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热门的行业,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世界旅游组织已经证实,旅游业这个“无形出入口”,已经超过石油和汽车工业,近几年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餐饮、娱乐、交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其中,交通是影响旅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和运载工具是实现旅行者从居住地到目的地的重要条件。旅行在本质上包括“行”和“览”两部分。其中,“行”是指旅行者在空间位置的移动,常用的旅行交通工具包括旅行车;“览”是对各个景点以及沿途风景的观赏和体验。这期间对于旅行者来说需要连接不同景点的交通工具以及在空间上娱乐、休息的物理场所。对于旅行者来说,旅行的体验来自“行”和“览”两部分情感的交汇,二者都是制约旅行满意度的重要标准。
一、旅行车起源及现状分析
(一)旅行车的起源与发展
追根溯源,旅行车起源于美国,英语名称是Wagon,通常内部空间大,用于运输货品和中长途旅行。不过,最早的“旅行”车可不是指开出去郊游的车,而是在火车站周围运送旅客行李和货物的车。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旅行车多见于商用场合,或载客或拉货;二战后经济复苏,天性浪漫的欧洲人开始享受空闲时间外出旅行,旅行车的家用功能在欧美得到充分展现,深受广大中产阶层厚爱。然而在这个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汽车行业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炫酷的汽车外观造型、舒适的内饰、高科技汽车辅助功能等等都是人们选择消费的理由。然而有着将近一百年发展历史的旅行车,却没有太多创新,基本没有摆脱其固有的功能和形式。
旅行车作为一项实用性高、功能性强的国外神车,一直都是国外各大厂商研究重点,每个品牌都有相关旅行车的系列,且占有比重很高。目前旅行车的销售市场集中在欧洲,多数品牌的主流车型都有旅行版,奔驰Estate、宝马Touring、大众Variant、标致SW、奥迪Avant、雪铁龙Tourer、雷诺MCV、斯柯达Combi、欧宝Caravan等。
(二)国内旅行交通工具发展及现状
1.国内旅行交通工具发展
图1 国内旅行车发展情况

图2 国内市场旅行车分析
1986年旅行车开始走进中国市场,广州标致生产的505SW率先投产,紧接着马自达HMC6470、桑塔纳等诸多旅行版粉墨登场,之后马六、派力奥周末风、赛欧SRV、凯越、骏捷等旅行车持续在中国问世。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旅行车可以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道路建设日趋完善,人们选择闲暇时间外出旅行的频率越来越高,国内汽车厂商也开始注重旅行车这个版块,一汽蔚领、宝骏310W,沃尔沃V60活跃于大众视线。
现如今旅行车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传统旅行车、大两厢旅行车、跨界旅行车。(图1)
2.国内旅行交通工具现状
2016年至2018年8月旅行车市场迎来了新车投放的小高潮,蔚领、宝骏310W、明锐旅行版、阅朗、荣威Ei5、骏派CX65等相继上市。上述新车聚焦高度走量的中低价位、家用型,以及拥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大众、别克等强势品牌的背景,有利于提升旅行车的市场销量。(图2)
2014年用户可选择与关注的旅行车价位几乎都在15万元以上,以奥迪、奔驰、沃尔沃等豪华品牌为主,一般用户难以承受。2016年15万元以下的旅行车热度快速突破40%,2018年8月突破70%,宝骏、大众、别克等的中低价位旅行车快速成为广大用户的选购主体。(图3)
3.概念旅行交通工具案例
虽然旅行车在国内不温不火,但是在国外确实是实打实的神车,是家庭必备的首选。接下来介绍几款国外比较流行的旅行交通工具概念。
丰田FT-4X概念车:
车体采用方正结构,最大限度提高了车辆的容积率和使用率。汽车内部强调功能的多样性:可冲洗的座椅、靠背及行李箱护板、可拆卸的C柱面板、可移动的音响等等。当把C柱拆卸后,整车的空间感非常强烈,另外在原后备箱下面额外增加一个客观储物空间,前门处配备了两个水壶,中央扶手位置则放置了睡袋……总而言之,一切为户外准备。(图4)
雷诺EZ-GO:
雷诺EZ-GO采用的纯电动驱动方式,且使用无人驾驶系统,提供解放双手的出行体验。车身采用骨架结构配备大尺寸透明玻璃,增大汽车使用者观赏效率,让乘客能轻松欣赏车外景色。内饰改变传统前后排座椅形式,改变为环形布局,增大使用空间,增强了交通工具容纳人数及交流互动机会,增加人机互动的形式。另外车门采用上翻结构,并配有电动迎宾脚踏板。(图5)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发现旅行所用的交通工具越来越体现注重享受过程和应对多变旅行情况需求,旅行交通不仅是一个载人的工具,更是连接使用者和外界的纽带。新的旅行交通工具设计从功能化和人性化两方面深度研究旅行环境下使用者对于内外饰的需求,最大化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完善使用者的交互体验。
(三)国内旅行交通工具现状分析
旅行是复杂的“人为事”活动,其相关产品受到来自使用者需求、目的、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行人数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为消费者设计的旅行交通工具却少之又少。在这几年里,旅行车异军突起,从合资品牌的引进到自主品牌的创新,从斯柯达明锐到现在的宝骏310W,都预示着中国汽车市场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旅行车出现。然而现实却是旅行车进入中国市场也有好些年,却依旧不温不火。经市场调研发现,购买旅行车的消费群体只是很小众的一部分,大多数还是走情怀路线。真正为旅行而购买旅行车的却不是太多。这种现象与国外大相径庭。
究其原因在于,旅行车盛行在欧洲,其较好的路况让旅行车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基于轿车而来的旅行车,在满足欧洲人对空间的需求外,还能保持良好的操控感,让他们可以在笔直的路面上畅快行驶,不用面对因为车身较长,在拥堵路面上难以行驶的尴尬局面。但对于我国的现实路况来说,现在的旅行车似乎不太合适,拥堵的公路和紧张的车位,让旅行车变得有些尴尬。最重要的是,对于空间的追求,很多人更倾向SUV车型,宽阔的视野可以带来更好的行驶环境,较好的后排空间也为家人带来更舒适的乘坐体验,至于旅行,就更不用说了,拥有更高通过性的SUV似乎更适合现在的国内路况。旅行车与SUV相比,缺少国人喜欢的霸气、高大的外观,不符合传统国人的审美。在多数人眼中,旅行车缺少了轿车的稳重,SUV的霸气,只是一个有个性的“不伦不类”的产品。但是SUV并不那么“旅行”,重心高、油耗高、操控质感不如轿车等等,也是其对比旅行车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国是旅游大国,对于旅行交通工具的需求有着一大批潜在的消费者,这就要求我们要以设计事理学的思想为指导,研究中国人的旅行环境、行为、信息等一系列因素,从“事”的角度审视旅行消费者对交通工具的需求,并根据具体需求的使用状态、条件等,遵循事理学“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设计真正适合中国人旅行特点的“合情合理”的产品,为其创造更为舒适的生活方式。
二、旅行交通工具发展方向及要求
(一)旅行交通工具市场发展方向

图3 2014-2018年旅行车价位区间购车热度走势

图4 丰田FT-4X概念车

图5 雷诺EZ-GO
从发展的角度可分为两个阶段看:早期,也就是中国汽车市场刚起步和发展时,固有的传统汽车认知观与消费文化使市场偏爱三厢车,这才“像汽车”;而出现的少数旅行车则是进口,价格高昂,普通大众无力消费。后来,经济发展了,消费观念变化了,对旅行车可以接受,至少不会抵触了,但滚滚的SUV甚至MPV热潮抢了在功能特征上极为相似的旅行车的戏份,也可以说在功能上可以成为替代品的SUV或MPV抑制了Wagon的发展。而厂家则是迎合热潮,力推SUV车型,使得旅行车的供给更加稀缺,从而进一步助推了难以发展的局面的形成。
中国的旅行车市场却一直未打开局面,处于沉寂的状态。2010-2016年虽然有着近30%的年复合增长率,但一方面是由于原始基数小,另一方面在绝对体量上看还是很小,2016年市场需求量约10.6万份额只占狭义乘用车市场的0.5%,可以说是还没有打开的处女市场。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行和日常生活的需求,现有旅行车抑或是未来的旅行交通工具需求量巨大。原因如下:
1.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休闲旅行活动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休旅文化也逐渐形成。其中,自驾游是主要方式,那么对空间的需求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是目前有SUV作为解决之道。
2.国家二胎政策放开,大型的、实用的车型有着根本上的需求。
3.时代在变,中国人的消费观也在变化,对汽车的认知与审美也在向多样化与包容化发展。因为审美疲劳因素,越来越多的人转向消费一些所谓的“小众”、新颖的车型,背后的主要推力则是主流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个性化。
4.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铺设道路的水平不断提高,也为旅行车的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
5.鉴于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未来集合旅行车、SUV、轿车的优点,综合实力强、特色鲜明的跨界“物种”,不见得不被市场待见,而且接受的可能性会很大,甚至被青睐。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的技术不断进步,改变着人们对交通工具的使用形式和交互方式,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追求精神享受和情感需求。不再将旅行交通工具当做一个“物”去单独考虑,而是将人、车、环境以“事”的形式重新研究,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旅行交通工具的合理发展。
(二)新型旅行交通工具设计要求
1.外观设计外观设计既是工程设计,又是美学设计。既要满足结构强度、整车布置、冲压工艺要求,适应空气动力,又要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爱好。
2.内饰设计
汽车内饰的造型、色彩、装饰、材质、气味等是用户直观的感受。要有合理的功能设置、空间布局、储物装置以及人机交互设计。
3.使用条件的复杂多变
对复杂多变的使用条件的适应性是考验旅行交通工具的重要指标。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气候环境、不同的使用者数量、不同的行李数量、不同的内饰环境需求、不同的旅行功能需求等等,都是旅行交通工具设计需要应对的复杂多变的因素。
三、总结
通过对现有旅行车现状及问题的研究,结合中国国情和使用者对旅行交通工具需求性的分析,得出未来旅行交通工具应具备的特点。全新的旅行交通工具概念能够很好地实现“行”和“览”两部分功能,提高了使用者对交通工具的满意度、舒适度,为使用者提供更完善的交互模式、更强大的功能需求、更完美的造型需求,这才是符合中国特色的合情合理的汽车产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