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业是安徽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产业,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较大,但从长远看,“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讲好中国故事,宣传好锦绣安徽,是外语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为切入点,简要探讨了部分安徽旅游业所使用的典型词汇的俄语译法,为提升旅游业汉译俄水平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安徽旅游;三维转换;俄语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0-0044-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029
进入2020年以来,全球旅游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行业面临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恢复经济,促进就业,平衡外汇,缩小区域差距等方面依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继续推进和“锦绣安徽迎客天下”外交部安徽全球推介活动的开展,安徽省与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合作交流必将在得到恢复和进一步深入。作为旅游大省,推进安徽文化对外传播愈发显得迫切。
一、安徽旅游资源简介及俄译的现状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取安庆、徽州各一字得名,又因辖区有皖山而简称为“皖”。安徽既拥有徽文化、中原文化等地域特征,又拥有黄山、九华山等闻名世界的自然风光,5A级景区众多,是中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受益于两国关系的升温,中俄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有统计表明,近年来俄罗斯赴华旅游人数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公民出境游主要旅游目的地。与这一快速增长数据相反的是,涉外旅游专业人才,特别是翻译人才的能力增长缓慢,旅游业的俄译水平也未达到应有的保障。
二、中俄文化的主要差异
俄罗斯位于亚欧交界之处,其民族文化高度崇尚逻辑思维。恶劣的气候和历史上的刀兵之争,使得俄罗斯文化中的天人二分思想极为典型。地理位置又决定了其多民族共同生活的特征,在坚守主体民族文化的同时,又兼收并蓄其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中华文化历经近五千年,不断充实壮大而未有中断,其主体来源于儒释道三种思想共同构建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中国人崇尚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在评价国家、社会和人的时候崇尚感性主义与写意化的审美。
长期以来,由于包括安徽在内的全国多数地区与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部分旅游词汇的汉俄翻译极易造成误解和曲解。
三、“三维转换”的翻译思路
“三维转换”是生态翻译学所研究的重要概念。生态翻译学是由胡庚申为代表的翻译家提出的翻译理论,它有效结合了生态学和翻译学两种学科的理论。主要包括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翻译角度主要关注两种语言形式上的正确转换;文化维翻译角度主要关注两种语言文化背后的内涵转换;交际维翻译角度主要关注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交际意图的转换。“三维”转换的目的是最终实现原文和译文在语言、文化和交际生态中和谐完美。
翻译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针对旅游翻译的研究也方兴未艾。特别是近几年,外语界既有学者从语言学、语用学、符号学以及心理学等角度对旅游翻译展开研究,也有运用实证的方法探索旅游景观中译外的等效问题;但纵观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语种上来看,多集中于中英翻译;从地域上来观察,视角多面向全国范围,缺乏专门针对中俄旅游词汇的翻译研究,对安徽这一特定地理位置的关注更为少见。本研究旨在从生态翻译学三个维度视角,重新阐释安徽旅游文化中的常用标志性符号词汇,帮助俄语国家游客更好地理解安徽。
四、安徽旅游词汇俄译生态翻译的策略
旅游是一个高度个性化、体验化的休闲娱乐活动,不同的外语导游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语言对旅游者进行引导。本研究不涉及段落篇章等个性化的语言素材的翻译,主要就具有固定特征的带有明显安徽具象化的旅游词汇俄译进行探讨。
(一)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
俄语是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的东支语言,属于典型的屈折语,依靠复杂的变化来展现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在中国人看来其修饰限定成分多,构词复杂,单词短语长繁。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语言,单字可以独立成词,在口语表达中更加简练。部分词语直接进行俄语转换,会令交际对方无法准确判断汉语真正所指。
例如,安徽省的音译,理论上应为Аньхуй,但其直译后在俄语中属于不雅词汇,令人无法开口。因此应根据俄语的发音特点,将其变译为Аньхой,才能既符合俄语发音的要求,又能最大限度避免地区形象受损。此外,众所周知安徽是个产茶大省,全国十大名茶中安徽占据多席,且主要生产绿茶。来到安徽的游客经常被推荐喝茶,或者是购买茶叶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太平猴魁就曾经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總统普京。因此,在安徽“喝茶”一词对应的往往就是“喝绿茶”。如果直接俄译,茶往往被译为“чай”。而这一俄语单词在俄罗斯是对所有茶类的总称,特别是在其国内销量巨大的红茶。可见,两国语言的差异会直接对旅游者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带来巨大的障碍。因此,采用语言维的准确转换,我们应该将其译为“зелёныйчай”,精切地将其颜色进行表述,使得俄语使用者明白这一安徽主要旅游产品的真正含义和属性。
(二)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
两个民族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崇尚理性或感性的思维方式,对同一事物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这虽然无关对错,但非常容易导致对同一词汇可能出现不同的文化理解和阐述。要求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始终牢记两国文化差异,具备起码的跨文化知识,在文化层面上做到原文和译文的平衡。例如,在安徽省芜湖市旅游的游客,经常会被介绍一种叫做“芜湖铁画”的安徽工艺品。这是一种由金属铁做成的带有浓郁中国风格的画作。熟悉安徽文化的人非常容易理解这一词汇。但在俄国人的理性思维中,会认为画卷的内容是“铁”,而非用铁作画。因此这一工艺品必须译为“画卷(由铁打造)”才更加符合其文化特征。另外,在安徽著名旅游古城寿县,有一种特色旅游食品“大救驾”,本是当地人用面粉、油脂、糖料制作而成的糕点。相传其曾经被行军打仗中的宋太祖赵匡胤品尝过,赞不绝口,体力倍增而连打胜仗。在其登基做了帝王之后,仍对其念念不忘,认为当年这种食品救驾有功。熟悉中国历史和安徽文化的人提起这一糕点,都能明白大救驾的含义。而对于对中国历史和安徽文化不了解的俄罗斯游客,难以仅从音译的声音或意译的糕点,来体会出这种食品包含的悠久历史和寓意。因此应将其表述为“救王有功的小蛋糕”更为生动有趣,这既是对这一食品使用功能的直接阐述,也是对安徽文化的有力宣传。
(三)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
这一转换要求在翻译过程中牢记原文输出的交际目的,在译文中始终应关注是否真正与受众达成了意义和思想的交际,这是翻译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安徽是个戏曲大省,两百多年前的徽班进京成就了今天的国粹京剧。当今,在本地也流传着黄梅戏、泗州戏等地方戏曲,已经被打造成旅游者了解安徽特色地方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戏曲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专业术语,虽然容易理解也容易翻译为俄语,但未必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例如,戏曲中有“唱念做打”,打斗经常在俄语中被译为“конфу”(功夫),俄罗斯观众对中国功夫片非常熟悉,一般认为功夫就是真刀真枪进行打斗。而观看戏曲时看到的打斗几乎是程式化的舞蹈表演而非实际武打,甚至产生对功夫一词在交际中实际含义的怀疑,从而无法真正理解这一术语。众所周知,戏曲的功夫和武打,并非是真正的搏击技艺,而是演员们利用武術的动作,通过大量的练习,形成的一系列程式化的表演,更趋近于舞蹈或形体艺术的含义。为真正使双方达到交际上的顺通与无异,将其翻译为“艺术”更为贴切。
五、结语
翻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无论再精美的文笔,再完美的方法,都不可能真正完全消除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但有意识地去深入探究中俄两国在语言、文化、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使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去最大限度地消除隔阂与误解,避免低级的错误和本可避免的曲解,有助于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宣传好安徽旅游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为合肥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7QN71。
参考文献:
[1]韩瑞珍“.三维转换”指导下的旅游网站英译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1).
[2]黄冬群.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福建省旅游网站英译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20(02).
[3]李圣.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J].国际公关,2020(05).
[4]王玉,张树德.旅游文化外宣文本的生态翻译——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J].海外英语,2020(10).
[5]魏静.浅谈文化认同对中俄边境旅游产业的影响作用[A].哈尔滨商业大学五国十三校《东北亚学术论坛》文集编委会,2018(6).
[6]赵欣“.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创建中俄跨境旅游合作区的瓶颈与问题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8).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