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工学院 教育与现代艺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一、引言
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出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对职业能力的应用有更高要求。单纯的钢琴弹奏课程,无法满足这一职业能力要求。这凸显了现有的《幼儿歌曲弹唱与伴奏》教材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间存在着不协调、配合不紧密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编写一本新的、贴合教学需求的《幼儿歌曲弹唱与伴奏》教材显得重要且必要。分析《幼儿歌曲弹唱与伴奏》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教材的改进方向,在选曲、伴奏编配、弹奏、演唱四个方面着手,建设完善出优秀实用的教材。二、《幼儿歌曲弹唱与伴奏》课程的现状分析
(一)课程现状分析
实现在学校所学课程与岗位的“零衔接”,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以往传统式的《幼儿歌曲弹唱与伴奏》课程的开设中,教师往往沿用音乐院校中钢琴专业教授的方式,并未切实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现状。培养学生具备钢琴弹奏能力时,采用集中训练钢琴弹奏技能的方式,学生往往弹唱分离,二者的学习和训练并不同步。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钢琴即兴伴奏时,由于课程中涉及到的伴奏编配内容较少,通常编配伴奏的能力较弱,只能弹奏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曲目,新曲目的编配伴奏能力不足,也就是学生并不具备独立编配伴奏的能力。最后,学生基础的钢琴研究技巧和基本技能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弹奏姿势不够正确,连音、跳音、琶音等演奏的基本技能掌握不熟练,演奏时的表现力不足等。
以上课程现状存在的原因之一可以归结为教材过于陈旧。音乐和钢琴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作用突出,能够对幼儿的情商、想象力、感受力等都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幼儿歌曲弹唱与伴奏能力培养十分重要。这急迫地要求从业者对现有《幼儿歌曲弹唱与伴奏》教材进行更新和完善。
(二)学生素质的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并非艺术生,在开展本专业的学习之前,往往并未接触过音乐或钢琴相关的知识。因此,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分析曲式调性能力不足,左手伴奏编配时无法选择最佳的和弦与伴奏织体。然而即兴伴奏的过程中,和弦的选择影响到曲目弹唱的协调性和准确性,伴奏织体影响到曲目的韵味色彩。此外,学生艺术素养差异较大,包括节奏感、嗓音条件、手指长度等在内的先天条件不一;在学习积极主动性方面也有区别;更有一些学生在灵活性、协调性等方面客观上弱于其他学生。
以上两点现状使得学生已有的音乐素质无法满足提高弹唱能力的实际需求,更无法满足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三)教材现状分析
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方法对现有的教材影响较大,这种影响体现在教材中的课程设计、曲目选择、理论和实践编排等方方面面中。教材的课程设计创新不足,教材中的大多数曲目较为陈旧,无法引起学生对弹唱和练习的兴趣。教材中所指导的练习方式较为机械和枯燥,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对《幼儿歌曲弹唱与伴奏》课程教材相关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之后,发现目前大多数院校中使用的教材实际上无法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的需要,其中将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主体的弹唱与伴奏的研究内容比较少。尤其是在曲目的选择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曲目量较小、曲目选择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情、曲目选择不科学,不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等。
三、教材建设的意义
(一)为幼儿音乐教育提供培养人才
音乐教育对幼儿教育具有突出作用。对音乐的教育功能自古以来皆有论述,无论是《记》还是大作家雨果都对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做出了论述,指出音乐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更具渗透力,也与人的精神和情感密不可分。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在幼儿音乐活动的应用中体现出了对幼儿早期教育的极突出的作用。它能够表现出丰富多样的情感和故事,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首先,对幼儿本身的智商情商发育可以起到积极的建设作用,在合唱等音乐活动过程中也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其次,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进行音乐的培养和熏陶是有益于幼儿一生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能够培养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为其进行其他艺术学习建立基础。
而幼儿教师作为提供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人员,其对曲目的选择、伴奏的编配、钢琴的演奏、曲目的分析和理解、演唱能力和示范能力等,都是幼儿音乐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些技能的培养、学习和提升都包含在《幼儿歌曲弹唱与伴奏》课程教学内容之中。所以此课程的教材选取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教师的人才培养水平。
(二)适应市场需求和教学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前提的,培养的毕业生要适应市场的需要,也就是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我们了解到如果我们继续沿用过去的儿歌教材已经无法满足新大纲的要求和幼儿园的教学需要。学前教育专业急需贴合实际工作需要、符合学前教育学生学情的教材。所以我们专业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现状对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途径、教材等方面做出客观科学的改进。在教学与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思想,更新落后的教学观念,编制实用性高、时效性强的讲义,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四、教材建设的方案
(一)教材建设的目的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弹唱与伴奏》课程的教材建设与改革,符合学前教育专业打好音乐专业技能课基础的目标,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教材的编制,旨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弹唱能力,从而提高就业时的竞争力。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双重特性,将专业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体现了职业性和师范性的平衡,培养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基本职业技能和终身发展能力的学前教育人才。(二)教材建设的理念
新型教材的制定主要遵从的设计理念基于“以就业为导向”,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教材建设的第一要义。根据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工作需要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质进行编写。在编制教材时,所选用的曲目要考量其实用性。以往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从往届毕业生口中接收反馈,面试时招聘单位会要求应聘者将幼儿园教材中的儿歌现场弹唱。因此在编制《幼儿歌曲弹唱与伴奏》课程的教材时,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将会紧密结合幼儿园视角实际教学运用的需要。重点表现在教材曲目的选择上,弹唱部分的曲目完全取自于现行各类幼儿园音乐教材和常用歌曲,接轨时代潮流,力求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此来加强本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性,提高学生弹唱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三)教材建设的内容
1.曲目选择方面对于教材中的曲目选择,首先,要尊重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题材方面,主选充满童趣、阳光自信、朗朗上口的曲目。考虑到学前儿童所具备的认知结构,以及尚未完整发育的声带状况,所选的曲目还应具备篇幅短小、旋律感强、结构工整、节奏语言化、歌词便于记忆和理解等特点。
其次,要选择实效性强,分类符合幼儿园实际音乐教学活动的曲目。教材务必要遵守“必需、够用”的原则,突出以实际应用为根本的特色。
2.伴奏编配方面
教材的伴奏编配内容设计上,应当突出教学的启发性、实践性、针对性。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帮助学生养成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针对大部分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特点,设计时应当先安排章节讲解为儿歌编配伴奏的基本和声知识,并对其后的每一讲伴奏音型的讲解分为四大部分:伴奏音型的特征与和弦连接、钢琴练习曲、弹唱曲目、编配曲目。并为每首待编配的曲目配写思想内容分析和演唱提示。
3.弹唱方面
《幼儿歌曲弹唱与伴奏》课程中的“弹唱”,可以分为弹奏和演唱两个部分。两个部分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学生要在掌握良好的钢琴弹奏技巧的基础上,熟练进行歌曲演唱,再将二者结合,最终完成弹唱。
在钢琴弹奏基本技能方面,为了解决学生弹奏姿势不正确、基本技能不精等问题,在进行教材编制时,要在第一课指出正确的弹奏方式。通过列举错误的范例,有效矫正学生弹奏姿势、手型等问题,避免手掌塌陷、折指、翘指等问题。针对学生弹奏效率不高的现象,应当在教材课后增加背谱任务和提前设计指法的训练,将二者作为日常作业纳入平时成绩中。
在基本掌握钢琴弹奏技能后,应当尽早地将弹唱配合训练开展起来。在能够掌握简单的曲目弹奏后,就应开始对弹唱进行训练。教材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每一课时中的曲目“弹”和“唱”分开练习至熟练后,结合发声训练,将弹唱训练从易到难逐步推进。在课时顺序的编制上,也应遵注重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安排。
五、结语
《幼儿歌曲弹唱与伴奏》的教材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的课程资源。同时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教辅工具,是度量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因素。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日后不断更新、完善教材,力求使教材精益求精,做到适用于学生学习、有益于学生工作和就业,最终经受得起时间和实际教学过程的检验,创造出符合实际教学情况和市场人才需求的教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