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20世纪初两岸茶叶包装设计的风格演变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热度: 19643
陈捷

  (闽江学院 美术学院,福州 350108)

  茶叶自从古代“丝绸之路”直到今天的“一带一路”都是我国商品与文化输出的重要代表之一,因此茶叶包装成为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在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面前,许多经典而富有特色的包装设计都会成为“古为今用”的思路来源。在20世纪初,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被推翻,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也促进了文化思潮的演进,这在当时的商品包装设计上也得到了映射。通过对比20世纪初至中期我国海峡两岸茶叶包装设计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早期包装设计发展的文化背景,以及对现代包装设计风格的影响。

  大陆与台湾隔海相望,一衣带水,具有相同的民族文化,喝茶是两岸地区人民共同的爱好,我们透过茶叶包装来读取历史的痕迹。由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近代上海是我国近现代平面设计的发源地,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城市。台湾自古以来就饱受战争的侵害,特别是20世纪初到中期台湾被占领殖民近50年,这种殖民侵略对文化方面的影响意义深远,两岸社会的变革对文化的影响,都可从茶叶包装设计风格的演变中体现出来。

  第一阶段(1895-1918),茶叶包装中传统文化的强烈表达。

  这个阶段封建社会瓦解,上海地区面临外国的侵略,大量国外商品流入市场,商品现代包装设计的萌芽也由此产生。商家开始学习商品现代包装的方式,“爱用国货”运动促使我国商品开始争夺市场,提升了商家对商品包装的意识。受到生产力的限制,当时的茶叶包装仍然以纸质材质为主。包装形式多采用印刷包装纸与标签的方式。设计内容是为民众所接受的、具有强烈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视觉图案与主题。整体包装设计风格吉祥、喜庆,也迎合了当时消费群体的喜好。如具有长寿吉祥寓意的松树、鹤、龟、寿星、年画等图案,以及使用中国传统二方连续的回字纹等作为边框装饰,主图常采用雕版印刷的形式进行印刷,并结合当时产品来突出商号的设计等。图1、图2的茶叶包装采用纸质包装,通过雕版印刷图案,图案多以蝙蝠、寿字与传统图案相结合,内容多体现茶庄字号。台湾地区在这个时期已被日本占领,初期日本殖民以“安抚”的伪善政策为主,因此在台湾茶叶等商品的包装设计中延续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风格得以体现,茶叶包装常使用传统吉祥寓意的装饰图案、色彩。如图3台湾茶叶“新芳春茶”包装的视觉语言就是采用“喜上眉梢”的吉祥图形,配上红色为主色调,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好寓意。图4中台湾茶叶的几款包装则采用传统的雕版印刷作为包装纸图案的风格表现,配合老宋、楷体等字体,整体简洁但极具中国文化特色。这个时期两岸的茶叶包装保留了我国许多传统文化的图案与审美风格。

  第二阶段(1918-1943),社会变革下多元文化的表现。

1.本土文化的视觉元素表达



  >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图5

  

  > 图6

  

  > 图7

  

  > 图8

  “五四”爱国运动后,国人的爱国热情被激发,在上海人们纷纷以购买国货的形式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商人纷纷在上海成立了广告公司,上海本地的圣约翰大学也设立广告方面的课程。上海的民族企业陆续开始向西方学习商品广告与包装设计的知识,并将其积极融入到本土文化中进行表现。以“月份牌”风格为代表的视觉表现方式在海报、包装等方面流行起来。这个时期的月份牌的画面风格摆脱了传统木版年画的风格,融合了西方水彩画、油画、透视等特点,并将这些视觉表现风格运用在商品包装上。由于工业的发展,这个时期上海的茶叶包装开始采用铁罐装形式。茶叶主体画面的视觉表现以“月份牌”风格为主,题材选择多样,多以时尚女性、传统神话、山水绘画为主,再配以茶品牌与茶商名称。图5的铁罐茶叶包装,正面采用传统花卉与凤凰图案搭配,色彩采用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边框采用传统二方连续的回字纹,背面主题画面则使用“天女散花”的神话题材,视觉表现则使用当时流行的“月份牌”的绘画风格。

  同时期,台湾被日本进行经济掠夺,逐渐成为日本殖民的理想地区。日本一方面宣扬助力台湾经济发展,通过推动贸易榨取台湾经济;另一方面在日本本土强调台湾是其殖民地区。由于台湾的人文环境有别于日本文化,并且逐渐成为日本的产品输出地区,因此这段时期的产品包装上开始以台湾本土的图形化视觉元素来逐步替代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元素。作为流通主要商品之一的茶叶包装设计也多以台湾风景、人文、动植物等图形作为画面的视觉语言主体,日本也以此方式来强调茶叶产地是作为殖民地的台湾。如图6的茶叶包装采用山、椰子树作为背景来体现亚热带区背景,结合台湾茶园与茶山的风景来作为主画面,有意识地与日本本土的自然景致产生区别。图7的乌龙茶包装则采用台湾地图图形作为包装的主画面,具有很强的地域识别性,也因此经常作为台湾产品的视觉符号运用在该时期的其他商品包装设计中。图8的包装则是采用台湾梅花鹿的动物图形,具有地域的代表性,向日本传达了殖民地特有的自然风貌。这个时期两岸的茶叶包装设计都强调本土元素的表现,受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影响,从社会背景来看上海源于爱国运动的驱使,而台湾源于殖民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抹杀。

2.现代商业设计元素的融入

20年代~30年代上海成立历史上第一个商标局,并颁布了《商标法》。许多本地企业成立了美术广告部门,由国人成立了上海华商广告公司,建立了“中华广告公会”,这是中国最早的广告行业组织。这些与广告相关的法令、公司、部门、行业组织的成立推动了商品的销售与设计文化的发展。茶叶包装在结合传统表现风格的基础上,加入了商标、装饰边框、联系方式、广告语等信息,形成了现代商品包装较为完整的设计内容。商家更加注重自身产品的品牌形象,通过加强茶叶包装上的商标设计,来提高商品的防伪功能。商标主题多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设计,如神话故事插画、吉祥图案、花卉图案、人物肖像、文字等多种方式。图9的上海汪裕泰茶叶包装上设计了“金叶”商标,边框采用四方连续图案,花卉底纹,卷轴式文字衬底,整体使用对称式布局。文字内容涵盖联系方式、产品品名、介绍等详细信息。

  这段时期日本利用教育对台湾人民进行文化“改造”,开设学校,要求普及日语教学。以“一视同仁、内台一如”的借口,潜移默化地培养台湾民众对日本殖民的认同感,将台湾改造成为适合日本人生活的殖民地。在进行文化教育过程中开设美术方面的课程,通过日本美术教师、画家的教学使台湾民众的审美发生变化,形成商品包装以追求日本风格为主流的设计趋势。加上日本商品充斥台湾市场,这些外来商品当时是高级商品的象征。这导致台湾本土商品为了能继续生存,不得不融入日本风格,开始设计具有鲜明日式风格的包装,以此来吸引消费者促进商品的销售。

  因此,在包装上出现了具有日本风格的传统图案、纹样,如福神、仙鹤、樱花、菊花等图案,以及直线条纹、海浪纹、鱼鳞纹等纹样,包装的商标设计图案更多参考了日本家徽的图样。此阶段的茶叶包装就能折射出这样的变化。首先茶叶包装的材质受日本商品的影响,大中容量的茶叶采用了金属罐装来替代传统的陶瓷、纸的包装。小容量茶叶包装则延续纸质包装形式,包装图案与标签就成为设计主体。图10的日东红茶,包装材质为铁罐,罐体图形设计运用满纹的视觉表现方式,以樱花图案为主体,商标则使用日本家徽图案进行设计,整体包装具有浓烈的日本风格。图11的山水园乌龙茶,采用日本的象征图形富士山、日出、海洋、宝船等元素,色彩上运用藏青、浅黄,字体上摒弃常用的中国字体,而采用日本书法字体。

3.西方设计风格的表现

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初期,随着爱国运动的不断深入,人们从“爱买国货”到“实业救国”再到“美育救国”。一批有志青年从西方留学回来,带回了先进的设计思潮,并致力于对中国现代艺术的探索与尝试,力争提升民族产品的品牌形象,抵制洋货。因此这个时期的包装设计融入了许多西方的设计思潮与设计风格,并在包装上运用大量英文与西方装饰表现手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如欧洲流行以复杂装饰图案为主的“维多利亚”风格,以几何抽象为主的“风格派”的图形表现手法,以自然装饰为主,装饰上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的“装饰艺术”风格等。这些当时西方所流行的设计风格都出现在茶叶包装上。图12的茶叶包装具有典型的西方风格,以卷曲的花卉作为装饰图案,文字衬底造型采用欧式边框装饰,背面主图边框采用较为复杂的欧式风格设计。图13采用几何色块搭配的方式进行图形设计,整体以三角形与方形色块相结合,是“风格派”的设计代表。

  

  > 图10

  

  > 图11

  

  > 图12

  

  > 图13

  

  > 图14

  

  > 图15

  同时期,台湾逐渐成为日本重要的商品产销地,日本大力推广茶业,用于满足日本国内需求与外销贸易。台湾参加日本以及海外的博览会,皆是以日本殖民属地的身份参加,且茶叶是主要的参展产品。加上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各方面对西方现代化国家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作为殖民地的台湾无疑成了日本的“试验田”。日本将西方现代艺术与设计思维随着西方商品一起引入台湾,西方商品高于日本商品,日本商品高于台湾本土商品的思维观念是当时的主流意识。因此台湾本土厂商也竞相模仿西方设计风格。图14的茶叶包装标贴采用黄白相间的方形搭配,主图画面中的茶杯、茶壶造型采用欧洲款式,并且进行几何图形化变形,是典型的“风格派”视觉表现手法。图15的红茶包装,主图茶杯采用俯视角度,杯子款式为欧式茶杯,并且进行装饰图形化设计,茶的香气与杯子投影都采用波浪曲线与同心圆弧度进行视觉表现,整体具有强烈的动感并呈现出“装饰艺术”风格的视觉语言。这些设计风格从当时其他商品包装中都得到体现,为光复后台湾地区近代设计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这个时期西方现代艺术对两岸商品的视觉设计有很大的影响,从茶包装设计效果来看,以上海、浙江地区为代表的茶叶包装虽然吸收许多西方当代的艺术风格,但仍然强调许多本土元素的视觉表现,而台湾地区则是更加西方化的设计,设计风格也更加多元化。从动因来看,上海的设计师以强烈的爱国热忱吸收国外商品包装的优点以提升民族品牌的竞争力,而台湾的本土品牌则为了生存需要,不得不借鉴西方的设计潮流,这是由我国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综上所述,在20世纪初期我国的平面设计处于萌芽发展期,以上海地区、台湾地区为代表的平面设计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即使对现代中国的设计发展也有许多研究的意义。通过对当时两岸茶叶包装的比较,可以看到设计风格的演变与社会变革、文化发展息息相关。许多满怀爱国热忱的有志青年用行动推动了平面设计的发展,使包装设计经历了从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到体现地方元素,到运用西方元素,再到借鉴西方设计风格的发展过程,这些变化从茶叶包装设计的视觉表现上都可体现出来。而从台湾茶叶包装设计风格的演变上可以看到日本对台湾所实施的有目的、有步骤的文化侵略。从早期的茶叶包装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过渡到以台湾本土象征符号进行替代,进而将日本文化与符号进行逐步植入以取代台湾本土符号,并将西方设计思维与日本文化融入台湾商品的设计中,意图通过商品的视觉主张逐渐消除台湾民众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汉民族意识,达到将台湾改造成日本理性殖民地的目的。这种文化侵略严重影响了台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影响了光复后台湾视觉设计的发展方向。直到今天,台湾的平面设计风格仍然具有鲜明的日式风格,甚至造成台湾少数人在文化认同上的偏差。相信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两岸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台湾人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才会有更多台湾人恢复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中国只有以悠久传统文化为核心驱动,文化自信才会不断增强,设计才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风格。■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