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民族元素在城市广场中的运用研究——以金城江铜鼓广场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9584
黄德勇 牟禹成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051)

一、引言

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边陲的河池市,东连柳州,南界南宁,西接百色市,北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座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民族文化在此繁荣生长。铜鼓广场坐落于河池市龙江四桥边上,以铜鼓雕塑为中心的标志性民族建筑,占地4506平方米,是一座以纪念、观赏、娱乐、文化交流为主的绿地广场。四周建筑小品环绕,草地花圃点缀,营造“绿树红花托铜鼓,壮乡铜鼓花丛中”的景象,寓意着新时代下壮乡的锦绣之美。

二、河池——铜鼓元素生长土壤

河池,一座充满历史文明的城市,素有“世界铜鼓之乡”的美称。铜鼓作为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文物之一,是历史长河中沉积下来的“活化石”,在河池这片丰沃的人文土地上得到良好传承和发展。河池市铜鼓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是少数民族庆典或祭祀专有的习俗乐器,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底蕴深远雄厚。

  据调查显示,全世界铜鼓现存有2400面,河池独占1458面,占世界铜鼓收藏量一半有余,而环江铜鼓更是拔得世界第一大铜鼓头筹。

  基于民族文化弘扬和民族团结的需要,以便更好的发扬和保护铜鼓文化脉络。河池市地委每年定期轮流举办铜鼓山歌艺术节,通过现代节目传递文化元素,将铜鼓元素融入时代色彩,极富民族风情。铜鼓山歌艺术节通过凝练加工,淳朴不失潮流,大方不失文雅,深受人们喜爱。同时,当地建立了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以划区域、划等级、划内容、划村落形式进行铜鼓文化遗产保护,在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下,为铜鼓元素繁衍和传承提供了有利的生长土壤。

三、民族元素——城市广场形象塑造的途径

民族元素具有民族特征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精神信仰的文化符号,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城市广场形象与民族元素密切相连,以塑造极具民族特色的广场文化,既满足人们娱乐活动的需要,又能将传统民族元素呈现在人们面前,进一步活跃了文化的根基。广场作为城市布局中极为重要的空间组成部分,是一座城市的象征,传达着地方的文化符号,彰显着城市的魅力与特色。

(一)广场载体——植入铜鼓元素

城市广场是由边界围栏、草地花圃、基面、建筑小品和主体标志物组成的空间结构。为满足人们日常娱乐、放松、活动、交友等需求而建立的公共场所,有特定的主体思想,将主题思想通过广场主体建筑进行表达,直观通透。金城江铜鼓广场主体建筑融合河池市传统民族色彩和历史风貌的文化符号,通过铜鼓元素向人们展示城市的文化魅力。设计师通过对当地铜鼓文化的精华提取,采用传统的双鼓面形式刻画雕像,以传统壮族花纹雕刻铸造鼓面,色彩金碧辉煌,耀眼夺目,塑造“锦绣镶边,铜人托鼓”的奋发形象。整体布局以广场中心建筑物为主体,植入铜鼓元素,将铜鼓元素充分融入广场主体,突出广场主题。其造型宏大,雄壮有力,寓意着壮乡的锦绣华丽,繁荣不朽。河池市铜鼓符号遍地可见,依托铜鼓元素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展示了这城市的历史魅力,传播了城市传统文化的内涵,塑造文化古城形象。

(二)广场主体多样化元素设计——突出重点符号

城市广场已成为当代城市魅力与形象展示的平台,是商业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互动场所。作为开放性、交流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的结构空间,不能拘泥于单调的文化符号构建。单一城市广场文化符号缺乏美学结构,而且元素和样式极为单调,容易造成审美疲劳。龙江四桥铜鼓广场融入了多种传统元素,如壮锦花纹元素,芦笙元素,壮服元素、铜鼓元素等构成广场主体,元素间衔接有序,层次分明,浑然一体。其中铜鼓体型最为硕大,色彩金黄,立于柱顶之上,犹如初升的朝阳让人勃发奋进,充分体现了铜鼓的庄重威严,既展现了当代城市的发展的活力,又体现了城市浓厚的文化底蕴,塑造了具有民族色彩的城市文化广场。

(三)文化重组——直扬主题

城市广场通常有特定的主体思想,而广场主体景观当担起传递主题思想的媒介。主体景观融合地域文化传统、延续历史文明、尊重文脉相承有重要意义。河池市是当地民族文化繁衍的重要地域,共有八个世居民族,各民族间的交流频繁,文化习俗各具特色。金城江铜鼓广场通过传统景观符号和地形的组合排序,为城市增添多元化美感。如花式的弧形栏杆镶嵌铜钱状建筑小品、柱身描绘锦绣图纹、石椅四面对立而设,花圃草地两边环绕,基面以对称图形分布,铜鼓直上而立,雄伟大气,全景布局立体,主题明显耀目。通过民族元素的整合,将主题具体的融入艺术景观,塑造本土特色广场文化,体现地域性元素在城市广场的价值。铜鼓广场通过多元文化景观重组,形成新的景观体系,创造全新的视觉体验。铜鼓广场以地域性文化元素拓展呈现,符合中华民族文化习惯和审美心理,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

四、民族元素在城市广场中的运用原则

城市广场的构成是以广场建筑景观为主,为人们休闲娱乐、交流活动提供地域空间。在建筑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保护和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交叉平衡点的把握,已成为设计者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设计布局需要谋求与地形地貌相匹配,确保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合理性。既可以满足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要求,又能满足人们对现代社会发展审美的标准。

(一)借代与隐喻相结合

“借代”在城市广场设计中常用手法,将地域文化特色符号加以提炼,挖掘内在价值,通过民族元素符号形式应用于建筑设计中。

  “隐喻”常用于园林设计工程中,将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像”或“形”折射到建筑体上,赋予特殊的意义和思想感情。

  金城江铜鼓广场整体布局上,设计师将“借代”和“隐喻”结合加工处理应用于广场景观设计中,凸显了河池市铜鼓元素的长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主体建筑的铜鼓雕像以舞动的壮族铜人像为底座,民族乐器芦笙为装饰,壮锦纹饰镶边,绿树红花作基面点缀,灵动自然。寓意着河池人民勤劳上进、歌舞通达、淳朴自然的特点。将壮乡的人文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铜鼓广场整体景观设计兼具了文化传播和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夸张烘托

“夸张”手法是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常用的表达形式,将地域文化元素通过夸张手法表现出来,彰显视觉的震撼力和感染力,突出景观特点。

  金城江铜鼓广场主体建筑雕像挺拔高大,色彩金黄艳丽,造型夸张大气,有俯视壮乡大地之势。运用夸张表现手法,通过铜鼓体型尺度、色彩搭配、体量对比等形式设计,凸显铜鼓元素在主体造型的特点,充分表达铜鼓主题的艺术性和传染性,引起人们对铜鼓广场的注目,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烘托城市广场景观的内涵与情感,将壮乡传统人文情怀展露无遗。

(三)直接移植

各民族在长期的演变和沉淀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脉络,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传承与创新在城市广场主题设计中具有更直观的表达,为民族元素的保护和发展中注入新的传承方式。金城江铜鼓广场成为河池市重要的地标建筑物。设计师将壮族丰富的铜鼓文化从过去的“口传”、“艺传”移植到城市广场文化层面,赋予文化载体,切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人们对铜鼓文化的认识,激发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亲切感,进一步保证城市的传统文化脉络的延续性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城市广场元素在多角度、多层面、多领域中引导市民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广场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既优化了城市自然面貌,又丰富了人们文娱生活需求,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

五、结语

民族元素在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的运用,已成为城市形象与魅力展现的主要媒介,是将“传统”与“现代”融合最为简单、直接的体现方式。不但有效整合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审美的需要,而且充分展现了城市的人文底蕴与历史底蕴,不断促进民族元素多元化传承。民族元素城市广场设计必须要体现出地域特征和地域性符号,有效防止城市广场在建设中出现“趋同化”模式。

  城市广场符号作为一座城市独有的文化标志,设计时要合理融入传统民族元素,提高城市的亲和感与认同感。城市广场建筑载体的植入要有创造性和活化性,结合具体城市现状勾勒属于当地的文化图腾,挖掘传统民族元素闪光点,运用合理的设计手法,塑造特色型城市形象,为打造民族特色城市广场建设与民族文化传承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