兄弟》看来,这样“理想境界”还待探讨。他试图写出两个人的命运和两个时代,试图对这个时代进行描述和批评,但他放纵的叙述状态只是完成了电视剧和FLASH也可以完成的东西。
语言从它产生那天起,就包孕了形式与意义两层内涵,瑞士解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说:“语言可以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我们不能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同样在语言里,我们不能使声音离开思想,也不能使思想离开声音。”小说“怎么写”和“写什么”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形式的创新必然要求和包含着内容的革新,如果只将着力点锁定在“怎么写”这个单项上,它使创作者在获得语言快感的同时也将付出文本意义丧失的沉重代价。
虽然余华说用这部小说“正面强攻我们的时代”,但显然他已经迷失在享乐时代的光影里,能期待的只能是他的下一次探索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