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20277
王诗倩

  (延边大学,吉林 延边 133000)

一、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体态律动教学可以使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相比于其他阶段的教育,小学阶段则更需要一个比较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这对于音乐教学来讲是更为重要的。旧的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还可能会导致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失去兴趣,这就需要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体态律动教学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讲,在课堂上做游戏是最能吸引他们的,将体态律动和游戏结合在一起,用不同的身体韵律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感受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内涵,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唤起他们对于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可以使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生动有趣。把学生真正作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参与进来,来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体态律动教学能够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体态律动教学,将教学中的一些难点,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直观的展现出来。

  第一,节奏是由多种音值组成的。

  在音值的教学中,单一的进行读拍、数拍会使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体会不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教师则可以应用体态律动教学让学生通过身体的韵律来表现音值。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音乐。在音乐教学中,音值的掌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来引导学生做一些关于表现时值长短的动作,比如可以用拍桌子、拍手等来表达短的时值,用手来表现花朵开放的样子,来体现长的时值。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长短音值的不同。

  第二,音乐表现中除了音值之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是速度,它与人的情感密切相关,速度的变化往往更能带动一个人情绪的发展。

  尤其是在身体动作上,更能给人以心理的波动,当速度慢的时候,人的心理往往是平和的、舒缓的;当速度变快的时候,往往是激动的、兴奋的。因此,将体态律动与音乐的速度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是一种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当身体动作跟随音乐速度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便能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当学生在反复练习以后,他们便能更加全面的掌握不同速度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将速度这一概念牢牢地印在脑海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到这一点,还要将速度与其它音乐要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第三,对于小学生来讲,要让他们掌握音高音准也是一个重难点。

  因为相比较于其他的知识点,这个更为枯燥一些,掌握音与音之间的联系是学好音高音准的关键,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用身体位置的高低来感受,这种办法是行之有效的。将身体姿态的高低与音的高低联系起来最能让学生理解体会,在反复的联系中掌握音高音位,在游戏的同时可以加入各种节奏的练习。这样减少了听音的难度,不仅加固了对音高的认识,还进行了节奏练习,一举两得。

二、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一)体态律动教学在课堂导入中的运用

将动作、情感、音乐融合在一起是体态律动教学所要求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鉴赏力,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将体态律动这一教学方法切实的运用进来,并且充分地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使学生的情感以及思维跟随音乐的变化而变化,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对音乐学习的喜爱之情。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对于上好一节课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节音乐课堂的好坏甚至可以取决于课堂导入的精彩与否。生动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想要积极探索音乐的想法。教师可以将体态律动教学充分地融入到课堂导入中去,让学生用身体来感受音乐,激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

  教学案例:《彝家娃娃真幸福》,这是一首彝族儿歌,我们可以通过歌词的描写感受到彝家娃娃幸福的生活。乐曲中:“XX XXXX|XX X|XX XXXX|XX X|”这种欢快活泼的节奏与之前学习过的《哇哈哈》很相似,因此这节课的课前导入可以用《哇哈哈》来导入,将体态律动教学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哇哈哈》,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来做节奏韵律。因为之前学过这首乐曲,他们比较熟悉,所以更容易接受这种韵律。随着《哇哈哈》的律动,为上好这节课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等学生们回顾完这个节奏型以后,可以把《彝家娃娃真幸福》的主要节奏画到黑板上,学生在看到这个节奏型时,就不会再感到陌生。从而顺利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很好地掌握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堂学习中也可以多做一些节奏律动的游戏,加深印象。

(二)体态律动教学在节奏练习中的运用

上文有探讨节奏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一般快一点的节奏都表示热烈欢快,慢一点的节奏都表示抒情或者是庄重。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教育机智将体态律动与节奏的训练结合在一起,简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学习由希腊儿歌改编的《唱唱拍拍》时,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区分成为了学习的重点,歌曲重复四次“X X|X X|XXXX|X X|”的节奏型,这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走路”和“跑步”的动作,教师先做示范,当听到四分音符时作出“走路”的动作,当听到八分音符时,跑动起来。随后让学生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复播放音乐,将音乐与体态律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欢乐的游戏氛围中熟练的区分和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教师还应运用体态律动进行音乐作品的编创,在上述基础上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各自的区域进行体态律动,将音乐加速或者减速让学生感受不同状态下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特点,更为直观地展现在眼前。也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动作,跟随音乐进行律动并上台展示。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体态律动教学在歌曲学习中的运用

歌曲的学习是小学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以语言讲授为主,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想象力,而且还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将体态律动充分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样不断的锻炼中,使他们对音乐课堂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感受快乐的同时还能学到知识。

  教学案例:在《大鹿》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通过聆听《大鹿》这首歌曲,自己进行动作的编排,创作。教师更要引导学生,打开思维自由想象,从一些简单的动作入手。例如:教师可以将这首歌曲编成一个故事,让学生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有猎人、大鹿和小兔子。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给学生们描述具体的情景,当小兔子被猎人追赶时,猎人的状态以及小兔子的状态。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努力烘托氛围,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场景的存在,从而更好的运用身体律动来表现角色的状态。在规定情景的前提下,给学生设定问题,比如大鹿会怎样救小兔子,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的引导,一边聆听第一段音乐,一边带领学生模仿大鹿行走的姿态,一拍一步,当到了小兔子时,则应该加快步伐来表现八分音符,通过练习,学生则可以比较深刻的掌握八分音符,此时应留给学生一些空间在此基础上发挥,请一些有创意的同学上讲台给大家表演,以激发大家的创造力,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不可忽视,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探索,使它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这需要教师长期不断的探索,在实践中寻找经验,坚持创新,使体态律动在教学中运用得当,得到恰到好处的效果,并通过这一教育理念,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音乐,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理解力,通过音乐能够感悟到更多的价值和道理,使学生全面发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