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竹编工艺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热度: 21622
吴昆

  (深圳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保理念一直是室内设计所关注的话题,在装饰美化空间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人更关注室内装饰材料的环保性以及材料本身的情感属性。竹编工艺无论是其材料属性还是工艺特色,与当代室内设计的设计原则都不谋而合。因此探析竹编工艺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不仅可以丰富和拓展室内设计的工艺与材料,还可以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竹编工艺及美学特征

(一)竹编工艺特征

竹编所采用的竹丝材料断面为矩形,对竹丝的厚薄粗细尺度上有严格的要求,常用“细如发丝、厚薄均匀、粗细一致”来形容竹编的尺寸,精细程度令人叫绝。不同地区也有工艺之分,形式多样,竹编工艺主要分为细丝和粗丝两种形式。

  1.细丝竹编工艺

  又称瓷胎竹编,以器具及装饰品为主。这种竹编工艺主要应用在花瓶、茶具、酒具、文具、装饰画等物件上。此类竹编工艺具有鲜明的特点,无论是在做工方面,还是在选材方面,都需要十分仔细和严谨,工艺特色突出。

  2.粗丝竹编工艺

  又称无瓷胎竹编,以生活日用及陈设品为主,主要应用在屏风、门帘、扇子、凉席、凉枕、箩、筐等方面。这种类型的竹编工艺制作顺序通常为切丝、刮纹、磨光和打细,所用到的竹种大多数为淡竹、水竹、毛竹等。

(二)竹编工艺美学特征

1.编织纹样

  竹编织的独特美学特征是由编织方式构成的。织造方法是通过经纱和纬纱交织,纵横交错编织形成的。普通的编织结构包括人字形编织、十字形编织、六边形编织、螺旋形编织、绞线编织等。同时,将提花、染色等工艺应用在竹编过程中,可使装饰图案形象化、多样化。根据竹子的粗、细、宽、窄,以不同密度进行编织所形成的点、线和表面的组成,反映出平衡、对比、连续、重复性原则。

  2.图案色泽

  在编织过程中,通过改变竹子的编织工艺和染色工艺而呈现出不同的图案。其造型和图案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等。竹编色彩有原色与着色工艺之分。着色的竹丝有黑、红、橙、蓝和紫等色彩,色彩与图案相互协调,形成图案丰富、色泽多变的竹编工艺。

二、竹编工艺应用在室内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满足室内设计中的使用功能原则

家具设计与选配是室内设计的重点环节,在选择具有“坐”的功能家具时,舒适、方便、美观是选择座椅类家具的重要标准。而竹编工艺在这方面的优势相对明显,竹编家具不但造型简洁,移动便捷,而且装饰性强;其次还要满足室内设计中“卧”的功能,显而易见,对于通常的室内设计,卧室是家居生活的重点区域,从使用功能的角度而言,对于床的舒适度要求极高。而竹编由于本身的透气性好、造型简洁,以及竹子的材料属性所具有的亲和力,可以使人得到极大程度的放松。

(二)满足室内设计的适应性原则

首先需要与当地民俗习惯相适应。良好的室内设计可以体现出当地的风俗,展现居住者的习惯、品好等,显示出使用者对材料的偏爱。我国的竹编工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人们对其已经有了深厚的情感,这也在潜移默化中与人们的风俗习惯产生共鸣。其次还要与地理环境相适应。由于竹编工艺大多是就地取材,对于地理环境的要求具有特殊性,在应用过程中要保证竹材的质量和工艺。

(三)满足室内设计的经济性原则

这种原则下,首先需要保证竹编的加工可以规模化生产。如果竹编工艺的生产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缺乏一套流畅的生产流程,而只能小规模地进行的话,则会限制竹编工艺的推广以及进一步发展。大规模生产竹编可以保证产业的利润和未来的发展,此外还要保证可循环利用。只有将应用于室内设计的竹编工艺进行循环再利用,才可以保证对周围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才可以形成“绿色发展”的模式。

三、竹编工艺与室内设计的融合路径

(一)图案的分解重构

这种方法要求人们在对工艺有一定的认识后,对编织纹样的总体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形成相应的“工艺记忆”,然后凭借“工艺记忆”进行创作应用,从而在固有图案、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创新。除此之外,竹编技术也常常应用在建筑的外立面上,例如利用竹子的柔韧性内在特征来打造颇具内涵的文化特色建筑。分解重构这一结合路径,可以使竹编工艺在应用时探索出很多种应用途径,同时还可以让传统技艺得到传承。

(二)特殊技艺的纹理再现

这种方法应用甚广,在当代室内设计中,既可以在墙体、天花板、地板等大面积建筑物上进行应用,也可以在灯饰、茶具、香具等小型陈设品中进行运用,并且最终表达出的竹编文化也是多元的、开放的、质朴而又不失精致的。竹编通过纹理再现的方法在建筑物表面上的应用,再加上竹材本身的特性,可以使最终的成果呈现出一种天然材料所独具的特殊美感,通过这种方法设计出的室内空间,具有贴实、环保、回归、淳朴等特点。另外,通过对竹编工艺这种传统技法的创新应用,即运用特殊纹理再现的方式,回归于现代化生活,不但可以展现当地的地域文化,还可以引发人们对传统造物“初心”和“意匠”的思考。

(三)对感知中的因子进行提取

由环境心理学可知,人们对一件事物的认知有两部分,即感觉和知觉,在一定的感觉的基础之上,才可以产生知觉,称为感知因子,而这种方法即是把感觉和知觉进行分开的一种应用途径。将这种方法用于竹编的肌理时,我们目之所及,映入眼中的的纹理即为竹编的视觉肌理,而无法用肉眼直接辨别,皮肤触摸感受到的质感即是触觉肌理。经过感觉因子提取之后,加上应用者的所学知识、个人经验、兴趣爱好,最终的知觉判断会产生一定的倾向性,将这种方法在室内设计中加以运用,可以让传统技艺通过室内设计来更好地体现价值、展示魅力。

四、竹编工艺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一)应用于室内设计中的照明空间

多功能竹灯。这种灯就其蕴含的意义而言既有对历史的重温和反思,同时也代表着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审视。在进行多功能竹灯的设计时,需要考虑竹编的功能性以及它在室内设计中的空间形态,再通过结合竹编的纹理,进而在使用功能多样性方面实现创新。这种利用竹编而制成的灯具,一方面在室内设计中有着不错的使用价值,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在市场的普及和推广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另外将竹编设计成竹灯时运用了传统的竹编纹理方法,实现了其在现代使用功能与形式上的突破,进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竹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另一方面,通过将竹编纹样应用于灯具中,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文化衍生品,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广竹编文化的作用。例如多层编制仿生竹灯,这款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竹子与竹编,它们互相结合,再运用竹编“一体成型,多层编制”的技法进行制作,来体现特殊技法的创新运用。而这款灯的“仿生”,即为对自然形态的模仿,运用到室内设计中时,可以让居住者产生重返自然的心理感受。

(二)应用于室内设计中的饮茶空间

茶台。设计茶台主要以它的功能为出发点,进行竹编“元素”的提取和“形式”的创新设计。对于茶架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出发,考虑到竹编的实用性以及功能性,从而将竹编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在进行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不论是商业空间、办公空间还是居住空间,茶水区都是室内空间中不可或缺的的一部分,因此对茶空间进行研究,对于竹编工艺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通过与竹编工艺相结合设计出来的茶空间,可以让使用者产生亲近大自然的感受,进而在发挥茶室愉悦身心的作用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应用于室内设计中的学习空间

在总结竹编的设计实践时,我们可以发现,在将竹编工艺应用于室内设计中的阅读空间时,主要应从以下角度进行设计,首先是安全性考虑。提到竹编,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会是柔软,而柔软这一材质特点刚好符合老龄化及儿童使用者的基本需求,可以防止意外绊倒而造成的身体外伤,与此同时,这也是室内设计中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竹编的韧性体现出安全系数,因此竹篾的处理就变得相对重要,竹编可以更好地协调人与物的行为关系。由于经常的摩擦与使用,竹子表面会变得光滑,因此选材的天然性和适用性尤为关键。其次,功能性考虑。例如将竹编应用于天花板、隔断和地板时,将三者连为一体不但可以起到空间的分隔作用,还体现出竹编的实用功能,既表现了竹编的韧性与柔美,另外曲线的设计也在生理和心理上使人得到安全感的满足。最后,竹编的现代化转型。通过对竹编在室内设计中不同载体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使竹编工艺得到重视和引进,相辅相成促进竹编产业及装饰材料的发展。

五、结论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手工艺底蕴丰厚,竹编工艺作为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很深广的传播基础。但是随着目前新材料的出现以及新技术的发展,使传统手工艺的处境窘迫,同时也危及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当下,不论是国之重器还是手工技艺方面,都比以往更加强调“工匠精神”,因此随着传统工艺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转型,急需我们对竹编工艺在现代室内设计的创新应用中投入更多精力。通过竹编工艺的独特的视觉语言,并坚持“设计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为室内设计提供多种材料视觉呈现的可能,从而促进竹编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