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学院 设计学院,福州 350118)
2017年初《朗读者》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开播,并在13座城市设立了“朗读亭”。霎时间,“朗读亭”成了这13个城市的文化新宠,吸引了大批民众参与,掀起民众的朗读热潮。国外媒体也相继报道,《华盛顿商业杂志》在其报道中称:“朗读亭”在激发了全民阅读和朗读兴趣的同时,也给大众提供了一个可以朗读的平台。“朗读亭”的设计让朗读回归生活,成了民众抒发阅读情感的窗口。
回想曾几何时,坐在教室,在晨光的沐浴中,捧着书本大声朗读,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学校上空。随着每个人的不断成长,离开学校,朗读也离开了成人的生活。当工作后的人们到图书馆、书吧、书店,再次手捧书本,也只是在快速浏览。就算是在家里的书房,也没能大声地、尽兴地朗读。一个小小的“朗读亭”如何就能提高民众的阅读兴趣呢?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朗读亭”之所以能掀起朗读热潮、激发阅读兴趣,其一是源于其选择了“朗读”这种抒发情感的方式;其二“朗读亭”的相对私密的小空间为读者提供了独立的表演空间;其三“朗读亭”提供的阅读分享平台让读者感觉话筒那头似乎有无数的倾听者,激发了读者的倾诉欲望。
“朗读亭”看是新文化现象,然究其渊源可以发现“朗读亭”的设计与古人对“阅读”的理解是契合的,“朗读亭”的设计与古人在阅读空间的设计中也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笔者希望以激发阅读兴趣为出发点,借由“朗读亭”追本溯源,解读古人对阅读的理解,解析古人对阅读场所的设计,借鉴古人的设计智慧,探索现代阅读空间设计的新思路。
一、由“朗读亭”到古人对阅读的理解
“朗读亭”运用朗读的方式。朗读是古人阅读的一种基本方式,在现代儿童的教育中,一直沿用这种阅读方式。古人对阅读的理解不只是浏览书籍这么简单,包含了“阅”和“读”。(一)阅读的概念
什么是阅读?在辞海中“阅”的意思是“看”;“读”的意思是“照文字念诵”。“阅读”观其本意是看资料并照资料中的文字念诵。“看”的形式比较单一,但是需要专注力,抛开杂念。“照文字念诵”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默读、朗读、吟、唱等。“阅”是“读”的基础,而默读、朗读、吟、唱等各种方式的“读”是对“阅”的延伸和辅助。“阅”和“读”二者是递进关系,又相互关联、互为一体。(二)阅读的延伸
阅读决不只限于单独的“看”和“读”,还有其更深刻的内涵——掌握读物的内容,否则阅读变会成为一种刻板的、机械的和无目的的活动了。也就是说阅读的目的是通过资料获取信息,掌握信息,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带有思维运动的。这个思维过程包含了对信息的理解、领悟、吸收、鉴赏和评价。只看不想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在看似简单的“阅”和“读”的背后有思维的延伸,整个阅读过程在行为上表证为对信息的好奇、学习(游戏)、交流、探索和创作。(图1)通过以上对阅读的解读可以了解阅读包含了几个关键内容。1、阅读有“阅”和“读”两部分的基本行为,“阅”需要专注,“读”的形式丰富多样;2、“阅”和“读”是递进的,又是相互关联互为一体的;3、阅读是一个思维过程,将延伸为探索和创作。
图1 阅读的整个过程
图2 东坡书院的小桥
图3 沈阳图书馆
图4 北京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亲子阅读太空舱
二、由“朗读亭”到古人阅读空间的营造
“朗读亭”有独立的空间、朗读的方式、分享的平台,契合了古人对阅读的理解。古代书院服务阅读的设计与“朗读亭”的设计在这些方面是不谋而合的。现代代表公共阅读空间的是图书馆,我国古代类似于图书馆的机构是“藏书楼”,大多学者更是以20世纪初藏书楼的对外开放来标志我国图书馆建设的开始。我国古代藏书的四大系统是官藏、私藏、寺院藏书和书院藏书。近来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图书馆发展有自己的体系,并不是直接接受的外来文化。古代书院藏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认为是我国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官藏、私藏、寺院藏书是为了书籍的保存,书院收集书籍则是为教具之用,供学者博览,甚至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早期阅读管理章程便借鉴了书院藏书的管理章程,许多书院更是成为了一些大学的公共图书馆。
对书院的研究大多学者是从学校的办学管理角度来展开的,如果从图书馆服务阅读的设计理念上看,可以发现古代书院的设计对阅读的理解可谓十分到位,与“朗读亭”的设计不谋而合。有象征洗涤杂念的入口设计,有丰富的“读”空间,有“阅”“读”相伴的独立自习空间,还有延伸阅读的公共阅读空间及阅读分享空间。
(一)入口空间
书院门前常设有泮池,凡来者无论是生徒还是其他听讲者均须在此洗涤杂念入学受教,在泮池上建有石桥,象征通过书院学习进入贤关圣域的境界(图2)。福建宁德的蓝田书院入口是幽静绕曲的小道,缓缓步行在小道上,不经意间已收拾心情。象征性的入口设计提高了学子“阅”的专注力。(二)“读”空间
书院有许多匾额、楹联、碑文和雕刻,每每学子经过便可大声诵读,以励志、以抒情。古代书院重视环境给人的影响,讲求景观庭院建设,大都利用院内外自然条件,构筑亭池园林景物,自成佳境,书院学子感受着与自然的对话,吟唱琴声相伴。绕曲的长廊设计和园林景物还能起到良好的隔音作用。除了这些公共“读”空间,每个学子还有独立的斋舍,斋舍有相对私密的“读”空间。(三)独立自习空间
古代书院讲学的基本规制是“讲于堂,习于斋”。讲堂学习之外,书院非常重视学子的自修。斋舍是学子自修及生活的场所,是数个私密的个人空间的集合,斋舍设计前为书房,后为寝室,为学子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体现一种人文关怀。斋舍作为独立的阅读空间,具有私密性,在斋舍内学子有个人自由发挥的空间。斋舍是集合在一起的,可以看到其他学子的学习情况,大家互相勉励,因此斋舍的设计是私密而又不封闭的。(四)阅读延伸区
书院倡导自由讨论。《岳麓书院学规》载:“每日于讲堂讲经书一通。夫既对圣贤之意,则不敢亵慢,务宜各顶冠束带,端坐辩难。有不明处,反复推敲。或炤所不晓者,即烦札记,以待四方高明者共相质证,不可质疑于胸中也。”从这里可以看出,师生之间有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能够自由发言、自由辩论、各抒己见。讲堂是书院的核心区域,也是阅读交流和分享的空间,讲堂前的庭院是灵活使用的开放共享空间。许多学者对书院的环境景观设计做了研究,发现古代书院极其重视书院的环境景观设计。古人对山水有特殊的情怀,所谓“古今之气运系文章,人物之钟灵由山水”,他们借山水明志寄情。书院斯文环境的刻意营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子们,让他们有感而发。通过环境设计激发学子的创造性,以延伸阅读。
古代书院的入口、讲堂、斋舍和院内园林景观的建造都契合了古人的阅读理想。摈弃杂念,专注地看,而后通过朗读、默读、吟唱等各种方式辅助学习,继而开展讨论、交流、共赏、探索、创作以延伸阅读。
三、对现代阅读空间设计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在对阅读的理解与设计上古代书院服务阅读的设计与“朗读亭”的设计不谋而合。结合古代书院和“朗读亭”的设计,可以为现代阅读空间的设计带来一些启示。(一)寓意文化圣境的入口设计
古代书院的入口常设有泮池、石桥等园林意境,寓意洗涤杂念、进入圣镜。现代图书馆是现代人的文化圣境,是神圣的文化殿堂。入口可以用大而广的绿化、可以用绕曲的竹林道路、可以用清澈的湖面等带有圣境文化符号的设计来烘托出图书馆的神圣。例如沈阳图书馆入口设计(图3)。有拾级而上的台阶、大面积的广场绿化、水池、仰视的视觉构图的设计,都烘托了图书馆领导城市文化的寓意。能让读者摒弃杂念,专注于阅读旅程。
(二)丰富“读”空间的设计
“读”的方式有默读、朗读、吟、唱等。“读”是“阅”的延伸和辅助,是阅读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缺少。现代图书馆对阅读空间都相对忽视,在“朗读亭”的成功后,许多图书馆快速反应过来,也设置了许多“朗读亭”。但笔者认为对“读”空间的扩展还远远不够,“读”空间的设置还需要丰富其形式,朗读是其中一种。1.丰富“读”的形式
图5 福州仓山区“森林屋”绘本馆多人阅读区
图6 阅读过程中的分享
图7 阅读分享中的群体位置
现代阅读空间要把传统“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国内有些图书馆已经有了相关尝试,效果不错。在调研中看到北京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提倡阅读体验的重要性,设置了多种形式“读”空间。体验大世界的一层主要是“阅”的空间,二层有许多小隔间,有表演室、弹唱室等,表达了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打造体验式未来阅读实验室的理念。
2.丰富“读”空间的风格
“读”是“阅”后情感的升华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参与。在“读”空间的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人读”“两人读”和“多人读”。“两人读”“多人读”的参与对象多为亲子、夫妻、情侣、朋友等。每个“读”空间的风格设计便可根据参与对象的不同有相应的主题。图4是北京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的亲子阅读区,图5是福州仓山区“森林屋”绘本馆针对青少年设计的多人阅读区。
(三)自习室的人性化设计
现代的许多图书馆都建有自习室,自习室的配备大都是一个大空间,配有管理员办公桌、自习桌椅及储物柜等。在这样的空间中气氛安静、单调,阅读行为受拘束。古代书院的自习室是独立的斋舍,在斋舍内个人行为比较自由,可以朗读、吟唱、表演、创作等。现代图书馆的自习室应借鉴古代书院的设计,设计成独立空间的一个集合。每个自习室的尺度要适合一个人到两个人的活动。“朗读亭”“电话亭KTV”“自助健身室”就是可以借鉴的设计。多个这样的独立空间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自习室。(四)阅读分享室的设计
1.基于群体分析的阅读分享室的设计阅读分享是阅读的延伸,阅读过程包含了对信息的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最后发展成探索和创作的实践过程。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分享在不停的重复,就像各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图6),于是就有了“阅”的分享、“读”的分享、探索的分享和创作的分享。分享是群体活动,每种分享的群体各有特点,阅读分享室的布置形式各有不同。“阅”分享群体位置以就近且相邻为佳,“读”分享群体位置以面对面最佳,探索分享群体位置以保留距离和保留个人空间的相邻为最佳位置,创作分享群体位置以有保留个人空间的面对面最佳(图7)。基于群体分析设计不同的阅读分享区、阅读分享室使阅读分享的过程更加流畅。
2.阅读分享室的景观设计
阅读分享最后将发展成探索和创作的实践过程。就像古代书院的设计,灵动的景观设计可以为探索带来灵感。在阅读分享室的景观设计中融入阅读创作的展示空间,分享创作成果的同时,可以激发创作热情。
四、结语
当解读现代一些文化热潮的新现象时,常常发现这些现象会带有行为过程的必然性,例如“朗读亭”正是契合了阅读的过程和意义。追本溯源,寻找行为的本来意义可以使我们的设计达到真正的目的。其次,在解读现代的文化热潮现象时,也常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例如一直认为“图书馆”是外来文化,经过一些学者的分析,发现古代书院应该是我国传统的公共图书馆。追本溯源,寻找古代相似空间的设计智慧可以为我们的设计带来新思路。■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