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思想出于时代——《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引起的反思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热度: 20603
庄皖寅

  (云南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昆明 650091)

  让·雅克·卢梭诞生于18世纪的法国,是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品《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曾在1749年荣获法国第戎科学院公布的有奖征文竞赛的金质奖章。这篇作品始终贯穿着“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在净化我们的风俗方面起到了作用”这一中心思想来进行讨论,并得出了“科学和艺术会造成许多坏事,也败坏了风俗和道德”这样一个会在当时的法国封建社会造成不小轰动的反叛结论,从此卢梭声名大噪。出名的同时也给卢梭带来了一场空前的论战,社会各界的文人学者纷纷对其提出质疑和批评。当然卢梭也在毫不怯懦地回应着这些质疑他的声音:“我自信我质疑的不是科学和艺术本身;而是要在有道德的人面前捍卫美德!”

  初看这篇文章,部分人可能会认为卢梭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人,他本就从事着文艺类型的工作,却又写出这样一篇质疑自己所从事领域的论文。可通篇读完之后,反而又会思考:每一种思想,并非总是凭空出现,它们总是伴随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而到来,卢梭在文中所批判的科学与艺术,是什么样的科学和艺术,它们与当今时代的科学和艺术又能等同吗?透过《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这本书中的最后一句话:“这个如此公开地与科学和艺术为敌的人也写了和出版了几个剧本呀。我承认,这个话是极其尖酸刻薄,够讽刺的,不过,它讽刺的不是我,而是我生活的这个世纪。”再来重新回看整篇文字,是否也可以逐渐理解卢梭了。

一、对虚空与浮华的批判

卢梭在撰写这篇《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的时候,正值工业革命前夕。工业革命时期,是封建社会往资本主义工业化过渡的阶段,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在这个阶段中,资本主义完成了从工厂手工业到机械大工业的过渡。这场重大的革命运动,影响了当时的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更是这场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纺纱机的改良及投入生产这一技术革命引起了手工劳动力向机器生产力的重大飞跃。

  工业革命肇始于英格兰,作为英格兰邻国的法兰西自然较早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前夕的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已经日益腐朽,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资产阶级的财富迅速超过了贵族阶级,成为了社会上最富有的群体,可法国陈旧的制度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农村,广大农民正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剥削和压迫,他们迫切要求改变现状,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这些前提条件,再加上其自身的特定的社会历史因素,使之后的法国爆发了大革命。

  而在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前夕,法国的科学和艺术又在经历着怎样的阶段呢?

  虽然18世纪的法国在科学和艺术上,都有着非常耀眼的成就。伽瓦罗提出《关于方程根式解的条件》、笛卡尔著作《光学论》、以及拉瓦锡出版《化学基础论》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都是带动科学进步的重要事件。文学上有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写实文学和启蒙文学,艺术上也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重要的流派和思潮相继出现。虽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可在卢梭看来,18世纪的科学和艺术仍然是需要警惕的。

  科学方面:18世纪上半叶的法国虽然有着诸多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但由于当时的法国社会依然被传统的教义、愚昧的信仰、迂腐的制度等包围,科学的发展也只是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中进行着。法国的科学并没有像邻国英国那样真正创造出了纺纱机、蒸汽机、交通运输工具、煤矿开采和钢铁冶炼等可以真正改变人民生活处境的机械设备,更像是贵族和资产阶级们坐在室内的空想,是空洞的科学,是只能停留在书本纸面上的理论,而不是能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的技术。正如卢梭在书中多次提到的,宁愿如历史中尚武的人物一样,放下纸笔,走出室外,去做一些真正实际的事情,这便是他所讽刺的当时的科学。因为其并没有改变当时法国民众艰难的生存环境,18世纪上半叶的法国中下层阶级依然以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居多,人们的劳动力也并没有得到解放。卢梭是同情这个阶层的人民的,由此可见,当时的法国并不缺乏科学理论,真正缺乏的是技术,缺乏的是机械设备的诞生和使用。有了机器,才能真正解放人的双手,实现新的生产方式,才可以真正地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艺术方面:18世纪上半叶的法国虽然有着众多的文学艺术思潮和流派的诞生,但可能是受当时统治阶层审美趣味的影响,当时的法国文艺作品大都弥漫着一种向纸醉金迷的奢华风格趋炎附势之感。文学上,依然是描绘上层阶级之间奢靡做派的贵族文学占主导地位,有大批的作家愿意花费大量精力去描写贵族们的享乐生活以及无关痛痒的男欢女爱。绘画上,以布歇、华托、弗拉戈纳尔为代表的“洛可可艺术”也逐渐成为主流,他们的画作中常以上流社会的贵族男女为描绘对象,半裸或全裸的画中人物常被勾勒得丰满且矫揉造作,用色异常金碧辉煌,再配以秀美的自然景色或精致的人文景观作为衬托,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享乐、奢华、爱欲交织的不良风气。这样的审美潮流不仅在文学和绘画上席卷开来,连建筑、服装、音乐都受到影响,越来越凸显奢侈的意味。虽然作家和艺术家们极尽所能地去描绘贵族男女游山玩水的享乐生活,但其实不难看出,在工业革命前夕法国艺术奢靡华丽的风格背后,实则早已暗藏着没落贵族们的挽歌。由此看来,卢梭在书中的担心不无道理,长期被这样类型的文学艺术作品侵染,人的心智会变得越来越麻木,长此以往会变得对社会的发展进程不闻不问,懒惰且渐渐失去抵抗。

  回首当时的科学和艺术现状,不禁让人反思,对于迫切希望解放人性的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卢梭来说,他所抵触的科学和艺术,也许正是这样一些无法唤醒真理、无法改变人民命运的华而不实的存在吧。

二、不同时代的“科学艺术”以及社会效用

虽然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通篇都在呼吁抵制科学和艺术,认为科学和艺术不仅在重塑国民的风俗与道德上没有任何帮助,甚至还会带来奢靡之风,让人变得浪费时间、闲逸与虚荣,起到相反的作用。但仍然需要反思的是,卢梭在文中所反对的科学和艺术,就是现今我们广义上理解的科学和艺术吗?

  卢梭时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分野较为明显,前者更多涉及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理论性的发现和探索,技术则是另外一个层面运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工具性的事项。因此科学在卢梭看来,只是没落贵族阶级在书斋中以彰显其阶级身份为目的的空虚研究,对于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革缺乏推动作用。艺术则是从属于贵族阶级,所谓上等社会和精英阶层趋向于浮华和奢靡的形式化表演,失去了其起源于生活、传播知识、敦化社会风俗的真实内容。

  当今时代:科学与技术合一,阶级之间的界限打破,科学和技术融合为“科技”,理论研究也为日常的生产生活服务,技术的革新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并成为人类科学发展的动力内核。科技的广泛运用,科学已经实现普世的知识信息传播,不再是属于某一特定阶层的特权。艺术同样走下贵族阶级的“神坛”,和大众文化消费时代深度结合,甚至成为大众日常生活审美的重要内容。随着大众文化兴起,艺术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念等,也并不如传统时代一样单一化,而更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质。一部分的当代艺术仍然要承担起敦化品德、扶正“三观”和意识形态导向的作用,但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当代艺术可以在多元文化格局中充分表达创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想世界。

  也许在启蒙运动先驱之一的卢梭看来,当时的科学艺术与当时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美德范式是相背离的,它们并没有发挥出实际的社会效用。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人民真正需要的是可以改善人们生存处境的设备与技术,和唤醒人们奋起反抗的描绘现实主义的文学,以及描绘社会惨烈现状的真正的艺术。卢梭的反叛观点犀利而前卫,直指当时法国王朝的腐朽制度,他对于科学艺术的观点符合当时的时代需要,他也正是以批判的方式实现了思想启蒙。

  也因此可以看出,同样是“科学艺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运用的环境和表达的含义,有历史发展一脉相承的内容,但也有着显著的转变。因此,“以史鉴今”是观察和研究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手段,但同时也要重视思想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的具体运用。

三、思想出于时代、时代造就思想

思想总是伴随着时代而来。毋庸置疑,卢梭的思想对18世纪时的法国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对于启蒙时代的反思是非常超前且深刻的。虽然乍看他的观点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却能久读之后发现其闪烁出的异样光芒。启蒙时代开启了人类思想的新世界,当人们摸索着蹒跚向前时,卢梭会为人们指出前方的路障,他迫切地希望人类在启蒙时代的探索进程中少走弯路。但他也应该明白,思想具有超前性的同时,也具有着相对应的局限性。

  当然人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对应的思想。如果强行把过去的思想套用到当今的时代,也是会让人觉得奇怪且别扭的。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中的论点“科学和艺术会造成许多坏事,也败坏了风俗和道德”在它诞生的18世纪法国,是可以对当时的民众产生正面的影响的。可当我们设想把此观点放到现在我们所处的21世纪这个时代的现状来思考时,不管是从学术上还是常理上讨论,都是极不合情的,甚至已经有点反人类的意味。

  因为现今这个世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早已和科学结合到了一起,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大家都在享受着科技为人类提供的便捷,人类更是在科学的发展和带领下踏入了新的文明时代。虽然诸多学者通过对“科学伦理学”的研究也曾无数次地告诫过人类,当世界上每多出现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人类就要为此付出一定的相应的代价,世人也相信如此。可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时代、这个环境,已然无法脱离科学了,人们可以做的,只是尽可能地减少对科学的依赖而已。

  而现今这个时代的艺术,早已不是18世纪上半叶一家独大的状态,21世纪的艺术更加多元,艺术能够发挥的社会效用不再是艺术家们所关心的,更多是去注重艺术家所要传达的观念。而现在的受众,也就是普通民众,也不再如过去那般容易受艺术内容的煽动和左右,他们接受过多种多样艺术类型的熏陶,他们清楚自己所能接受和喜欢的艺术形式,他们的判断和喜好甚至直接影响到了艺术家们的创作过程,如18世纪那时的统治阶级的审美品位影响整个艺术市场走向的案例早已不复存在。这个时代是一个思想开放包容的时代。

  我们尊重每一位伟人学者的思想,但也应当客观地来看待这些观点,它们也许会适用于它们诞生的那个时代,可若要放置到过去和未来的时代中,它们所产生的影响却有可能是与思考它们的人的本意背道而驰的。毕竟各个时代有对于科学和艺术的不同界定,不同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这些思想在当下有其价值,但更需要结合当下的时代状况来进行甄别和反思。

结语

阅读《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我们可以发现,卢梭正是以批判的形式,告诫了人们当时的科学艺术与当时社会发展所需之间的背离,完成了在当时对人民思想上的启蒙,从此也拉开了往后人们对于“到底何为科学艺术的真正社会效用”的反思。时至今日,该书的核心思想在当今时代科学艺术发展的进程中仍然可以时刻警醒着人们。而科学艺术的“实用价值”,即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如传播知识、教育作用、规范道德、敦化风俗等,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一直是讨论的焦点问题。但毕竟人类社会不断向现代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多种思想和观念、多种文化冲突博弈和融合创新的过程,相信科学艺术的社会效用问题也将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成为人们终生反思的关键问题。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