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闽江学院,福州 350108;2.泰国艺术大学,曼谷 10100;3.福建省服装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州 350108;4.纺织服装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州 350001;5.江西服装学院,南昌 330201)
前言
目前,内衣每年在中国可以产生数亿元的利润。Mintel Group的数据表明,中国内衣市场规模在五年内增长了一倍多,成为中国服装界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与此同时,中国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服饰智能化的脚步一步步走进人们的生活和市场,如何将服装与时尚科技相结合,稳步走好女性内衣的转型升级这一步,是当下设计师思考的重点。一、大数据时代下的人工智能产业背景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由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生物科学、社会学、艺术设计学等学科交叉发展形成的新领域,2016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互联网+”人工智能3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年写入19大报告,12月《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发布。国家将人工智能产业提升到了战略性层面,足见国家的重视及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女性内衣也进入了智能时代,智能可穿戴设备在2015年出货量还是零,却在2017年出货量达2600万件,其中智能服装占比为14%,女性智能内衣也在其中分得一杯羹。
二、智能女性内衣的功能分类、特点与现状
中国内衣从改革开放发展至今,成长不过30余年,但是却经历了常规内衣、功能性内衣、快时尚内衣、智能内衣四个时代的变迁。智能内衣结合大数据技术,在沿袭传统内衣功能的基础上,拓展了服装穿着的外延,按照内衣功能大概分为以下四大类:(一)运动信号反馈
目前国内外投向市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中,Adidas占有市场较早,智能内衣功能简单,目标群体明确;Victoria's secret时尚新女性的宠儿,款式新潮,作为内衣中的轻型奢侈品在国内外的消费群体巨大;Hexoskin功能全面,能够每分钟跟踪超过40000个数据条目,数据采集量大且计算准确;爱慕内衣与深圳智游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smartfuns系列服装,围绕一件律动智能运动内衣打造了智能运动“读心私家教练”健身系统。(表1)
>表1 运动功能内衣代表品牌及功能特征
智能运动内衣的设计经历了简单人体信号监测到多元化、全面性人体运动相关指标监测,最后到系统化、针对性强的运动信号监测、反馈及指导体系形成的这几个阶段,运动型智能内衣的设计越来越注重于对运动场景的模拟,功能趋向于完善和专业化。
(二)健康及疾病信号监测
国内外市场上的常规健康监测内衣与运动内衣相似,针对人体监测的生理指标主要包含体温、排汗量、呼吸、心率等常规人体指标。除此外对于疾病监测的内衣针对的消费群体更明确,以Emglare和EVA的销售效果最好。(表2)
>表2 健康及疾病监测内衣代表品牌及功能特征
健康及疾病监测内衣产品经历了从泛泛的生理健康内衣的设计,到针对不同病理,专门性的智能内衣设计,功能不如运动内衣全面,但目标消费群体更明确,使消费者减少了进出医院的频率,健康得到更好的监护和提醒,从空间上使得就医变得便利,将来的发展定位是与社区、家居医疗的配套。
(三)生活场景智能监控
生活智能内衣设计有代表性的是Energpus公司SKIIN智能文胸、内裤。功能看似杂乱,却充分模拟了人一天的生活状态:清晨的震动唤醒、工作中的久坐提醒、晚上回家的自动开灯、夜间睡眠中的调温服务,设计充分结合了人所处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不再拘泥于服装设计与特定功能的结合本身。(四)无缝化社会及私密交流
美国OMsignal公司OMbra智能内衣,可监测一段时间内的运动量、情绪状态及压力水平,数据会被主动分享给朋友、爱人和家人,亲人可以及时地提醒、沟通及安抚。让处于工作和生活压力下的人找到了倾诉的出口,友好的帮助有利于压力的缓解和释放,也让亲情、友情和爱情得到了更好的维护,设计更人性化,更具有温情。Wear-X公司与Durex(杜蕾斯)合作开发了Fundawear交互式内衣,内衣内含有“震动触摸”装置,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从世界的任何地方进行传送,穿着此款的夫妇通过应用程序模拟人体交流,将感觉传送到对方的身体上。人与人之间的肢体交流变得更加无距离化、趣味化和多元化。
三、智能女性内衣中人—服装—智能技术的设计模式
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智能女性内衣产品的研究,笔者总结,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女性内衣设计围绕的主体是“人”,在生理方面,适应人体听觉、视觉、冷热觉、力触感、动感方面需求,通过对人体基本形态、人体生理信号、人体运动等方面信号的获取及分析,对女性体型、运动量、健康指标、疾病情况进行反馈与指导。在心理方面,适应人对美观、方便、舒适及社会角色的需求,通过内衣面料(透气、吸湿、保温、弹性、导电、蓄能等)、款式(合体、提拉、哺乳等)、色彩(常规色、可变色)的设计,结合人工智能系统对人体情绪、压力等信号的监测,通过信息平台与亲人、朋友、专业人士等进行分享,获得专业指导、情感交流、社会认同等心理满足。(图1)(一)人的主导与配合
人在智能内衣设计及应用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人的生理特征、行为模式/所处场景、信息反馈需求是这一设计系统的出发点与终点。人的生理特征被研究,作为整个系统中数据获取和分析的基本出发点;行为模式也被设计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决策树等各种方法加以研究;最终设计对应的交互模式为:固定模式(每日闹钟、久坐提醒、每日运动量提醒等),便捷模式(天气查询、运动路线设定、感应式家居控制等),沉浸式模式(语音交流、短信提醒、email来往等)。
同样,人也需要适应与配合内衣产品与智能系统。如在服装方面,内衣的智能盒子在洗涤时需摘下,电源每晚进行充电。在智能技术方面,数以万记的App终端给每个人都带来了既定的认知暗示、使用经验和习惯,对于普及性不高的内衣终端,符号标志的含义、信号数据的意义、App操作手势等多方面陌生的使用方法及习惯仍需用户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与适应。

>图1 智能服装设计要素关系图
(二)内衣产品对人与智能科技的妥协
作为贴身产品,内衣需要柔软、轻便、可洗涤。但内衣智能化的实现离不了传感器、电源、微型电子处理器、蓝牙/Wifi 信号通信器等硬件设备的加入,这些电子元器件都存在一定体积、触感冷硬,这让内衣损失了重量轻薄、柔软的舒适性;电子产品均畏水,无法入水洗涤,让内衣损失了随时水洗的便利性。为了达到整体功能的协调一致,智能内衣的设计在尽量保持服装穿着舒适、使用便利的前提下,通过硬件柔软化、设备微型化、安装位置无扰化、配件可分离化等技巧解决以上冲突。
1.硬件柔软化:开发柔性织物传感器、织物电源嵌入面料;
2.设备微型化:电子处理器、信号发号器等设备缩小到拇指大小;
3.安装位置无扰化:安装在文胸的胸前鸡心处、内裤的偏腹前侧等人体柔软而平坦的地方;
4.配件可分离化:硬件集成盒子在服装洗涤时可摘下。
(三)智能终端对人与产品的适应
智能终端信息体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语音、触摸屏、按钮、震动、指示灯、微型显示屏及外接装置等。在内衣设计上,考虑到了人穿戴的目标是便利、可运动、无扰化,因此服装本身不外接任何硬件,终端显示选择了手机APP(表1、表2),实现互动方式多样化却对服装本身无扰。智能终端是人与机相交互的直接途径,其界面设计从使用人群的年龄、性别、工作/生活背景、文化背景、审美需求等各个方面进行考量,如面向老人设计的界面应该字体大、简单、易懂,考虑到老人眼花、思维慢、知识滞后的特征,多采用10多年前的通用标识、逻辑思维、手机终端显示与交互方法,主动适应所面向人群的特征。
四、智能内衣设计的其他思考
智能服装是将电子元器件、数据分析技术嵌入服装中,来达到感知与反馈双重功能的服装。对智能内衣的设计,需要尊重人本的设计理念,以服装作为技术实现的载体,智能App 界面作为人机交互的直接途径,设计过程中以人为主导、服装与智能技术和谐共生,形成以辅助和提升人类生活质量为前提的时尚、生态、智能、舒适的内衣产品。在遵循人、服装、智能技术三者在设计中和谐共生的规律外,也有许多中间过程是设计者需要细细思考的。
1.新型智能纺织品面料耐弯折、耐汗液腐蚀、电磁辐射等性能达标的问题
2.数据采集维度、精准度、延迟性的问题
3.信息分析的准确、误差、系统校准的问题
4.App系统持续的更新、升级的问题
5.个人隐私信息的尊重与保密的社会问题
智能内衣的设计是一种跨学科的设计,随着各方面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升,智能内衣的设计将越来越成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