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116600)
引言
“生态理念”①主要是指以尊重及维护自然为前提,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创建可持续生产以及消费方式,指导人们向着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的道路前进。而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生态理念进行设计,应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提升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水平,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一、案例分析
某县隶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在甘肃省的中部西南区域,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北部区域,东北与兰州市相互接壤,南部与刘家峡水库毗邻,总面积为1860平方公里。如图1所示,当地的湿地公园工程在县城的西端位置,总面积为51万平方米,东西长度为1700米,宽度为300米。在湿地公园中含括鱼塘结构、稻田结构、乔木结构、灌木丛结构、沼泽结构等等,在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化的处理原则,制订统一的计划方案,通过生态理念进行改革完善,以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二、生态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目的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工作应将自然保护与城市开发作为目的,使区域之内的交通系统、空间层次、步行友好以及水岸与门户效应等得到优化,促使城市湿地公园中融入生态意象。设计工作中应使用几何抽象折线类型湖水纹样斑块,根据已经提取的文化符号以及生态形象等,将其应用在景观设计当中,对自行车慢性道路以及休闲园、运动园等区域进行连接处理,创建较为和谐的景观带。在设计节点的过程中,应将生态湿地公园的设计融入其中,在该区域中,应规划休闲以及绿化的空间,设计绿化生态区域、湿地景观区域、文化旅游区域以及经济活力区域等,提升景观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融合与渗透效果,充分发挥各种生态设计方式的积极作用。三、生态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一)遵循地方性的原则
在进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工作中,要遵循地方性原则,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地域文化与环境特点,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与地形地貌特点等,合理地采用植物材料进行设计,尽可能保护及利用好当地的植物。1.地方人文元素的融合。人文元素属于特有内容,与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存在直接联系。在当地生长的水木花草,都有着一定的生态含义,每个适宜的生态湿地公园设计,都需要以当地传统文化为指导,才可以更好的进行相关场所精神关系的设计。
2.遵循自然生态保护的原则。对于自然生态系统而言,其具有一定的更新与演变规律,自我恢复能力很强,在生态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在此次设计工作中,主要将当地的湿地自然肌理作为生态系统搭建要素,充分保留既有的植被,对湿地景观进行全面梳理,促使生态环境的优化,制定完善的景观规划方案,创建网状类型的生态廊道,将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景观建设有机整合。
(二)遵循最小干预性的原则
对于最小干预而言,主要就是利用最小化的外部干预方式提升景观设计效果,减少人类对生态平衡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在设计工作中设计者应采用正确的设计方式,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利用效率,达到能量循环利用的目的。与此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遵循覆绿性原则与植物补植性原则等,保护既有的植物,降低干预性,提升设计工作效果。(三)遵循显露自然的设计原则
图1 城市湿地公园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日常生活已经远离自然,其中的自然过程与元素已经消失。所以,要想更好地进行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生态设计,就要合理地显露自然,例如:在设计过程中利用树叶摆动方式,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风。再如:利用花开花落的设计,使人们可以体会到四季变化特点。
(四)遵循最大促进性的设计原则
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干扰,遵循生态理念进行设计,可以降低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干扰,促进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生态物质的利用率,促使生物多元化,以维护既有的自然环境以及生态格局。在本次的设计工作中,应充分保护当地地形以及既有的生态环境,创建湿地休息园、运动园以及艺术园等,在减小人为干预的前提下,最大化的提升自然生态环境利用率。四、生态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措施
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工作中,需要全面考虑到各类要素,将整体和谐性作为主要目的,对内部结构进行协调控制。设计者应预防城市湿地公园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冲突矛盾问题,促进特色景观要素的融入,以便凸显出景观特点。在湿地景观设计工作中,应保证其功能以及结构符合要求,保护既有景观环境,使人为影响最小化,完善生态功能与景观结构。具体设计措施为:(一)景观要素与景观小品的设计
在景观要素设计的工作中,应重视空间形态与水体景观的处理,提升整体设计工作水平。对于空间形态而言,设计者应有秩序地设计湿地景观,改善空间的层次感,加强小公共空间的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将空间形态与人工设计等有机整合,使城市湿地公园得到良好的发展。在水体景观的设计中,水体属于景观的活跃要素,其审美特征具有飘逸洒脱、律动音色等美感,有助于与生态景观设计有机整合;在景观小品设计中,应重视照明基础设施与景观坐凳的设计,遵循科学化原则,提升整体设计水平。对于照明设施而言,主要应用于照明环境的营造,应为人们打造舒适度较高的夜晚休憩场所,加大对湿地轮廓的协调力度,更好地对照明序列进行展示。在该设计工作中应将景观照明区域划分为人员密集类型与人员稀少类型,在人员较为密集的区域中,可以创建硬质的铺装环境,通过地面铺装设计、花卉设计与材料融入等手法,打造出良好的景观小品,营造出具有适宜的高亮度的照明环境。在人员稀少的区域当中,主要进行绿化处理,打造出清新并且适合人们观赏的绿色景观,为低亮度的照明结构,遵循环保以及节约能源的原则。在景观坐凳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设计以及选用方案,将保护既有环境作为主要宗旨,遵循绿色节约的原则来选用材料。(二)人文要素与生态要素的融入
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化的工作原则,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提升整体设计工作效果。1.人文要素的应用。在人文要素中,场所精神属于较为重要的内容,促使自然湿地元素与景观设计元素之间的融合,是城市湿地公园空间设计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属于设计实质性代表,有助于促进空间理念的融入。在本次设计工作中,需要先针对当地的历史与人文等要素进行研究,提炼出文化与生态方面的元素,更好地创建湿地休闲园、运动园与艺术园等。
2.生态要素的应用。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生态理念的应用应重视各类要素的整体性,充分发挥出个体要素的功能。在此次设计工作中应制定完善的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为城市群众提供良好的休闲以及绿化等空间环境,利用绿化生态带元素、文化旅游带元素与经济活力带元素等充实各类设计结构,以达到预期目的。
(三)空间布局设计
在此次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主要是以当地的城市功能以及山水环境等作为背景,结合其特点与景观功能等,创建出湿地的休闲、运动以及艺术等主题区域,再辅以自行车的慢行网络与木栈道等方式进行处理,设计出呈网络状交织并且画面较为和谐的生态景观格局。1.休闲区域的设计。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需要将城市化生态形象的合理展现作为主要目的,利用生态湿地恢复设计法、生态理念设计法等对开发区域进行更好地处理,以此来建设湿地养生度假区域,形成良好的设计模式。
2.艺术区域的设计。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可以将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作为主要内容,保护既有的生态资源,创建出具有教育体验感与运动特色的科普教育园。
3.运动区域的设计。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需要将湿地公园作为特色,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户外运动场所,提升整体环境设计效果与水平,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
4.交通结构的设计。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应遵循人本性的原则,正确设计出入口以便于游客的进出。湿地公园设计者应重视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合理处理,在园路方面主要利用木栈道进行处理,降低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发生率,并满足游客与自然环境相互接触的需求。
结语
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遵循生态性的发展原则,将生态理念融入其中,制定出人文性与个性化的设计方案,保护既有的生态环境资源,充分利用人文要素与景观小品要素,合理进行景观设计的协调与规划,为人们营造出休闲、运动、艺术等区域,除了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之外,还能因地制宜地创设出城市湿地景观公园的旅游、休憩区域,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注释:
①缪尚伯,许新亚.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永靖县滨河南路景观工程设计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2016,12(9):51-5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