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甘州曲与甘州词浅议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下旬刊 热度: 18069
高炜

  摘 要:本文以甘州曲和甘州词的关系为切入点,探索从甘州曲到甘州词的演变,并研究甘州词的词体及词风,力求对甘州词有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甘州曲;甘州词;演变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076-01

  一、《甘州》大曲与燕乐

  古代的甘州,就是目前的甘肃省张掖市。根据《甘州府志·世纪·上》的记载,甘州是西魏末年改西凉州而来。从此,我国历史上便有了甘州这一地名。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甘州府废止,“甘州”之名断续存在了1357年,其后未再采用。直到2002年6月,才重设县级张掖市为甘州区。甘州在唐代属胡部,音乐丰富,蕴含异域色彩。

  甘州曲,主要是指唐《教坊记》中所载曲目《甘州子》和《甘州》大曲。《甘州》大曲是诗乐舞合一的多段体歌舞曲,由散序、中序(拍序或歌头)、入破(或舞遍)三部分组成。《新唐书·乐志》卷二十二记载,天宝年间的乐曲,大多以地名命名。既是唐代大曲命名的特点之一,也可知音乐的地区色彩。按王灼《碧鸡漫志》所说,唐代时,各州之地方歌曲献于朝堂,甘州曲与其它胡乐一起入唐,为西凉大曲。从地域和风格来说,甘州曲可归入燕乐。

  词,又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从命名即可以看出词是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辞。而这乐曲,主要是指燕乐。中国古代即有燕乐,但隋唐燕乐却是受西域音乐影响而形成的歌舞音乐。甘州曲属于胡乐,但也是燕乐,为词起源之一。

  二、《甘州》曲到甘州词的演变

  《甘州》大曲至宋时已趋于衰亡,当然,这与社会战乱、不同的时代需求有很大关系。唐大曲流失严重 ,至宋初仅剩二十多支仍有流传,而《宋史·乐志》中记载的大曲名目中已不见《甘州》之名。王灼也在《碧鸡漫志》中说:“后世就大曲制词者,类从简省,而管弦家又不肯从首至尾吹弹,甚者学不能尽。”①亦说明大曲之凋零。

  宋初的宫廷音乐大多“循旧曲制新曲”,演出多采用“曲破”或截取大曲中的部分,而非原有的完整大曲,以致造成“《甘州》世不见”的情况,说明《甘州》大曲到宋代时已经遗失。另一方面,宋代城市发展迅速,市民阶级兴起,新的音乐需求出现,而大曲过于复杂,并不利于传于民间。所以大曲被截取裁剪,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词的产生。《中国词曲史》中说:“究引、近、慢等之所得名,大率由大曲而起。”②比如北宋晏几道的《泛清波摘遍》即是截取《泛清波》大曲所作的词。摘遍现象的出现使得大曲进一步向词转化,并以片段形式填词留存。

  三、甘州词的词体与词风

  现存的甘州词按照字数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令词《甘州曲》,中调《甘州令》、《甘州遍》,长调《八声甘州》。

  (一)令词《甘州曲》

  《甘州曲》以五代时王衍所作的《甘州曲》最具代表性:

  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可惜许、沦落在风尘。

  此调属平韵格,六句五平韵。从词风来看,令词《甘州曲》属于婉约派,内容多是描写闺阁生活。

  (二)中调《甘州令》、《甘州遍》

  《甘州令》以柳永《甘州令》为代表,仄韵格词,双调,七十八字。词云:

  冻云深,淑气浅,寒欺绿野。……玉人歌,画楼酒,对此景、骤增高价。

  卖花巷陌,放灯台榭。……玉尘铺,桂华满,素光里、更堪游冶。

  《甘州遍》,双调,共六十三字。上片六句,下片八句,均为平韵。以《甘州遍·秋风紧》最为著名。词云:

  秋风紧,平破雁行低。……愁闻戍角与征辈。

  青山北,黑山西。……破蕃奚,凤凰诏下,步步跷丹梯。

  从以上两首词可以看出,中调《甘州令》、《甘州遍》既有委婉轻快之乐,也有豪放激壮之曲。

  (三)长调《八声甘州》

  词牌《八声甘州》,截取自《甘州》大曲。共八韵,故名八声,属慢词。以柳永词为正体,平韵格。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共有九句,九十七字,双调,四平韵。词云: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从柳永这首词可以看出,此调易于表达苍凉激壮之情。

  四、结语

  甘州曲虽已消亡,但其变体甘州词却大放异彩,成为中国词学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注释:

  ①王灼([宋).岳珍(校正).碧鸡漫志校正[M].成都:巴蜀书社,2000:74.

  ②王易.中国词曲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2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