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舞蹈专业课程教学中,形体训练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学习人员学习舞蹈的基础,同时还是独立存在的一种训练方式。基于此,以舞蹈艺术形体训练为核心,先阐述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的意义,然后分析舞蹈艺术形体训练存在的误区,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落实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的主要途径,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舞蹈艺术;形体训练;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0-0071-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042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除了追求物质生活以外,也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提高了重视。比如:大多数家长为了想让自家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就会给孩子报了很多班,甚至还会让孩子,选择一门艺术类的专业,进行培养孩子的情操,而在专业选择中,舞蹈选择比例大于其他专业。众所周知,舞蹈主要借用肢体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其情感,甚至还能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宣泄自己情绪。但要练好舞蹈,需要具备扎实的形体基本功。由此可见,形体训练在学习舞蹈中的重要性。基于此,针对舞蹈艺术形体训练,展开以下分析。
一、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的意义
针对舞蹈生而言,针对学习人员展开形体训练,其发挥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协调能力。不论参加到哪一项运动、活动中,学生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1]。因此,在舞蹈艺术形体训练中,只有让学生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学生自身的身体协调能力,进而加强各个动作之间的连贯性,促使自身的艺术表演更具优美和协调;
第二,有助于激发学生本身潜在体能。在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追求舞蹈形體的审美方式,消除学生在训练中产生的疲劳感,进而协调学生每一项身体技能,帮助学生实现心理结构品质和身体结构品质的双重构建,最终有效发挥学生的潜在体能;
第三,有助于推动学生实现自我突破。形体训练一般都具备较强的高度,只有通过高强度和反复的形体训练,才能起到强化学生体型、舞蹈姿态等素质,进而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更好的体现学生体力和能力,最终推动学生实现自我突破;
第四,有助于帮助学生塑造优美体型。跳舞能帮助学习人员提高自身气质,而且适当、认真的按照要求练一些基本功,可以重新塑造身体的线条[2]。
因此,参与到舞蹈艺术形体训练中,不仅能提高学习人员的审美和气质,还能让学习人员形体线条更加修长,进而塑造出优美的体型。
二、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的误区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等变化,当前的审美观应该既有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也有现代观念的冲击,最主要的是应该突出个性美,但总的来讲,现代人的审美观是倾向和崇尚清新、简洁、自然等。而且根据目前大多数女生的审美观而言,认为匀称的曲线和健康的肌肤,以及高洁的气质,才是女性美的体现。但要拥有这种美并体现出来,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形体训练方式[3]。但是根据目前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的实际情况可看出,很多女生在追求形体美的过程中,易步入以下几个误区:
第一,大多数女生为了拥有和保持身材的苗条,选用极端的方式不吃早餐,或用水果替代吃饭等方式,维持自己的身材。这样一来,不仅会对自身造成严重伤害,还会对舞蹈学习造成影响;
第二,大多数女生还会通过寻找偏方的方式,进行拟定自己的食谱,虽然运用此种方式能有效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取,但也会因为固定食谱的长时间食用,促使自身缺少很多的营养成分;
第三,认为摄入大量高纤维食品就可以,但此种方式虽然能提高营养的摄取量,但所使用的精麦包,其中的高纤维都会在精加工的过程中丧失,最终致使其也缺少一定的全面营养;
第四,无法认清烦躁和饥饿的感觉。现如今有很多女生会因为心情烦躁,引发肠胃不适,从而产生饥饿的感觉,以致于学生疯狂进食,导致身体不瘦反胖;
第五,不喜欢吃排骨、肉制品等食物,是一直处于这种状况,只会引发人身体骨质疏松问题的出现,甚至还有部分学生以营养品替代天然的食物,认为营养品能有效避免自己出现肥胖,但恰恰相反,因营养品成分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加大了学生胖起来的趋势[4]。
三、舞蹈艺术形体训练应具备的要素
针对参加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的人员来说,训练者的基本要求和训练目标,需要以心理素质和体质体能综合能力为主。基于此,针对舞蹈艺术形体训练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展开深入分析。
第一,针对心理素质而言,指的是训练者能在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的过程中,集中自己注意力,确保每一个动作都能流畅的完成。因此,这就需要针对训练者加大动作练习力度,尤其是在舞蹈艺术形体训练期间,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提高训练者的整体水平,进而消除训练者在训练期间产生的负面情绪;
第二,针对体质体能综合能力而言,指的是在舞蹈艺术形体训练中,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制体能综合能力,只有具备这两种素质,才能有效进行舞蹈学习和形体塑造,进而发挥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的目的;
第三,针对形体训练和美育结合而言,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提高自身审美修养,并借助审美帮助学生发挥自身体力,进而降低学生疲劳感。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强行开展形体训练,只有健康、合理的进行形体训练,才能与美相联系[5]。
四、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的主要途径
根据相关结果表明,人的形体有很大程度取决于遗传,但是长期进行形体训练,不仅能对人体的肌肉骨骼产生影响,还会让学生接受艺术和美的熏陶,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气质,促使其形体更加健美。
基于舞蹈艺术形体训练存在的误区为依据,对落实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的主要途径,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其内容包含:因材施教、营造良好环境、加强自我监督等。将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组织开展科学有效的舞蹈艺术形体训练。
(一)实现“因材施教”
相比较以往单一化的形体训练,已經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对形体训练的需求,而且世界上本就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那么这就需要教师能根据自身对学生的了解,实现“因材施教,取长补短”。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尊重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6]。如:在刚刚参加形体训练时,其基础一样所以起点一样,但最后的训练结果却是千差万别,产生这一现象的因素,就是学生的舞蹈意识和身体素质都不相同。所以,教师应当在对学生展开形体训练时,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特点,根据学生训练效果的不同,开展针对性的训练课程,以此来提高训练效果。
(二)营造良好训练环境
一般情况下,刚刚开始学习舞蹈的学生,都会对舞蹈充满热情和新鲜感,并且参与到任何一项训练中,都有满满的动力,这对于初始阶段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运用此方式提高学生对形体训练的兴趣。但经过长时间接触,学生最初的热情难免会被磨灭。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训练环境,借助营造训练环境的方式,让学生在舒适、愉悦的氛围中训练,进而提高舞蹈艺术形体训练效果和质量。比如:教师可以把舞蹈艺术形体训练场地,设置在人工湖附近、公园里、操场中等,然后运用游戏或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接受和参与形体训练。这样一来,不仅能满足学生训练的需求,让学生参与其中,同时还能提高舞蹈艺术形体训练效率和效果,帮助学生塑造体形[7]。
(三)运用“非语言”训练
一般情况下,形体训练主要划分两种形式,分别是语言训练和非语言训练,但在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非语言的方法,对学生展开形体训练。比如:针对现代舞蹈形体训练而言,此过程比较偏向于实践训练,若是教师在教学中强调使用语言训练,不仅无法吸引学生兴趣,还会让学生无法直观的了解和接触,舞蹈的魅力所在。这时就需要教师使用非语言训练方式,起到辅助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通过示范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形体训练,并加深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进而熟悉掌握每一个舞蹈动作,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由此可见,科学运用“非语言”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形体训练的效果,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体型。
(四)加强自我监督力度
针对学习人员而言,只有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在舞蹈艺术形体训练中取得优异成果,而且自我控制能力还是保证舞蹈艺术形体训练效果和质量的关键。基于此,这就需要教师能在日常训练中,针对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以此来保证舞蹈艺术形体训练效果。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创设科学、合理的作息计划、训练计划等,并做好计划执行情况的记录,从而实现自我监督和提高自身控制能力的目标。长时间使用这种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意志力,提高学生的自控水平,同时还能保证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的质量,进而确保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的顺利开展[8]。
五、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形体训练作为舞蹈教学体系中的关键,只有通过形体训练,才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学生对舞蹈内容的掌握。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能在掌握舞蹈艺术形体训练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因材施教、营造良好环境、加强自我监督等有效途径,保证形体训练设计具有专业化和科学化,进而为学生日后学习舞蹈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艳.高职艺术院校形体舞蹈教学思考[J].青春岁月,2018,(35):265.
[2]俸雨.高校舞蹈形体训练教学对学生艺术修养及形体塑造的作用分析[J].现代交际,2019,(8):136-137.
[3]周洪箭.舞蹈艺术表现中形体动律美的重要性分析[J].牡丹,2018,(15):67-68.
[4]王金玉.生态学基础下舞蹈艺术技艺表现的主要特点[J].绿色中国A版,2019,(11):50-53.
[5]范海燕.舞蹈运动饮食塑形研究——评《运动膳食与营养》[J].中国酿造,2020,39(3):后插9.
[6]郭瑶翰.舞蹈训练及舞蹈表演分析[J].大众文艺,2020,(13):114-115.
[7]何华.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20,(20):147-149,152.
[8]张惟.试论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教学方法与运用[J].艺术评鉴,2020,(9):130-13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