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杭州 310002)
随着时代变迁,各民族传统手工艺随着文化的沉淀与传承被延续至今,交融着图腾、宗教或神明信仰,还有对大自然万物的热烈情感。其中,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用千年传承的传统工艺织造的艾德莱丝绸,其装饰技术和民族风格体现出独特的美感,深刻地反映出该民族文化习俗特征,同时也成为外界了解维吾尔族,与之进行深度文化交流和文化推广的重要媒介之一。
一、艾德莱斯绸的历史与发展轨迹
公元10世纪,于阗国开始出产驰名中外的“西锦”“胡锦”,并携带大批绸料前往中原地区进行贸易;19世纪,A· H·库罗帕特金在《喀什葛尔》中记载道:“和田的丝绸工业十分发达,除玛什鲁甫之外,还生产阿德里亚斯绸(艾德莱丝绸)、贝卡萨甫、纱衣等丝绸产品。”这是艾德莱丝绸首次出现在历史文献记载中①。“阿德里亚斯”即艾德莱丝,突厥语,字面意思即表现了其工艺几千年来最大的特点——“扎染丝织物”。《新疆历史百问》中也有记载:“南北朝时期,和田、喀什一带已经呈现出桑树成荫的景象,织户们生产的“龟兹棉”“疏勒棉”等为当时的丝织精品,由此看出新疆养蚕丝织技术很早就颇具规模。”②(图1)到了元代,和田设立染织局,将“拈金番缎”输送到内地;清代时期,和田每年的丝绸产量已高达一万六千匹。新疆境内古丝绸之路上,曾经有三座丝绸古城,分别是吐鲁番、吉木萨尔和和田,其中“绢都”和田(古于阗国)丝织产业最为兴盛。繁荣景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文革”十年浩劫中,桑蚕事业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恢复了健康的发展轨道。
艾德莱丝绸的制作工艺在几千年来都未有重大变化,这从和田地区的“洛浦县山普鲁古墓”和“尼雅故城遗址”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丝绸残片和织造工具中可以证明,虽然伴随海上贸易道路的开拓,古丝绸之路已成为人们的追忆,但艾德莱丝绸依然最富有维吾尔族代表性和文化审美价值。
二、传统艾德莱丝绸及服饰的主要特征和种类
(一)艾德莱丝绸特点及与维吾尔传统女性服饰的关系

>图1 1900年在于阗古城遗址中发现的木版画《偷蚕公主图》

>图2 维吾尔女性传统服饰被称作“玉波普能卡那提古丽”

>图3 进行扎染过的经线备用

>图4 呈现不同纹样的艾德莱丝绸
艾德莱丝绸由于工艺制法不同,质感与传统丝绸差别较大,更加厚实细密,不易破损,在条件较为艰苦的新疆,是适宜长期穿着的高档面料。受维吾尔族文化渗透,艾德莱丝绸颜色浓郁,图案多抽象中富含意义,粗犷奔放且具有异域风情,反映出维吾尔族的信仰、生活环境及民族气质。
虽比传统丝绸厚密,但质地柔软轻盈,颜色变化多样,适宜制作春夏服饰。维吾尔妇女喜爱裙装,传统服饰被称作“玉波普能卡那提古丽”(图2),是带来春天气息的意思。
(二)艾德莱丝绸及其服饰特点
艾德莱丝绸一直延续维吾尔族古老扎染工艺手工制作,与普通印染有很大不同,形成自古以来口口相传的一套严格工序。染料由核桃皮、石榴皮、铁锈、昆仑山上的彩色矿石等加工而成。艾德莱丝绸染色与传统“锦”“绮”不同,方法与“缬”相似,传统“染缬”是把整块织好的面料进行扎染,从而得到花纹,但艾德莱丝绸是先在丝线的经线上进行扎染,再通过织造过程中的排布线创造出图案和色彩。(图3)
艾德莱丝绸的纹样是依靠扎染过的经线排布得到的,图案可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以长条逻辑排布(图4)。用合成大约0.5毫米的束丝进行织造,无需捻线。其特殊结构可以使经线暴露在面料正面,纬线藏在背面,从而突出经线上的图案。成品一般为40~50厘米幅宽,被裁成每段6.2~6.5米出售,恰好是一件连衣裙所用的面料,出售时,只按块不按米,也是维吾尔族的传统。
(三)艾德莱丝绸的主要产地、纹样种类及特点
艾德莱丝绸现今主要产地为新疆喀什、和田、莎车以及洛浦的吉牙镇等,图案主要由巴旦木花、石榴花、沙枣花、木梳纹理及传统乐器造型演变而来。色泽、质地和风格因产地织造、染配色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别。如:喀什和莎车地区以绸面光泽、色彩绚丽为代表。把靓蓝、明黄、玫红等基本颜色进行组合排列,创作出具有强烈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的“买里奇曼”;和田及洛浦地区着重于单色渐变晕染,以重叠、套色、黑白虚实效果变化的研究而闻名,纹样简洁明快。常采用黑绸染白花或白绸染黑花,或红白相间染色、蓝白互晕套色等手法,有时小面积加金色、宝蓝或玫红点缀,起到提亮视觉的作用,有很高的细节审美情趣。图案和色彩专门代表特定女性族群。以大红色为主色调的图案(图5左),大部分以二方连续形式展开,各种花朵变体中间以木梳纹间隔开,冬不拉琴或热瓦普琴图案中间点缀彩色琴码,再渐渐演变成花蕾纹样向上伸展,琴箱两边再加入明黄色木梳公羊角纹样不断重复。这类图案代表年轻少女,活泼柔美且充满朝气;明黄色为底色的图案排布左右对称的带柄木梳,中间间隔小木梳纹,大木梳纹,两色晕染,同时二次上色反向延伸形成向下流苏纹,左右对称的热瓦普琴,中间空白处点缀涅格拉鼓图案,这类图案代表中年女性,沉静典雅而不失端庄(图5中);黑艾德莱丝的制作生产历史最悠久,常见的设计布局为:四角各有角隅纹和复杂的带柄木梳,主纹样为木梳三瓣花图,或者盛放的石榴花、沙枣花等,结合度塔尔琴变形,装饰镰刀纹,使年长女性散发富态慈祥的稳重气质。(图5右)
(四)艾德莱丝绸的制作工艺及流程
艾德莱丝绸工艺分六道工序,即缫丝、整丝、练丝、扎染、整经、图案校对。土法缫丝(图6左),即用大铁锅来煮蚕茧,再抽出丝头绕在线锭上。整丝时将单根丝用纺车合成丝束,分层缠绕在特制的立柱转轮上(图6右)。把合好的丝束用传统草木灰碱制剂进行煮炼,脱去丝胶,使丝束更加柔顺有光泽,后反复洗涤晾干,准备染色。染前先进行经扎(图7)。不需要上色的部分用玉米皮严密包裹,细密地用线绳缠绕扎紧。纬线用浸染方法上色,煮染一两个小时后用冷水反复清洗。若图案多色,则需进行分染色处理,最后用明矾水洗净浮色。
整经时把染好的经线按图案顺序展开复原到整经架上晾干,摘掉包裹物,并加适量边经线(图8)。图案校对好后用线固定,再将剩余的线股缠绕在吊线架专用绕线棍上备用。
织造时采用一机一人操作模式。后处理时调制两个鸡蛋蛋白加一碗清水,打成均匀水浆后浸泡绸料,绸料完全吸收水浆后,将之折叠成28×23cm的长方形,放在木墩上用铁锤敲打,用以滋养纤维。
三、艾德莱丝绸服饰的革新、推广策略
(一)艾德莱丝绸国内销售现状及原因
在南疆地区作为维吾尔族常服,不同等级、纹样、颜色、价格的艾德莱丝绸品种繁多。数据显示,每年南疆地区出产艾德莱丝绸及其服饰品约90多万米,聚焦维吾尔族女性消费者,且辐射中、东亚及海湾地区③。但至目前为止,艾德莱丝绸的销售仅止步于这些地区,内地成衣市场占有量和消费者认知度普遍偏低,市场定位小众,内地销售推广成果欠佳,对此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南疆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手艺人的观念大多是为传承工艺和养家糊口,再加上信息闭塞,对于文化传承或民族品牌推广的概念近乎于零,在没有观念植入和方法引导的环境下,实践策略也就无从谈起,无形中在观念和行动上形成了障碍。

>图5 不同种类的艾德莱丝绸纹样形态特征

>图6 土法缫丝和整丝

>图7 经扎

>图8 整经

>图9 2016 DILARA ZAKIR_迪拉娜·扎克尔时装发布会

>图10 艾德莱丝绸文化旅游衍生品
其次,艾德莱丝绸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族特色,传统服饰虽具有出众美感,但单一的服装款式和具有鲜明少数民族特征的服装气质无法满足当代消费者对于时装的审美和功能需求。
穆斯林地区消费者由于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相似,不注重对服装造型新颖感的追求,但当代服饰消费者多紧跟时尚趋势,如果想让艾德莱丝绸的文化价值在大众成衣上沿袭,扩大商业可行性,就要在传统的服装造型、图案上进行具有现代审美的活化与创新。
(二)艾德莱丝绸及服饰在当代时尚背景下的革新方向和推广策略
笔者认为艾德莱丝绸服饰品在当代时尚背景下的革新方向需紧紧围绕三个核心来进行实践:传统研习、设计创意和工艺品控。传统是艾德莱丝绸的文化根基,符合当代审美和功能需求的设计需要创意推动,精湛的工艺和专业技术则是能把想法和创意最大化实现的有力保障。工艺上,可将镶嵌、刺绣、拼接、提花、烫钻、压褶、编织或高科技新工艺等手段与艾德莱丝绸面料结合,通过对传统绸料的二次创作,使面料脱离传统审美认知,赋予其新的艺术感染力;加入如环保大豆纤维、树皮纤维、防紫外线纤维、弹性纤维等纤维混纺,来增加面料的有益属性(耐磨性、弹性、抗腐蚀性、透气性、抗皱性、易洗性等);通过研习传统纹样变形,设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纹样”,更加符合当代设计审美,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或是与新材料融合,如高科技染料、环保材料、特殊纤维等,综合创作形成复合绸面,从织造本身赋予创意;还可以与多种面料结合制衣,如麻、棉、皮革等,拓宽应用,打造品类的多样性,避免单一艾德莱丝绸制作的时装所带来的审美疲劳(图9);同时,可以将设计研发与文创衍生品开发相结合,结合当地政策打通艺术与旅游业的渠道,同时联动扶贫,解决地方闲置劳动力问题,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图10)
四、结语
艾德莱丝绸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代表着当时的维吾尔精神风貌、地域文化及审美标准,所以以当代设计为媒介对艾德莱丝绸及服饰文化进行推广,不仅要沿袭其精髓,同时要以科学方法、责任和智慧来创造符合当代审美、描绘现代生活、具备现代产品功能的多维多元化时尚产品。注释:
①〔法〕L·布尔努瓦.丝绸之路[M].耿昇,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3.
② 纪大椿.新疆历史百问[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6:34.
③张金香.新疆维吾尔族纹饰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传承与拓展[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9: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