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现代诗歌 古韵新吟 诗歌欣赏 我创我歌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长河流韵(33)六祖

时间:2011/11/8 作者: 阿鸣 热度: 325435

(33)六祖

导读
    公元五二七年,菩提达摩从印度坐船到广州,后北上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修行,成为中国佛教禅宗始祖。后相传于二祖慧可,……直至五祖弘忍。慧能家住岭南,从小以卖柴为生。他偶然听到人诵《金刚经》,便有豁然开朗之感,相信自己可以悟得佛性,于是便独自离家,到黄梅山找到五祖弘忍,弘忍将慧能安排在后院舂米。当五祖欲将传法,让弟子们各出一首偈时,慧能的偈子以其对佛性的彻悟被五祖选中,于是五祖将衣钵传与慧能,慧能成了六祖。直到十五年后,六祖在广州法性寺出现,后到曹溪宝林寺传扬禅宗佛法,七十六岁在新州国恩寺圆寂。六祖慧能在禅宗佛教中的地位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主张人人都可以觉悟佛性,反对繁琐的修道仪式,开创了佛教的世俗化,中国化。

惠能俗姓卢
家在岭南住
不幸丧父早
无资供读书
常以卖柴生
与母相依扶
文字虽未识
慧根天独赋
言出顺文理
耳闻即可复
生性无执著
清平度寒暑

大唐兴佛教
经音传南北
寺庙应风起
众生随皈依
一日客栈前
惠能肩柴过
忽闻人诵经
息听当街驻
闻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处[1]
豁然心开朗
佛性本可悟

惠能上前问
所诵为何经
客者谦恭回
所诵金刚经
经从何处来
黄梅东禅寺
惠能心意定
回将母安置
委亲托邻舍
余钱买粮食
远道赴河北
寻访弘忍师[2]

黄梅山路远
东禅临石崖
惠能进寺门
五祖正说法
问汝何处来
迢迢自岭南
南蛮不化人
佛门岂有缘
人诚分南北
佛性宁相异
五祖心一震
识彼根性利
敛口不再问
后院令舂米

惠能在碓坊
早晚勤操劳
人称卢行者
身材本瘦小
踏石人犹轻
重石系在腰
舂米日复日
回光常返照[3]
静虑自修禅
内心绝妄恼
不问身外缘
佛性得深造
光阴荏苒过
不觉一春秋

弘忍年事高
传法知时机
告令众弟子
各出一首偈[4]
神秀位上座
率先题于壁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5]
此偈一昭示
众口赞不绝

有一小沙弥
口诵神秀偈
来到舂米房
惠能听仔细
打问由来处
方知五祖意
此偈理虽合
却未见透彻
勤修诚可嘉
渐悟何可期
当时灵机动
心中生一偈

惠能劳沙弥
代题口中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6]
众僧读此偈
顿觉境界开
五祖瞭于心
却言未悟道
令将此偈抹
转身回禅房

次日山寺静
五祖到碓坊
惠能正舂米
祖问米熟否
答曰久已熟
眼下正待筛
五祖向米袋
轻击三手杖
惠能机缘熟
意会心透敞
当夜三更时
来到五祖房

惠能推门进
跪地见五祖
祖授金刚经
证信传衣钵
禅宗续至今
汝已为六祖
此处不可留
避争当远走
现时暂隐息
机缘自成就
当夜离东禅
送别到渡口

五祖欲操篙
惠能坚不许
迷时师渡我
悟了我自渡
从此返江南
无处寻六祖
悠悠十五载
世事多变迁
中唐佛益盛
九州缭香烟
神秀领北宗
风靡半边天

仪凤逢元年
南海初入春[7]
夕照法性寺
印宗正释经[7]
但见长幡摆
二僧互相争
此说幡在动
彼说风才动
忽听有人论
吾观人心动
印宗惊闻言
徴诘识奥义
六祖示衣钵
满寺行瞻礼

印宗举礼仪
六祖承剃度
临坛受足戒
演证菩提树[8]
翌春到曹溪
宝林弘禅宗[9]
经年三十七
弟子八方荣
北宗有荷泽
无遮会告捷[10]
南宗恒光大
一花开五叶[11]

佛教自天竺
惠能始新出
佛性人本有
自力可觉悟
修道不须繁
行住皆可入
莫常空守寂
佛法行世俗
真谛寓人心
文字仅作辅
佛教中国化
禅宗真始祖

六祖知大数
适时回新州
落叶归故根
衣钵不再授
圆寂国恩寺
世寿七十六
韶新两州郡
灵塔各既修
香烟引北方[12]
真身落韶州
弟子录祖语
坛经传千秋
曹溪一滴水
佛唱自长流

注:[1]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刚经》中语句,意思是不执著于任何事物而产生清净之心境。
    [2] 弘忍大师是禅宗的五祖,住持河北黄梅县东禅寺。
    [3] 此处“回光返照”是佛教语,意思是返回到一念未动时的初始状态。
    [4] 偈,佛经中的唱词,也用来指僧人的唱词。
    [5] 以上四句是弘忍大师弟子神秀所作的一首偈。
    [6] 以上四句是惠能所作的一首偈。
    [7] 此处南海指广州,印宗法师为南海法性寺住持。
    [8] 梁末真谛法师曾在法性寺戒坛旁边手植了一棵菩提树,在树旁立了一个碑记说:一百二十年以后,有一位大士菩萨坐在此树之下,说无上道法。惠能大师到此验证了其事。
    [9] 宝林指曹溪宝林寺。
    [10] 荷泽神会是六祖弟子,他继承六祖法脉,在洛阳一带传布,成为曹溪禅之北宗,称荷泽宗。他在无遮大会上辩倒了神秀的门人,从而使六祖禅宗成为中国禅宗的正宗。
    [11] 六祖禅宗人称南宗,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南宗门下又形成五宗,广布于江南及河北,故有“一花开五叶”之说。
    [12] 六祖圆寂后,韶州与新州各修灵塔,各执其辞,争相接纳六祖真身,难以定夺,后两郡刺史共焚香,以香烟指引决定,结果香烟指北朝向韶州,遂迁神龛并衣钵归曹溪。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4693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