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一、艺术审美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许多高校开始重视对非艺术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为还处于实施转型的初步阶段,故在高校一线教学中,学生们了解的还是一些相对比较理论化的审美知识、美学概念和一些艺术家的名字。如果只是教授这些知识,则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也不会在学生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故很难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艺术审美当中。高校开展艺术审美教育的基础就是美学知识和美学原理,但是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高校应在艺术审美教育的培养上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再结合相应的美学知识和美学原理,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立体地提升艺术审美教育想要达到的目的。
二、艺术审美教育和艺术实践的关系
艺术审美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点:文化知识的教育;艺术技能的教育;艺术行为的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并且不管是哪一点都要通过“艺术的行为”来表达。美国著名民族音乐学家内特尔提出了“双重音乐能力”的观点,强调了音乐研究中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但是从现在的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审美教育中发现:许多高校都重点强调理论知识,或只进行理论讲解和部分现场的视听内容,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关注不够。艺术审美教育是帮助同学们在生活中开阔思维、热爱生活的一种教育,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尽量不要固化学生的思维,要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自身对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艺术审美课堂最需要的就是要互动性强、实践性、参与性强,这样才能让学生印象更加的深刻。所以在高校非艺术类学生艺术审美教育中,应更多地融入艺术实践的教学内容,利用艺术行为的多种表达方式,启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发掘他们的兴趣爱好,拓展他们的思维方式。
三、艺术审美教育中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高校在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时,一定要走进现实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和情趣,还要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没有生活实践的能力,学生很难有发现和感受艺术美的乐趣。(一)提升学生的整体审美认知
通常情况下,广博的思维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而在艺术审美教育中,强化对艺术实践的重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整体审美认知进行提升,不断对学生的自身潜能进行挖掘和激发。同时,针对艺术实践来说,通常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和考虑,能够深入研究学生的兴趣点,采用相对科学且合理的手段,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拓展,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此外,新时期下,由于教育体制革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艺术审美教育模式也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所以,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教师以艺术家的身份开展教育工作,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以进行大胆的想象,不再受到枯燥模式的局限,教育过程也会相对轻松,学生的整体审美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高。(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要想真正地在艺术审美教育过程中实现艺术实践,最主要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开始重视这方面的教育,美国的高校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关于艺术的知识,还要求学生自己参与创作。这才真正的符合艺术审美教育的初衷——从美育到生活,再从生活到美育。现在的学生思想较活跃,个性化突出,所以在教学中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唱歌、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让学生自己手工制作海报、创作漫画、编创音乐等。无论做成什么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感受艺术带来的魅力,还能开阔学生的思维。艺术本身就有非常强大的开放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很好地提供给学生一个艺术实践的空间,还能真正地激发出他们的思想和创造力。四、艺术审美教育中艺术实践的对策分析
在实际的艺术审美教学中,为了保证艺术实践实施的有效性,还应该对当前的艺术审美教育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站在学校发展以及学生实际需求的角度,综合考量,有针对性地制定问题处理对策,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为今后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进行有效激发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体现出美,并且,美存在于人们所能感知的一切事物中。所以,为了可以让艺术实践教育自身的价值和作用能够有效凸显出来,在今后的艺术审美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兴趣,采用相对科学且合理的手段,对学生的艺术审美兴趣进行有效激发。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较敏感的对美的洞察力,但在实际的生活中,由于受到一些主观因素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来自社会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等问题,使得学生很难单纯地去享受知识的美好,而不得不为外界的功利性进行埋单。故而,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好的处理以及优化,在实际的艺术教育期间,一定要侧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合理地进行艺术实践,引导学生发现美,不断的对美进行挖掘,可以对生活中与美有关联的活动产生兴趣。此外,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进行和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积极地开展以及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并能够凭借自身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让学生热爱审美。其实许多学生爱好广泛,兴趣丰富,只是在学校里面很少有他们展示的平台。在一些高校里面有的音乐教师为了调动自己学生对音乐教育美的感受,除了正常的上课形式之外,还在课程结束的时候组织自己的学生把一些学过的歌曲排成音乐剧的形式进行表演,并且在有条件的基础上请一些音乐剧的教师来进行指导,这样的形式让一些喜欢音乐剧的学生非常地兴奋,很多学生都愿意参与其中,并且为了演好音乐剧的角色,对平时学习的歌曲变得更加的认真,同时还会定期举行一些活动,把排好的音乐剧展示给学校的其他学生看。这样不仅能够让演的人感受到艺术的美,还能感染到其他的同学,同时还调动了很多人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其他同学为了想参加这样有趣的活动都开始对音乐产生兴趣。除了欣赏音乐教育的美之外,还有很多高校为学生成立了相应的画展,把一些喜欢美术的学生的画积攒在一起,腾出一些特定的时间来举行画展,除了让本校的学生观赏外,还可以让其他学校的学生来进行观赏,学生们之间还可以交流自己画画的经验,通过这种方式吸收别人的经验,让喜欢美术的学生共同进步。还可以组织一些时装秀,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些衣服,展示给学校教师和同学。
(二)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
在艺术实践活动的进行和开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实践效果,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以及水平,同时结合审美教育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实践活动方案进行制定,保证学生可通过实践来感知美、鉴赏美,从而进一步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调动。同时,在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期间,可以将校园作为依托,积极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得到良好的培养。通常情况下,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这种素养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对活动进行开展的时候,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蕴含人文精神的活动,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进而让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自身的艺术审美素养以及水平进行提升。(三)侧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艺术审美教育工作进行期间,合理地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确保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后,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在开展艺术实践期间,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效地对实践活动进行调整,确保学生可以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产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进来。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侧重对作品的深入挖掘,对其内在所蕴含的意义进行剖析,进行科学地想象。因为从宏观的角度上分析,想象就是对已有对象进行思维抽象之后,有效地形成新的意向,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强化学生创造思维的创新,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进一步完善。五、结论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的同时,各行各业为了可以更好地对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行提升,也逐渐强化了对人才的要求。因此,为了可以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在今后的艺术教育中,应该不断加大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有效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并明确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调动,合理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确保在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及进步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