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线绘的艺术——马里奥·博塔建筑画浅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热度: 19407
吴征,肖翊(通讯作者),张示霖

  (福建工程学院,福州 350118)

  近日,国际著名建筑师马里奥·博塔的其新落成的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举办了题为“理想之境:马里奥·博塔建筑与设计展1960—2017”的个人首次中国大陆回顾展。展览历时15天,展出了其从业57年来的229件优秀建筑设计作品,其中建筑手稿157张,模型13件等。仔细品味这些手稿,无论是寥寥数笔、充满意味的概念草图,还是缜密分析、逻辑推导的过程草图,以及最终精致表达的尺规轴测图和墨线渲染图等,可以说,对线绘熟练而执着的运用是博塔建筑绘画最大的特色。

一、博塔建筑画的传承与发展

博塔15岁即开始在瑞士家乡的工匠之家当学徒,而后进入威尼斯大学学习建筑,师从建筑大师卡洛·斯卡帕和著名的艺术史教授朱塞佩·马萨里奥尔。斯卡帕对细部近乎痴迷的关注、如艺术家般亲力施工监造让博塔深受影响;而马萨里奥尔则为年轻的他理解建筑与历史文脉的关系问题打开了一扇窗。期间,博塔又先后进入两大现代主义巨匠勒·柯布西耶和路易斯·康的事务所接受实务训练。柯布西耶对时代发展方向的把控、对自然的态度和强调建筑作为城市空间连续体的观念让博塔树立了正确的场地、场所意识与城市文脉观念。路易斯·康则在建筑的形体、自然光的借用和材质运用等方面对博塔影响深远。

  博塔作品中最著名的手法包括建筑正面的垂直方向开洞、条纹状的砖工艺饰面以及对称轴上的柏拉图几何体造型等,这些设计手法反复出现在从瑞士提契诺的斯塔比奥住宅(1982)到旧金山的现代艺术博物馆(1995)等一系列作品中。而其在宗教及博览建筑中反复运用的圆柱体斜向切削手法,自然光入射,及古巴比伦风格的构图等,都产生了一种与其导师路易斯·康作品相比更令人愉悦、内涵更丰富的空间效果,反映出源自意大利的欧洲古典主义类型潜移默化的影响。

  博塔的建筑绘画与其建筑哲学、设计方法一样有着清晰的学术渊源和明确的发展轨迹。其继承了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擅用徒手表现、单色调的风格特征,又有着自己的发展。1970年,博塔回到瑞士卢加诺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随着项目实践的大量增加,其快速成长并建立起了自己精准、和谐与平衡的建筑设计风格,形成了善用抽象几何线条,以精致的细部描绘材质和光影,进而营造出丰富空间形态的建筑绘画手法,随着其建成作品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其以多样“线绘”为个性特征的大量建筑手稿,成为其建筑传达的重要手段,在世界各地不断展览,并进而享誉世界。

  

  图1 博塔概念草图绘制场景

  

  图2 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设计过程草图

  

  图3 普瑞加桑纳别墅轴测图,尺规

  

  图4 艾弗利天主教堂效果图与实景图的精确性比照

  

  图5 辛巴利斯达犹太教堂,铅笔+水彩渲染

  

  图6 舒根饭店概念草图

二、博塔建筑画过程分类

(一)概念草图

在概念设计阶段,展现并探求设计理念是一个耗费时间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建筑师往往通过快速的、信手拈来的草图和小幅速写为这个阶段提供重要的形象参考。或许是长期根植于本土的原因,不同于思维多变的柯布西耶草图的“信马由缰”,博塔的用线明显肯定而准确。作为瑞士本土提契诺派的代表人物,独特的地域环境与文化氛围给了他充分的养料,孕育出“瑞士工匠”般认真而精确的品格。图1为马里奥·博塔正在绘制旧金山现代博物馆的概念草图,用笔相当自信。

(二)过程草图

在方案的推敲深化中,通过反复绘制平面、立面、剖面和透视图,渐次明确建筑的功能、形式、比例和尺度等各种关系,是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普遍的工作方法。在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中(图2),博塔通过不断地绘制草图,平面上推进建筑的功能布局和交通组织;立面上强调建筑的体量形式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剖面中突出了建筑的采光设计与中庭的光影效果;大样上着力于建筑材料的铺装样式。可以说,过程草图伴随着他设计思路的推进,使建筑构想不断清晰、明确起来。

(三)尺规轴测图

过程草图之后,博塔会用轴测图完善建筑形体,同时给予建筑更细致的如材质设计、构造设计等方面定稿。相比于透视图,轴测图通过一致的平行性和绝对的尺寸,便于推敲空间与体积的构成,能给人以对建筑的精确的理解。博塔早期的住宅作品即大量运用了精细的轴测图直接作为设计效果的表现。图3为其绘制的普瑞加桑纳别墅轴测图,不同于常规制图中各层轴测图的独立绘制,他把各层轴测逆时针环状排列,高度不断生长,直至最终形成完整的建筑体量。

(四)渲染效果图

为了表达建筑坚固、持久和文脉连续的特色,博塔发展出了一套建筑细部的排线渲染技巧。运用或简单、干净的几何线条,或条纹斑驳的纹理排线,表现砖、砌块及石材等建材表面复杂而丰富的韵律。这种高质量的墨线图形,充分展示了只有建成作品才有的准确性,清晰地传达出他的建筑设计逻辑,成为他广受认可而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图4)。尽管如此,博塔仍认为他的表达并不能穷尽建筑的表现力,“对真实建筑的体验应该比建筑师初始的想法、设计及策划更要生动,因为建成环境更加丰富”。

三、博塔建筑画形式解析

(一)表达工具特征

对于博塔而言,绘图就像呼吸一样必不可少。他是一名手中始终握有“画笔”的建筑师,即使在与人讨论问题时,他也习惯用画图来实时表达。博塔手绘时常用铅笔、粉笔和羊皮纸,制图时则使用绘图笔、描图纸以及一把仅比卷纸宽度小一点的金属毫米直尺,令人印象深刻。

  草图阶段,博塔除了用软性铅笔在羊皮纸上思索绘制外,还不时采用黑底白线的表达形式。当胸怀沟壑,创作激情浓烈时,他会在事务所挂起大幅的黑卡纸,用白粉笔在纸上“大展拳脚”一番,表现形式愈发接近了绘画创作。(图1)

  尽管数量极少,但博塔亦尝试过水彩渲染的表达方式,主要是为单色调渲染做补充。在辛巴利斯达犹太教堂剖透视绘制中,博塔在铅笔绘制的建筑剖面及光影成果上,略施色彩,表现进入建筑内部光线的漫射与柔和。值得注意的是,博塔建筑画经常出现柯布西耶的标志性小人,一点不在乎冲淡个人特征,表达了对老师亦是现代主义大师的尊敬。

(二)表现形式特征

瑞士南部的提契诺是温暖湿润的意大利语言区,独特的地域和人文环境,造就了博塔的设计强调建筑与环境的有机融合,表现形式更“类型化”,构思草图不时会出现一些环境特征。图6为博塔为舒根饭店绘制的概念草图,寥寥几笔,建筑与树林环境融合的设计理念呼之欲出。

  在绘图的各阶段,博塔都喜欢采用剖透视的表达方式。剖切线的位置选择复杂多样(如图3角部墙体的弯曲线剖切等),充分展现了其设计作品的空间丰富性和形式、材料之美。图7为巴蒂斯塔教堂的草图剖面,斜切的单坡玻璃屋顶允许光线大量进入室内,同时可释放屋面的雪荷载。在这里,单色的墙壁由深色、浅灰色花岗岩与白色大理石交替构造出层次美,博塔通过精心设计的条纹和交叉线手法徒手渲染了材质、空间和光影氛围。

  

  图7 巴蒂斯塔教堂的剖透草图

  

  图8

  

  图9

  

  图10

  

  图11

  与剖透视表达一脉相承的特征,是博塔的绘图总要体现出建筑的三维体量感,这与同时代许多倾向于平面化绘图特征的建筑师们明显不同(如安藤忠雄、格雷夫斯等)。无论是草图时建筑厚重的体量、与环境关系的前后层次,还是工程图里的墙身轴测、剖透视的进深等。博塔忠实地追随着传统的建筑表现制图“规范”而不断精进,毫不动摇。

(三)表现技法特征

博塔的渲染效果图基本是用墨线的平铺来表现。把纸直接铺在尺规透视的底图上,运用点和虚线的组织,只画块面,完全不用建筑轮廓线表达。通过垂直画线的样式、长短、密度以及松紧排布,来表达反射光和透视阴影;通过线块的上下层次及略微重叠来表达砖石结构的分层及纹理特征;对于直接接收太阳光的平面和倾斜的弧形平面,通过直线的点序列来表达(图8)。这些画法给人一种早期雕版绘画的印象,类似博塔提到的“由盘旋的乌鸦、杂草、散落的岩石和烤土所暗示的独特景象。

  这种渲染效果图一般是与奥雷里欧·加尔费梯(Aurelio Galfetti)合作完成,用两种作图方式。第一种是手绘纹理,通过二三根平行但稍弯曲的成组短线交叉绘制,形成类似“编织筐”的肌理。大面积均匀填充时,这种技术能产生出多样的灰色调用以描述在阴影处砖石的表面效果(图9)。第二种是用直尺辅助绘制。通过尺规走线时定时提高和降低笔的频率来达到“碰巧”的效果(图10),用于表达圆柱形建筑物的亮面。在圆柱形建筑的近侧,从亮到暗的过渡将徒手和尺规直线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均匀的色调渐变;在窗户周围刻上平行作业的图案,用垂直和水平两个正向相交的来表达砌石图案。(图11)

四、结语

博塔的建筑画传承了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师善用“墨线”单色调表达的形式特征,同时又发展出了个性鲜明的绘画技巧和画面效果。其以随手可用的笔墨为工具,以线来组织画面,无论是概念草图、过程草图、工程轴测还是表现效果图,都极其精致和生动,令人赞叹。其对地域环境、建筑形体及光影塑造的表现特征,设计过程中思维逻辑与形式逻辑的清晰表达,都成为世界各地青年建筑师和学生们研习的范本。

  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电脑出图成为时代需求的必然。尽管部分建筑师也坚持徒手场景速写,绘画构思草图,但像博塔这样,能把“线绘”这样最简单的绘画形式自如地贯穿于设计生活全过程的建筑师已经凤毛麟角。当我们在展示建筑设计作品集时,已经不敢把建筑草图归列其上,是否意味着我们已经忽视了建筑设计仍然来自于人类复杂有机的思维传达,忽视了建筑设计仍然具有“艺术创作”的重大属性,兹事令人深思。■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