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类高校西洋管弦专业近几十年发展迅速,专业教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如何根据专业实际培养具有中国新时代特色的管弦乐专业人才,创新改革出全新的演奏和教学方式,便成了需要研究和改革的一个重点。教学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并将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全方面人才,培养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管弦专业人才。
关键词:管弦专业;中国化;特色培养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0-0073-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043
西洋管弦乐专业起源于欧洲,近几十年在中国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西洋管弦乐器。如何教育和培养新时代的管弦乐人才是当前管弦乐教学应该探索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多元化的西洋管弦专业人才。我们如何根据专业实际培养具有中国新时代特色的管弦乐专业人才,让管弦专业教学不再一味地遵循国外的演奏和教学方式,便成了需要研究和改革的一个重点问题。
进行管弦专业中国化特色培养教学研究,打造中国作品创作、演奏和教学的平台,可以培养一批专业水准过硬的中国管弦乐独奏及室内乐的演奏及教学人才。从而能够弘扬中国音乐文化,为西洋管弦乐的中国化、民族化发展以及培养新时代特色管弦专业人才摸索出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实践体系。
一、现状分析
在目前西洋管弦乐实际的专业课教学中,学习和练习的作品基本还是以国外的作品为主,教学方式和内容相对单一,中国化的特色内容需要增加。在实际的专业教学和学习中,中国作品运用较少,学生在学习和演奏一些中国作品时也缺乏一些理论的支撑,难以理解一些中国作品的内涵,同时在实际的演奏中对于中国作品的把握度不好,演奏技能相对较弱。
当前国际上管弦专业的高端比赛很多,近年来我国也有许多优秀的演奏家获奖,但在比赛中参赛的作品基本上以外国作品居多。因此我们需要培养一批优质的专业人才,既能够展现我们的音乐教学成果,又能够传播和弘扬中国作品和文化。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实力的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西方管弦艺术与我国音乐文化相互交融,我们需要演奏者去构思技巧,抒发情怀。音乐是表达情感,传递文化的重要桥梁,因此我们要通过教学培养培养出一批对祖国热爱,基于对音乐的执着,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演奏中国作品的西洋管弦专业人才。
西洋管弦专业的教学有它自身的特点和个性,管弦专业的学生思维活跃,思想开阔,接受事物的能力较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下,将我们的特色文化运用到西洋管弦乐教学中去,可以更加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特色,开辟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管弦教育教学之路,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出新时代的特色管弦专业人才。
二、教学模式和制度体系的改革创新
西洋管弦专业中国化特色培养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首先从教师本身而言,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认知,不断学习、探索,如何因材施教,如何通过独特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去引导学生,培养多元化的音乐人才。
教师在实际的专业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演奏中国作品,通过课堂上中国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可以驾驭演奏的作品形式更加丰富,从而培养新时代中国专业管弦乐人才。教师也要多收集、整理、创作优秀的中国作品,并且各专业编订中国作品教材,鼓励教师自行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将精心选用和创作的中国音乐作品运用到实际的管弦乐专业教学中。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不仅能教学、能演奏,还能创作,既提升了专业整体的教学水平,也提升了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让教师团队整体的质量得以提升,为教学打下基础。
从管弦各专业教师及学生的全员切入,以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专业人才为出发点,各专业编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将中国作品融入到教学中,在教学大纲中规定和要求各专业学生每学期必须要完成一定量中国作品的演奏和学习,并在期末考试中增加相应的检测环节,让中国作品的演奏与学习成为常态化。
全方位制定一套新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机制,逐步提升教学和学习的创新性、高阶性。如何去判断教学的好坏,如何去衡量教学的水准,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学质量来权衡。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教学以及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围绕培养新时代专业人才,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强化专业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监控。重视专业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保持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并使之成为常态化。不断推动管弦专业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持续提高。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专业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具有我们时代特色的全面型管弦专业人才。因此,学生对于教学的观点和看法也特别重要,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多收集学生对于教学和教师的意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听取学生的意见,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不断改进管弦专业教学。
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专家、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教师一起研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的管弦乐专业人才,并将研讨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加强日常的教学监管,可以通过举办师生研讨会、生评教等活动收集分析情况,并将收集到的问题采取措施解决。使课堂专业教学、日常教学管理、教学资源保障等方面能够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依托,激发教师创新教学的热情,共同努力提高管弦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如果单纯的让学生演奏中国作品,即使能夠完成作品的演奏,可能也只是徒有其表,无论是从对作品的理解上还是从演奏内涵上始终都会有所欠缺。音乐是文化和精神的载体,学生们由于个人生活经历、文化素质、欣赏水平、艺术修养的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都不一样。因此,学生在学习和演奏过程中如果缺乏一些知识和理论的支撑,那么对于一些中国作品的创造背景、内涵以及真正要表达的内容情感的理解就会欠缺,在实际的演奏中就无法更好地对作品进行诠释,也不能够更好地应用和提升演奏技能。在实际的专业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由浅入深,真正让学生在整个演奏和学习的过程中对音乐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和感悟,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内涵,运用自己的演奏技能和知识理论,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音乐作品欣赏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种培养出自己独有的思想和创造力。通过思政教育进专业课堂,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从而促进演奏和学习。
其次,通过思政教育进课堂,一方面老师可以在专业演奏方面更全面地引导培养学生,另一方面,还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在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观念。从思想上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通过中国作品的演奏学习,可以弥补学生偏向于擅长演奏外国作品而不善于演奏中国作品的短板。使学生通过对中国作品的演奏和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培养多元化能力,提高综合素养,提升社会竞争力。
通过在西洋管弦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更多的演奏优秀中国作品,可以更好地弘扬爱国主旋律,展示中国当代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通过西洋乐器特有的音色将中国的民族作品别具一格的展示出来,也能让大众了解到中国文化是可以通过任何途徑和手段来传播和展示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使中国特色主旋律深入人心,产生共鸣。指导学生从教学、演奏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在教学和演奏方面,充分展示中国音乐在西洋管弦乐演奏中运用的可行性,扩充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专业演奏技巧,推动西洋管弦专业中国化、民族化的发展。
四、实践与教学相结合
对于学习西洋管弦乐器专业的学生而言,在课堂上的学习虽然重要,但是将日常专业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实践教学是管弦专业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之余,要多为学生创造艺术实践的平台。可以定期举办中国作品专场音乐会,演出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室内乐、独奏、甚至乐队合奏。通过这种演出平台,学生可以将所学在舞台上展现出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从多方面提升了学生的演奏技能。而且学生可以通过艺术实践来查找自身的不足,加以改正,从而促进了自身的学习。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前接触社会,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为自己将来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以及踏入社会打下基础。同时也能够通过如高雅艺术进校园、高雅艺术进社区等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向社会普及音乐,同时也让学生接受到了在不同场合的演奏锻炼,展现了自我的价值,从而更加坚定学生们演奏和学习的信心,激发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在管弦专业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专业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监督和引导。社会实践不同于课堂学习,也不同于正常的舞台演奏,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专业老师可以在社会实践中结合实际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更好地将课程所讲的内容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学有所用。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去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也不断得到提升和拓展。这对于学生思想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毕业后就业时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和适应力。管弦专业的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提升,获得更多方面素质的培养。专业技能与思想品德以及服务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步提升,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全方面人才,培养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管弦专业人才。
五、结语
通过对于西洋管弦专业中国化特色教学培养模式的探索,希望能够更好的普及中国文化、普及优秀的中国音乐作品,坚定文化自信。要证明无论是任何乐器,我们都可以发挥出属于我们的特点。也希望在音乐类院校管弦专业的实际教学当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演奏中国作品,将思政教育贯穿专业教学中,通过课堂上教学中国作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新时代中国专业管弦乐人才。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