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犟韧刚毅的五代“骡子”,激情演绎百年沧桑

时间:2011/11/15 作者: 伦哥 热度: 71059
  ——简评何顿的长篇小说《湖南骡子》
  
  湖南新锐作家何顿最近推出的长篇小说《湖南骡子》是一部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引人入胜的史诗性作品,该作品极富感情色彩极具人文情怀,把丰富的湘楚民俗资源与丰满感人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艺术的手段把这些很可贵的元素巧妙地嵌入在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中,让读者在阅读和欣赏该小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和教益,从而让我们直观而有形地感受到中国近代百年的历史风云与岁月沧桑。甫一问世就在很大范围内受到了文学界极高的评价,令广大读者惊叹不已。专家赞誉,何顿始终都比较擅长于城市坊巷文学作品的创作,这次《湖南骡子》的出版可以说是在他在保持了以往形成的写实风格基础上又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何顿的写作经历不算平坦。他一九七七年曾经和全国千千万万年轻人一样上山下乡当知青,并于一九七九年考入湖南师大美术系学习油画,一九八三年毕业以后分配到某中学当教师,后留职停薪搞起了装修。也许是因为艰难生活的磨砺使他迸发出了对文学创作的满腔热诚,从此他便苦苦地跋涉在文学这条荆棘密布的羊肠小道上。一九八九年,何顿在湖南大型文学杂志《芙蓉》上发表了中篇小说处女作《古镇》,他的创作热情因此得到激发,从那以后他几乎是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艰苦的文学创作活动中。多年的创作实践,先后有《我们像葵花》、《喜马拉雅山》、《抵抗者》、《我们像野兽》、《黑道》等一大批比较有影响的作品先后喷涌而出,成为我国新时期以写城市平民生活小说为主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还被译成外文,在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出版发行,成果颇丰。今年七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湖南骡子》,可以说是何顿近两年来精心创作的又一部佳作,该作品用形象的笔触和艺术创造,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青山街一户何姓家族五代人承前启后的人生经历与过往人文历史的真实写照,具体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史上可歌可泣的百年奋斗史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波澜壮阔的感人长卷。在本书中,作者还通过很多形象的描写还原并讴歌了被湘楚之地广为赞誉的犟韧、刚毅、果决的“骡子”精神。用文学的语言和典型人物的形象塑造展示了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生活画面和拼搏场景,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今天当我们在悉心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可以再一次重温那一个个对于我们来说早已经是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还能够从阅读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那些复杂多姿变幻莫测的诡异事件曾经带给中国的普通人家怎样的精神困惑和切身痛楚。
  
  长篇小说《湖南骡子》从20世纪初叶起笔,一直写到21世纪的来临,几乎是整整跨越了一百年。作品通过情节的铺排张弛有致地反映了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而其中的每一个事件都足以牵引中国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未来走向。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四一二惨案,长沙马日事变、9。18事件、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战胜利、全国解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等等等,我们在阅读《湖南骡子》时,十分欣喜地看到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在青山街何姓家族这五代人身上所烙下的历史印记,更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何家五代人在经历这些历史大变革时所面临的生死抉择。
  
  《湖南骡子》的描写和叙述平实而温馨。从何家山乡那闭塞的乡村走到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何家人,寻机渐渐地在青山街扎下了根,通过他们五代人前赴后继不屈饶的努力,何家在岁月的波涛中沉浮、飘荡、挣扎、觉醒,最后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他们倔强的家族发展轨迹所描画出的那一道张扬而向上的弧线可以说正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敢于在绝境中傲然崛起的缩影。
  
  我能够潜下心来阅读《湖南骡子》这部洋洋洒洒长达57万多字的长篇巨著实属偶然。该书出版后,有很多的报章对这部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我就是看到在上海《文学报》几乎是用了头版整版篇幅重点推出了何顿这位作家和这部作品后才开始关注并留意《湖南骡子》的。当我拿到这部作品的时候恰好是我今年最后一轮休年假的第一天,那几天是重庆难得的好天气,秋阳高照景色宜人。微风吹拂的夕照下有一些慵懒的我拿到《湖南骡子》后便信手翻来,书中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文风和湖南普通百姓多姿多彩的人生况味一下子就牢牢地吸引住我的眼球,使得我几乎是爱不释手地一气把它读完,掩卷之后便陷入长久的沉思。那以后的几天里,我的脑海始终都被这部作品所描写的那种平民倔强刚毅坚忍不拔的精神情操所阵阵萦绕,也被作者在作品中为我们所塑造的何湘汉等五代艺术人物的感人形象所深深吸引,当然也被该书中所描绘的那一个个悲壮故事所感染。与其说作者是在用平实的语言描写何家人百年来波诡云谲的历史命运,毋宁说作者是在用文学创作大写意的手法,通过描写这些普通人物群像披肝沥胆的殊死拼搏来为我们展示出中国现当代近百年来的历史奋进之路。
  
  当《湖南骡子》的书名一跳进你的眼球,你就会感到这本书的名字特别富有一种灵动的意味,我也是在读完作品后方才回味出作者把该书命名为“湖南骡子”的真实意图的,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别出心裁地把我国北方人多作为笑骂贬损他人的“骡子”赋予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并加以发扬光大。作者试图告诉我们,按照湘楚之地的理解,把原“骡子”中所包含的“杂种”之意已然尽弃,只取其力大耐劳,犟韧不屈,认死一条道、不撞南墙不回头之可贵的执着精神。我们在这里看到的“骡子”就成了一种夸张的美誉和示爱的昵称。作者在完成这部作品前后曾经不只一次地感叹:假如没有众多“湖南骡子”的殊死抗争,中国的现当代史肯定会是另外一种写法。我们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骡子”全新解读后的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是那样的可亲可感与鲜活可信,也能够有理由充分去感受这部小说给人们带来的悲苦和欢乐,血性与柔情。
  
  《湖南骡子》以极大的热诚为我们诠释了湖南大地上纯粹、古朴、执着、彪悍的民风,并为此调动了很多的写作手段。作者用风格独特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跨越世纪的感人故事,把长沙市青山街一户极其普通人家的悲欢离合与宏伟浩大的中国历史沿革、民族命运发展紧密相连,这样大气魄的架构就很有些耐人寻味了。何湘汉是一位敢于只身与猛虎搏斗并且最后杀死猛虎的铁骨铮铮的汉子,因为在何家山乡惹恼了山里作恶多端的土匪不得已与妻子杨桂花率领全家人逃到了长沙,并且渐渐地在青山街扎下根来;他的儿子何金山、何金江、何金林、何金石等人都以自己独特个性和不一样的追求分别扮演着当时不同的社会角色,尽管他们信仰不同性格各异,但是在国家面临灾难、民族面临凌辱的大义前,抵御外侮成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共同行动准则。在这样的历史关头,他们形成了很牢固的战斗集体,何金石最后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成为了光荣的烈士;第三代人的何胜武等一大批后生没有玷污先辈们的英雄形象,他们面对日寇疯狂的侵略毅然挺身而出,在异常惨烈的长沙保卫战中有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何胜武也因双腿被日军飞机炸残只能终身与轮椅为守;到了以何白玉、何陕北为代表的第四代,尽管岁月已经悄然远离战争,但是文革风云突变,住在青山街的何家也因为有着极为复杂的社会关系理所当然地会成为那个特殊时期狂热人群所关注的焦点,何家子孙无奈地祭出革命烈士何金石的名号作为挡箭牌,不仅免于遭贬还一度作为造反派的代表被结合到当权的革委会中,悲喜的闹剧不可避免地一再上演,闹剧的落幕必然只能是多多的无奈;何家的第五代人那就要幸运多了,得益于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和煦春风,何娟为代表的第五代人摒弃了自己的先辈们在历史沿革中积攒下来的功过是非,凭借着自己刻苦的努力,顺应时代的大潮开创了自己全新的生活环境。在作品中,从乡野里走到城市来的何家在代代传承中繁衍生长一路前行,虽然也经历了过往岁月风云的涤荡,饱受了生活坎坷的磨砺,然而杰出而优秀的子孙们却愈挫愈勇,用他们感召日月的行动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无比绚丽多彩的人间佳话。可以说,作者在对这五代人的形象塑造时是倾注了很多的心血的,字里行间把每一代人的性格特征与当时的客观环境和社会风尚对应得严丝合缝,让广大的读者阅读起来既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特殊气息,又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这一个个艺术形象的理解与认同。作者在创作中很好地把握了何家几代人之间那种完备的“骡子”共性,使何家五代人的精神品格和浪漫情怀既一脉相承又各有千秋,整个故事衔接得就像一条汩汩流淌的溪流,曲折蜿蜒一路延展,虽源远流长倒也自然流畅。
  
  《湖南骡子》的艺术结构非常的精美巧妙,故事的起始、发展、冲突、高潮、结尾波涌浪翻余音绕梁。能够把一个近百年的故事既讲得环环相扣又引人入胜,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具有非常高超的写作技能。作品以何湘汉—何金山—何胜武—何白玉—何娟等何家五代人的命运纠葛作为故事的经线,以杨桂花—李春—张桂花—秋燕—付琳等人对何家的倾力辅佐作为故事的纬线,而把李雁城,李雁军、李文华、李文军等其他众多人物形象处理成全篇故事转承起合的结点,这样一来就使整个故事显得纵横交错伸展自如完美而丰满了。一个跨越了百年的精彩故事从作者的笔下娓娓道来栩栩如生,在作者巧手运作下,作品浑然天成地把众多的历史事件与何家的家族发展脉络巧妙地融汇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的延展和铺排都波折不断,让我们读起来是那样的回肠荡气。写作上故事情节的虚构张扬而不失雅致,人物形象的塑造既个性鲜明又鲜活灵动,整部作品呼应得当衬托有序,这样的渲染就使故事显得相当地好看了。
  
  《湖南骡子》一书除了时间跨度漫长、故事场面宏大、情节感人肺腑、构思精致巧妙外,我觉得作者在细节的刻画和营造上也是下了很大一番功夫的。作品中那铺天盖地的感人细节至今都能够在我的脑海里反复游走挥之不去。何湘汉面对猛虎的疯狂叫嚣,毅然狂拼烂打仅仅夺回了老母亲的半身遗体;何金江因在红军时期受伤病困扰被迫剃度出家,当他回到阔别了46年后的家避难时那一瞬间的尴尬;何胜武在战场上双腿被炸飞,木然地看着自己的脚和脚上的胶鞋飞到自己眼前的那份不能自己的悲痛以及他绘画和湘绣时的默然情态;何秀梅因为突然遭遇轮奸使得性格变得乖张而不可理喻,最后悲惨离世;何家桃因为丈夫和公爹被打为右派,被迫在一个远离长沙的县城苦苦生活了20多年的凄然;郭正嗣因为多年的底层生活已经养成的看别人眼色行事的毛病,工作后每当他为人做好饭菜时都会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喝,并期许得到赞许的神情等等细节都让我读过之后很是唏嘘久久难忘。尤其让我感到震惊和欣喜的是,作者在作品中描写各位各位人物去世的情景就相当有特点,非常夸张地采用了意向和象征的手法,那虚实结合动静交叉的语言风格被作者把玩得得心应手,而且看上去既不雷同又很适合所描写对象的身份与身前个性特征。作者还多处采用了托梦和幻化的写作手法来过渡故事情节与刻画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活动,使我们阅读起来感觉意境很美很是畅快淋漓。大凡只要是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在阅读作者这样描写的细节时都能够准确地感觉到它们是那么的生动那么的鲜活,都会不由自主地沉入到故事中去。而作者在推敲这些细节时所呈现的写作手段一点也不故作和生涩,大量生动自然的细节也使阅读过这部作品的读者久久不能释怀。我们在《湖南骡子》中可以看到这样几可催人泪下的细节真可谓是数不胜数,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对作者的匠心独运感慨多多了。
  
  记得有评论家在评论何顿的城市平民文学创作成就时对他有过这样的评价:“在何顿的血脉中有高贵的文化的血液,但他在情感上又有浓厚的平民倾向。”对于这样的说法,比较谦逊的何顿对自己的创作追求则讲述得很通俗:“我追求平实。文学的魅力和张力在真实上。”从长篇小说《湖南骡子》所带给我们的艺术实践来看,何顿的这一番顿悟和思考依然有着及其畅达的表露和考校。从这部作品的文字表面来看,作者在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及其对细节的精细描写上都显得非常的直白晓畅,没有多少故弄玄虚的花头,但是你要是真的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地研读,就会猛然地发觉其实并不是那样。在作者那表面平实直白的语言意蕴下,隐隐地表现出来的却是作者在写作技巧上的细密针脚,他在叙述的穿插、场景的勾勒、细节的润色中均很有独到的讲究。往往在你不经意间,寥寥数语就已经完成了对自己心中已然成型的人物形象的勾勒和宏大事件的刻画。表面看上去漫不经心,实则是在不经意间就手段老辣地完成了自己的所设想的意图,我们觉得何顿俨然是进入到了一个成熟作者所应该达到的那样一种超凡境界。
  
  诚然,作为一部时间和史实的跨越度都非常大的长篇小说出现一些难以避免的瑕疵也是在所难免的。我个人认为作品在描写何湘汉中年和晚年生活时就显得比较单薄,而对何白玉、何秀梅怪异的情态显得着墨过多似有冲淡主题之嫌;作品的结尾也不如开篇那么紧凑显得比较平,设想如果把结尾放在何白玉救火生亡被评为烈士,何娟回国吊唁这一高潮细节处理成小说的结尾也许是不是会好一些;作品最后的那一段看似旁白的叙述感觉有点画蛇添脚,我觉得应该把更多的思索空间留给读者。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把大作《湖南骡子》看做是何顿这位很有成就的作家近年来在文学创作上又一个风光旖旎的高峰,也可以把这部长篇小说看作是作者对我国平民生活文学创作的代表作,更可以把它看成是描写家族历史和人文历史紧密结合的又一个范本。我们在阅读这部长篇小说时所能够感受到的作者在文学创作艺术造诣上的成就远远不是我这篇短文可以概述的,有的话题我们还可以在以后用专门的篇章来论述。
  
  感谢何顿的倾情奉献,使我在这个金风送爽的时节能够静静地醉心于《湖南骡子》的豪迈情操中获得无与伦比的快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